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章

作品:《姨娘只想当首富

    暮色渐浓,小厨房里还残留着甜香。林巧巧将最后一点熬好的樱桃酱仔细封进白瓷小罐,指尖被冰凉的罐壁激得微微发红。桃枝在一旁收拾着灶台,动作轻快,嘴里还忍不住念叨:“小姐,那秋露姐姐瞧着是个稳当的,可毕竟是知府小姐跟前的人,胃口怕是不小……”


    林巧巧用布巾擦净手,目光扫过桌上那几个特意挑出来的,品相最完美的琉璃糕和两小罐果酱。这是她准备的“敲门砖”。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要东西能送到正主眼前,让她尝到,这点本钱值得。”她声音平静。打通关节的银钱,加上这几样精心准备的样品,是她目前能拿出的最大诚意。


    桃枝点点头,还是有些忐忑:“就怕……万一知府小姐看不上……”


    “那就再想别的法子。”林巧巧打断她,语气里没有半点犹豫。退路是想出来的,不是怕出来的。


    第二日,桃枝揣着东西和一小块碎银子,又悄悄出了门。林巧巧留在小院里,表面上是继续“静养”,实则心也悬着。她铺开炭笔和草纸,却难得地有些静不下心,笔下的线条也有些凌乱。这一步棋,至关重要。


    直到午后,桃枝才匆匆回来,脸颊因快步行走而泛红,眼睛却亮晶晶的。


    “小姐!成了!”她一进门就压低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奴婢按小姐说的,等在知府后门那条巷子,好不容易等到秋露姐姐出来替小姐买丝线。奴婢把东西和银子给了她,说了小姐教的那番话……秋露姐姐起初还推辞,看了咱们的琉璃糕和果酱,眼睛亮了一下,后来收了银子,只说会尽力试试,让奴婢别声张。”


    林巧巧悬着的心落下一半。收了,就好办。


    “辛苦了。”她拉过桃枝的手,发现小丫鬟掌心都是汗,“接下来,就是等了。”


    等待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林巧巧强迫自己沉下心来,继续完善她的“巧意坊”规划,又试验了几种新的点心配方,但总忍不住分神去听院外的动静,猜测着知府后院可能发生的一切。


    三天后的傍晚,天色将暗未暗。林巧巧正就着一点残光查看草纸上的铺面布局,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叩门声。


    不是府里下人那种大大咧咧的拍打,而是带着点谨慎的,有节奏的三下。


    桃枝一个激灵,看向林巧巧。林巧巧心脏微微一提,示意她去开门。


    门开了一条缝,外面站着的竟是桃枝日前见过的那个丫鬟秋露。她穿着一身比普通丫鬟略好些的浅碧色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见到林巧巧,飞快地行了个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眼神却比上次热络了许多。


    “林三小姐。”秋露的声音也压得低低的,“我们小姐让奴婢来传个话。”


    林巧巧将她让进屋里,桃枝机警地守在门边。


    “秋露姐姐请讲。”


    “小姐说,前几日您让丫鬟送来的点心,她尝了,很是喜欢。”秋露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看起来分量不轻的荷包,放在桌上,“特别是那樱桃酱,抹在饽饽上,我们小姐连着用了两日早膳。这点心意,是我们小姐赏的,说是不能白吃了您的好东西。”


    林巧巧看着那荷包,心中一定,知道事情成了大半。她没有立刻去拿荷包,而是微笑道:“知府小姐喜欢,是我的荣幸。一点粗陋手艺,不敢当赏。”


    秋露见她宠辱不惊,心下又高看了几分,继续道:“小姐还说了,后日的赏荷宴,想请您也过去坐坐,顺便……带些您做的点心果子,让赴宴的夫人小姐们也尝尝鲜。”


    来了!


    林巧巧袖中的手微微握紧,面上依旧平静:“承蒙小姐抬爱,我一定准时赴约,定不会让小姐失望。”


    秋露点点头,又客气了两句,便匆匆告辞离去,像是生怕被人看见。


    门一关上,桃枝几乎要跳起来:“小姐!成了!真的成了!知府小姐请您去赏荷宴!”


    林巧巧拿起那个荷包,入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好几块成色不错的碎银子,估摸着有十两之多。这不仅仅是赏钱,更是一种认可和预付的订金。


    “桃枝,把这些银子收好。”她将荷包递给桃枝,眼神明亮如星,“我们的本钱,又多了一些。”


    接下来的一天一夜,林巧巧的小厨房灯火几乎未熄。她调动了所有能用的材料,精心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琉璃糕,不同花香的奶冻,以及几种口味的果酱。每一样都力求外形精致,口感完美。她还让桃枝找来一些干净的阔口浅碟,将不同颜色的糕点和奶冻错落摆放,间或点缀上可食用的新鲜花瓣和薄荷叶,力求在视觉上就先声夺人。


    赏荷宴当日,林巧巧依旧是一身半旧的素色衣裙,只在发间簪了一朵新鲜的玉兰花,略作点缀。她带着拎着两个大食盒,紧张得同手同脚的桃枝,拿着秋露前一天悄悄送来的帖子,顺利进入了城外的知府别院。


    别院临水而建,此时荷花初绽,碧叶连天,清风送来阵阵荷香。水榭凉亭里,早已衣香鬓影,环佩叮当。各家的夫人小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言笑晏晏。


    林巧巧的出现,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她身份低微,又是生面孔,只被引到靠近水边的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坐下。


    她也不在意,安静地观察着场中的情形。主位上那位被众人簇拥着,穿着鹅黄缕金纱裙的少女,想必就是知府千金赵小姐了。旁边几位衣着华贵的,应该是通判,同知家的小姐。


    很快,宴席开始,精致的菜肴流水般呈上。待到酒过三巡,气氛愈发活络时,赵小姐笑着拍了拍手,对众人道:“今日荷香怡人,我这儿还得了几样新奇的点心果子,与市面上常见的不同,请诸位姐妹也品评品评。”


    她话音落下,几个丫鬟便端着林巧巧准备好的那些碟子,步履轻盈地走入席间,将一份份色彩清雅,造型别致的点心送到各位夫人小姐面前的案几上。


    刹那间,低低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呀!这是点心?怎地像玉做的一般?”


    “真好看!瞧着就清凉。”


    “这是什么味道?似有花香……”


    有好奇的,已经拿起旁边备好的小银勺,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奶冻,或是掰下一块琉璃糕送入唇中。


    随即,赞叹声变得真切起来。


    “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好生特别!”


    “这琉璃糕口感爽滑,带着薄荷凉意,正合这时节。”


    “这果酱……酸甜适口,果味浓郁,比我府上厨子做的好上许多!”


    赵小姐看着众人的反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朝林巧巧这边扫了一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很快,便有丫鬟走到林巧巧身边,低声道:“林三小姐,我们小姐有请。”


    林巧巧深吸一口气,起身,在不少好奇,探究的目光注视下,从容地走向主位。


    她依礼向赵小姐和几位身份高贵的少女行礼问安,姿态不卑不亢。


    “林三妹妹不必多礼。”赵小姐语气和善,带着几分好奇打量她,“这点心,当真是你亲手所做?”


    “回小姐话,确是民女闲来无事琢磨的,用料粗浅,能入小姐和各位夫人的口,是民女的造化。”林巧巧声音清晰柔婉。


    “林三妹妹过谦了。”旁边一位穿着湖蓝衣裙的小姐开口,她是通判家的李小姐,“这点心不仅模样别致,味道更是清新,不知妹妹可有什么名堂?”


    林巧巧微微垂首:“民女胡乱起了个名字,叫‘巧意琉璃糕’,‘茉莉奶冻’。”


    “巧意……倒是贴切。”赵小姐点点头,又问道,“我瞧着,这点心似乎不易存放?可是要现做现吃才好?”


    林巧巧心知这是关键问题,答道:“小姐明鉴。这类点心追求口感的鲜润,确是以当日现做风味最佳。民女平日也只是做些自家尝尝,或赠与相近的姐妹。”


    她这话说得巧妙,既点明了产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又暗示了自己并非专业的糕点师傅,维持了一种清高的,不以此牟利的姿态,更符合她目前“商户庶女”的身份,不至于跌份。


    果然,赵小姐和几位贵女听了,眼中兴趣更浓。物以稀为贵,越是难得,越是能彰显身份和品味。


    “如此说来,我们今日倒是真有口福了。”赵小姐笑道,又赏了林巧巧几句,便让她回去了。


    林巧巧知道,火候已到,不必再多言。她安静地退回自己的座位,能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比刚才多了许多,带着各种意味。


    宴席快结束时,秋露再次悄悄过来,低声对林巧巧道:“林三小姐,我们小姐和几位夫人小姐都很喜欢您的点心,私下问询的人不少。小姐的意思,若是您日后得了闲,方便时能否再做一些,遣人送到府上?银钱上好说。”


    林巧巧心中一块大石彻底落地。她知道,她的“巧意坊”尚未挂牌,但第一批高端客户群,已经成功打开了。


    “秋露姐姐客气了,能为小姐和各位夫人效劳,是民女的福分。但有所需,但凭吩咐。”


    回府的马车上,桃枝激动得脸颊通红,抱着已经空了的食盒,一遍遍回味着宴席上的情景。


    “小姐!您看到了吗?那些夫人小姐都喜欢咱们的点心!连知府小姐都夸您呢!这下好了,咱们以后不愁卖了!”


    林巧巧靠在晃动的车厢壁上,唇边也带着一丝浅淡的笑意,但眼神依旧清明。


    “这只是开始,桃枝。”她轻声道,“靠给高门送点心,能赚些钱,但终究是仰人鼻息,不成气候。”


    她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招牌,一个能独立运营,不断壮大的事业。


    赏荷宴的效应比林巧巧预想的还要快。


    转过天,便有不止一户人家的丫鬟婆子,循着模糊的线索打听到林家,试图通过门房或者内院的管事,向这位“会做新奇点心”的林三小姐下订单。开出的价格,都颇为可观。


    王氏那边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她看着周妈妈报上来的,其他府上递来的,指明要三小姐制作点心的帖子和预付的银钱,脸色惊疑不定。


    那个一向被她视作无用,准备随手打发送人的庶女,何时有了这样的本事?竟能不声不响地搭上知府小姐那条线,还引得这么多人家关注?


    她捏着那张薄薄的帖子,指尖有些发白。这突如其来的变数,打乱了她用林巧巧换取盐商刘炳荣支持的盘算。刘家那边,已经透了口风,颇为满意,只等择日过礼了。


    如今这情形,倒叫她有些投鼠忌器了。


    “夫人,您看这……”周妈妈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


    王氏沉吟片刻,将帖子丢在桌上,冷哼一声:“既然她有这本事,能为家里挣些脸面,倒也省得我白养着她。告诉下面的人,她要什么材料,只要不过分,便给她。我倒要看看,她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她心里盘算着,一个庶女,再怎么能折腾,也逃不出她的手掌心。眼下先由着她,等这阵风头过去,或者等她没了利用价值,再处置不迟。毕竟,与刘家的联姻,带来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于是,林巧巧发现,她院里的份例突然变得充足起来,她去小厨房捣鼓,也没人再来过问甚至阻挠。她知道,这是王氏暂时的默许,也是她利用价值提升的体现。


    她抓紧这个机会,一边应付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订单,赚取着积累开店的资金,一边更加隐秘地物色着合适的铺面。


    这日,她让桃枝去城西一家新开的书铺买些纸笔,顺便探探那边铺面的行情。桃枝回来时,却带回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小姐,奴婢在书铺附近,好像……好像看到萧家那位公子了。”桃枝凑到她耳边,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巧巧执笔的手一顿,一滴墨汁落在草纸上,洇开一小团污迹。


    “你看清了?”


    “隔得远,奴婢不敢确定。但瞧着身形气度,有七八分像。他进了一家笔墨铺子,身边只跟着一个随从。”桃枝回忆着,“小姐,您说……萧公子那样的人,怎么会去城西那边?那边虽说也挺热闹,但比起城东,总归是差了些。”


    林巧巧放下笔,看着纸上那团墨迹,心头也笼上一丝疑云。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那位病弱的,深居简出的萧家二公子,似乎……出现得有些频繁了。


    她捻了捻指尖,将那份疑虑暂且压下。无论那位萧公子意欲何为,目前并未对她造成阻碍,反而间接帮过她一次。


    眼下,她有自己的路要走。


    她重新铺开一张草纸,沾墨,继续勾勒。线条流畅,渐渐显露出一间雅致小店的雏形,门楣上,是三个清秀却有力的字。


    ——巧饴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