第15章
作品:《有双眼睛盯着你》 你想,连男性的小偷都不是于翔的对手,更何况两个女流之辈。当然,这里没有丝毫瞧不起半边天的意思,只是单纯从生理差异上就事论事。在曾经的猎物变为猎手,曾经的猎手变为猎物的这场攻防转换战斗中,最后的胜利毫无疑问地属于于翔和老李。这是傻子都能想到的结果,除非他的IQ相当低,脑仁跟松子差不多。
在派出所的审讯室里,小红和小莉纷纷跟狗攀上了亲戚,使出了汪星人的看家本领——咬!互相咬!
她们一个供认叫王秀花,一个说自己叫李艳秋,来BJ不过2、3个月,冒充大学生行骗的想法是从报纸上看来的,至于是谁先想到这个馊主意的,王秀花说是李艳秋,李艳秋说是王秀花。总之是咬做一团。
这边,于翔刚刚回到力仁公司,就碰到张大江背着手漫无目标地在公司里溜达。见到于翔,他瞪起卫生球眼珠,白多黑少地斜了于翔一眼,“你的选题进行得怎么样了?”这种眼神几乎是他面对下属时的标准眼神。
于翔有些犹豫:“张总,我,我正要找您呢。”
张大江眼睛一歪:“有什么事儿吗?”
于翔:“上次我跟您报的关于利用易拉罐行骗的选题可能拍不了了。”
张大江脸马上拉得像马脸:“为什么?”
于翔显得很尴尬:“因为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对象。”
张大江双手抱在胸前,两眼瞪着天花板:“那你想怎么办?”
于翔:“我想换个选题。”
张大江:“什么内容?”
于翔:“那天我去旧自行车商店想买辆二手自行车,发现几个倒卖旧自行车的,我怀疑他们可能是小偷,所以想做一期关于这方面的节目,不知您同不同意?”
张大江:“这种事儿以后你跟老李商量就行了。”
于翔:“这么说您同意了?”
张大江:“我没说不同意呀?但最后行不行还得你拿片子说话。”
这是于翔第一次领教张大江说模棱两可的废话的能力,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还将无数次地见识张大江说各种各样的废话。
但既然张大江没有明确的反对,于翔就认为得到了他的许可,于是就开始重新实施自己的计划,去旧自行车商店寻找白衬衣。
旧自行车商店外还是老样子,跟于翔上次来的时候没什么变化,外地人模样的男男女女仍然毫不在乎地在商店门前来回溜达着,眼睛滴溜溜地打量着进出商店的人。于翔的到来,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个四十岁开外的外地人盯着他看了半天,又四下里看看,确信他是一个人来的,于是走上前去,用一口外地口音,笑眯眯地问:“大哥,您买车呀?”
于翔打量他一番,还以微笑:“我看您比我岁数大。”
外地人嘿嘿一笑,露出两颗黑糊糊的大门牙:“叫习惯了,改不过来了。您要买车?”
于翔:“不买车,我想找个人!”
外地人:“上这儿找人?找什么人?”
于翔掏出白衬衣的名片,又比划了一下白衬衣的身高和胖瘦。
外地人:“哦,你找他呀,他这几天没来,有事您跟我说吧。”
于翔:“我还是跟他说吧。他这几天会来吗?”
外地人:“那谁知道,这小子神出鬼没的!”
外地人说完,溜溜达达地走开了。
于翔离开商店门口,走到路边的一棵树下,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电话通了,手机里传出白衬衣的声音。
“喂,找谁?”
于翔说是我,前两天在自行车商店门口咱俩见过面。
“哦,是大哥呀,怎么,想来看车?”
“我有一朋友,他也想买车,我能带他一起去看看吗?”
“行,没问题,您就过来吧。”
6
于翔把跟张大江汇报的情况告诉老李,说要换一个关于旧自行车交易的选题,正在给摄像机充电的老李问他张大江的意思如何。于翔说张大江说让我和您商量,老李笑着说我知道他就会这么说。于翔诧异老李怎么知道,老李瞧瞧门外,小声说咱们这张总,别看年纪不大,精着呢!除非有十分的把握,一般不轻易发表意见。有什么事儿,都让你们底下人自己拿主意。不出问题皆大欢喜,出了问题,就说你们没有事先请示汇报。
于翔恍然大悟道:“怪不得他让我跟您商量,我还以为他挺民主的呢,没想到是这样。”
“说说你的选题吧!”
“前两天我去一家自行车商店想买一辆旧车,发现几个倒卖旧自行车的,我怀疑他们可能是小偷,今天咱们就去套套他们的底儿。待会儿我就跟那车贩子说您是我朋友,也想买旧车,您就说您想要十几辆车运到天津去卖,看他到底能不能弄来。”
“他要是能弄来呢?”
“他要是当时就能弄来,咱就找个机会打电话报警,要是当时弄不来,咱就跟他约好下次交货的时间、地点,回头通知警察。”
“行啊,小于,这回怎么主动报警了?”
于翔嘿嘿笑着说:“因为他们不是我朋友,而且真不是什么好人!”
两人商议停当,直奔旧自行车商店。
白衬衣和同行们还在坚守岗位。看见于翔和老李从马路对面走过来,白衬衣热情地迎上去说来了,大哥!我都等你半天了!
于翔介绍老李和白衬衣认识,白衬衣对老李说您叫我小吕吧。听说您要买车?
老李说对,问他手里都有什么车。
白衬衣说那得看您要什么车了。
“听你的意思,你什么车都能弄得来?!”
白衬衣得意地捋了捋油腻腻仿佛半个月没洗的长发:“那是,要不谁还跟这儿混呀!”
他们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吵吵声,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两位大哥,你们先等等,我过去看看就来。”白衬衣说着跑了过去。
“走,咱们也过去看看。”于翔和老李也跟了过去。
7
一群男女围成一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人群中央,一个老头推着一辆显然擦拭过的旧永久牌28男车。
于翔和老李挤进人群里。
一个大个子中年男人围着永久车上下左右打量着,一会儿捏捏车闸,一会儿用力拍拍车座。“老头,这车怎么卖呀?”
老头:“我也不想多要,100,少了不卖!”
“就您这车还想卖100?骑了得有20多年了吧?”大个子呲了呲牙,使劲摇晃着车轮上的辐条。“您瞧瞧,这儿都松了。还有这儿。就您就车,我估计骑上以后,除了铃儿不响,哪儿都响。谁要买了,还得换车条、拿龙、配铃铛,这得多少钱您算过吗?这样吧,50我要了。”
老头瞪他一眼:“50?不卖!”
大个子:“那您想要多少?”
老头伸手比划了一个八:“最低80。”
“那您就自个儿留着吧。”大个子挤出人群,到一边抽烟去了。
一个中年妇女看了看大个子的背影,走到老头身边,压低声音说:“这样吧,大爷,我出60,您卖给我得了!”
老头斜了她一眼:“哼,想用这种把戏骗我的车?门儿都没有!”
“谁骗您了?您不卖就不卖,发什么火呀?!”中年妇女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人群也呼啦一下子四散开去。
老头抬起车头,把车使劲往地上一墩。“我还不信,我这车还就没人要了!”
于翔追上白衬衣问道:“哎,刚才你怎么没出价呀?”
白衬衣回头一指坐在路边护栏上抽烟的大个子:“你们看见那个大个子了吗?”
于翔:“他怎么了?”
白衬衣:“他是这块儿的老大,什么车来了,都得他先出价,他不要,别人才能买。”
于翔:“弄了半天,他买车不是自己要?”
白衬衣:“你以为呢,在这儿转悠的都是车虫。”
于翔指指中年妇女:“那那个大姐呢?她也是倒腾车的?”
白衬衣:“怎么了?你觉得她不像?”
“干这行还有女的呢?!”于翔若有所思考地点点头。
白衬衣:“女的怎么了?女的有女的的优势!到这儿来买车的多数都是男的,男的跟男的容易有戒心,跟女人就没有那么多事儿,再说人家能说会道的,嘴甜着呢,三两句话就把那些大老爷们给侃晕了,要不怎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呢?这叫异性相吸。”
于翔问那中年妇女干这个多长时间了,白衬衣说不知道,反正我看见她在这儿就有两三年了。于翔又问那她以前是干什么的?
“她自己说她是下岗的,但我瞅着不像,在厂子里干的人哪有她那样油嘴滑舌的?!”
“刚才那车他们不是都没要吗?!你怎么也没要?”
“虽然干我们这个的同行是冤家,但说实话老头那破车也就值五六十块钱,大个子他们还真没少给。再说现在谁还骑这种傻大黑粗的玩意儿?要真卖给我,我还怕卖不出去呢!”
于翔点点头说:“有道理。”
白衬衣走到护栏边,只见上面锁着一辆崭新的男式山地车。
白衬衣说大哥,上次你不是说想要一辆价廉物美的吗?你看这辆怎么样?
于翔问他你这儿怎么会有这么新的车?
“这不是看在老乡的份儿上,我特意给您找的吗?”白衬衣支支吾吾地看着别处。
于翔走到车跟前,蹲下身,仔细端详着,发现车锁上有一道明显被钳子夹过的凹痕,于是故意揪着车锁左右晃了晃,示意老李拍下来。
老李会意,凑上前去。
于翔站起身,“这车这么新,不会是刚偷的吧?”
白衬衣尴尬地挠挠头,“瞧您说的,这车跟我这儿都搁了一个多月了,哪能是刚偷的呀!大哥,您到底要不要?”
于翔说最近我有点儿钱紧,暂时先不要了。
“那你找我干啥?”白衬衣说话就变了脸。
“你别着急呀。我今天给你带来一个大客户。”于翔一指老李,“这是我朋友,他想弄些旧车到天津去卖,不知道你能不能帮忙。”
白衬衣上下打量老李一番,“那你想要多少?”
老李:“头一次干没把握,先要10辆吧。”
白衬衣:“要什么样的?”
老李:“你这儿都有什么样的?”
白衬衣:“我这儿高中低档,什么样的都有。”
老李:“那什么车比较好卖?”
白衬衣:“捷安特、贵族什么的都卖得不错,关键是看你要什么价格的了。1000块往上是一个档,八九百是一个档,六七百又是一个档。”
老李:“那么贵?”
白衬衣:“我说的那都是商场里的价,在我这儿,1000块的不会超过四百,六七百的不会超过二百,还都是九成新的。”
老李:“那你什么时候能交货?”
白衬衣:“一般要一两辆的,你星期一或星期二告诉我,我周末就能给你弄来,像您一次要这么多的,我得专门去给你找,时间可能长点儿。”
老李:“那得多长时间?”
白衬衣:“也没多长时间,半个月吧。”
老李:“那我先回去跟我们老板商量商量,商量完了我给你打电话。”
白衬衣:“行,那我等您的消息。不过要快,没准儿过两天我就换号了!”
老李:“知道,知道。”
8
离开旧自行车商店,老李问于翔后面去哪里。于翔说前几天我去一家鞋店买鞋,发现他们那里强买强卖。我想现在再去看看,如果还是那样,咱们顺便也给他们曝曝光!
两个人打车来到鞋霸皮鞋店前,店门前围着一群人引颈眺望,人群外停着两辆警车,警车上的警灯无声地闪烁着。
于翔和老李付完钱下车,向人群走去。
几个警察押着秋秋、刚子和柱子从店里走出来,人群给他们闪出一条路,警察将三人推上车,驾车离去。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一个说这家店一直强买强卖,黑着呢。另一个附和说谁说不是呢!早就该查封了。
于翔无奈地冲老李摊开手说,戏院关门——没戏了,走吧。
旧自行车买卖的片子很快做出来了。于翔叫来张大江审片。张大江坐在编辑机前,一边看,一边不时地皱眉头。坐在一旁的于翔和老李有些茫然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片子放完了,屏幕上出现了七色彩条。
张大江装模作样地说:“片子做得还可以,但是解说还得改。”
于翔问:“那您认为应该怎么改?”
张大江起身走到门口,回头斜着眼说:“我要告诉你,还要你这编导干吗?还有,下一期的选题你要抓紧报。”说完,扬长而去。
于翔气愤地一拳砸在编辑台上。
老李不动声色地说:“小伙子,别生气,谁叫人家是领导呢?”
于翔有些不服:“领导怎么了?这片子这么做是咱们互相商量的,解说这么写也有咱们的道理,他说改就改?再说了,怎么改他又说不出来。”
老李安慰他说:“你也别太在意,他对哪个编导都这样。”
于翔:“那您说这解说怎么改?”
老李:“依我看,你就把那些句子的顺序稍微调一下,用词儿再稍微改改。”
于翔:“这可是您说的?”
老李:“我只不过给你提个建议,怎么办还得你自己想。”
于翔:“您怎么也学会领导那一套了?!”
老李嘿嘿一笑:“我这叫用领导的标准要求你!”
好容易忙完了自己来公司的第一条片子,于翔又接到了华夏影视公司的电话,让他去一趟。于翔如获圣旨一样,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
一进门,看见张主任正在打电话。
于翔轻轻敲了敲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