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市里的关注

作品:《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一辆喷涂着“江州市电视台”醒目字样的采访车,在平江县无数干部群众好奇的注视下,高调地驶入了县政府大院。


    这辆车的出现,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立刻在县府办公楼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要知道,这可不是三天两头就能见到的县电视台,而是地级市的喉舌,代表着上级领导的目光。


    县府办主任几乎是小跑着从楼里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恭敬而热情的笑容,亲自为首的记者拉开车门。


    “什么风把市台的领导们给吹来了?欢迎欢迎!”


    当得知市台竟然是为一个乡镇的樱桃项目专程而来,并且点名要采访一个叫“陈铭”的年轻人时,整个县府办都炸开了锅。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投向了综合科那个角落里的位置。


    那些目光里,原先的敬畏和好奇,在这一刻迅速发酵,变成了某种更加复杂的东西。


    有难以置信的震惊,有无法掩饰的嫉妒,更有下级对上级般,带着一丝仰视的审视。


    陈铭,这个名字在短短几天内,已经从一个笑柄,彻底变成了一个传奇。


    而今天,这个传奇,显然要被镀上更耀眼的光环。


    一身干练西装套裙的宋佳,陪同着一位看起来五十岁上下,气质沉稳的资深记者,从车上走了下来。


    她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后方神色平静的陈铭,眼中闪过一抹藏不住的笑意和“我就知道你行”的欣赏。


    “陈铭,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宋佳快步走到他面前,主动为他引荐,“这位是我们市电视台《聚焦经济》栏目的资深记者,马东平老师。”


    “马老师。”陈铭伸出手,不卑不亢。


    被称作老马的记者,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


    太年轻了,但那份超乎年龄的沉稳与淡定,让他暗暗点头。


    看来,这次没白来。


    ……


    采访的第一站,被安排在了县长的办公室。


    面对着市电视台黑洞洞的镜头,县长显得从容不迫,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极具高度的口吻,为这次的“樱桃奇迹”定了调。


    “这次我们平江县清溪镇的樱桃项目能够取得初步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科技兴农,产业升级’的宏观战略指引。”


    “正是在市里的大方针下,我县干部群众才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作为。陈铭同志和清溪镇的同志们,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实践者。”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把功劳巧妙地向上引,又把成绩覆盖到了全县,充分体现了一位地方主官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语言艺术。


    第二站,采访组来到了清溪镇的樱桃果园。


    漫山遍野的樱桃树郁郁葱葱,村民们喜悦的笑脸成了最生动的背景板。


    老马将话筒递到陈铭面前,抛出了一个他思考了一路的问题。


    “陈铭同志,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觉得,是你的策划和营销,才让平江樱桃一炮而红。但我们更想知道,在这背后,你真正的思考是什么?”


    这个问题,比宋佳上次的提问,要深刻得多。


    陈民面对镜头,比上一次更加沉稳,更有格局。


    他没有再局限于樱桃本身,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宏观的层面。


    “马老师,营销只是‘术’,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道’的问题。”


    “这个‘道’,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痛点——信息不对称。”


    “农民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市民不知道优质的农产品在哪里。我做的,只是尝试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为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通过这座桥梁,我们不仅能帮助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步建立起属于我们平江县自己的区域农产品品牌。这,才是能真正留下来,能持续造福一方的根本。”


    一番话,掷地有声。


    理论的高度,思考的深度,让身经百战的老马都感到暗自心惊。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乡镇干部的眼界,这分明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者的思路!


    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


    采访组随后又拍摄了村民们在果园里喜笑颜开地分拣包装、邮政局包裹处理中心那堆积如山的火热场面。


    这些最直观,最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为陈铭刚才阐述的那套理论,提供了最坚实有力的印证。


    ……


    当天晚上七点半,江州市电视台的黄金档栏目,《聚焦经济》。


    一则题为《一颗樱桃上网记:平江县探索“互联网+农业”新路径》的专题报道,准时播出。


    报道画面精良,逻辑清晰,故事感人。


    从红星村村民的淳朴笑脸,到陈铭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远见卓识,再到县长高屋建瓴的总结。


    整个报道将平江县和陈铭,成功塑造成了全市农业创新领域的一个耀眼典范。


    与此同时,江州市委,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


    一位两鬓微霜,气质儒雅的中年领导,刚刚结束一个漫长的会议,正准备关掉电视休息。


    屏幕上,恰好播放到了陈铭阐述“信息不对称”和“区域品牌”的那一段。


    这位分管全市农业工作的副书记,手指在遥控器上顿住了。


    他的目光,瞬间变得专注而锐利。


    他对报道中提到的“电商模式”,以及那个叫陈铭的年轻人所展现出的超前思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等到五分钟的报道全部播完,他缓缓放下了遥控器,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几秒钟后,他拿起了桌上那台红色的专线电话,拨通了秘书的内线。


    电话接通,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小王,你记一下。”


    “平江县,有个叫陈铭的年轻人,搞的那个樱桃电商,有点意思。”


    副书记沉吟片刻,继续说道。


    “下次我们去下面调研,可以把这个点加进行程里,去实地看一看。”


    “好的,书记,我记下了。”


    电话挂断。


    秘书在领导那本厚厚的日程本上,翻到了新的一页,用一种格外郑重的笔迹,清晰地写下了一行字。


    “平江县—陈铭—电商模式。”


    一个乡镇小干部的名字,第一次,以一种极具分量的、不容忽视的方式,进入了地级市核心领导层的备忘录之中。


    ……


    平江县,县长办公室。


    县长刚刚看完市台的新闻,心情好得像是喝了二两茅台,脸上红光满面。


    市台的报道,就是对他政绩的最大肯定!


    他心情大好地叫来了自己的秘书。


    “小李,你马上通知清溪镇。”


    县长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志得意满的豪气。


    “让他们准备一下,就这两天,搞一个隆重一点的樱桃项目分红大会!”


    “要敲锣打鼓,要热热闹闹!要让全县的干部群众都好好看一看,跟着党和政府的政策走,跟着能干事、会干事的人走,到底能有多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