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余波未平

作品:《边关小厨娘:开局捡了个战神王爷

    沈青和萧山并肩走出那扇沉重的木门,身后跟着李大军、石头等一众工坊骨干。尽管一夜未眠,又在阴冷的牢房中度过数个时辰,但众人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屯民们远远围观着,目光复杂,窃窃私语。百味楼通敌、钱老板被抓的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黑山屯掀起了滔天巨浪。恐惧、愤怒、猜疑、还有对工坊这群“胆大包天”之人的敬畏,种种情绪在空气中交织弥漫。


    “先回工坊。”沈青低声对众人道,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镇定。


    工坊的大门敞开着,张秀姑带着留守的妇孺们焦急地等候在院中。见到沈青等人安然归来,众人顿时爆发出压抑的欢呼,七手八脚地端上热汤和饼子。


    “没事了,大家先吃点东西,歇口气。”沈青安抚着众人,但她自己却毫无食欲。目光扫过院中连夜赶制出来、尚未使用的那些简陋武器和防御器材,她的心依旧紧绷。


    萧山的肩伤需要重新处理。沈青仔细地为他清洗伤口,换上新的药膏。箭镞造成的创伤不轻,好在未伤及筋骨。“这几日切勿再用力。”她轻声叮嘱,指尖无意间擦过他滚烫的皮肤,两人都微微一顿。


    萧山“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她疲惫却坚毅的侧脸上,低声道:“你也歇会儿。”


    晌午时分,赵百户的亲兵队长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工坊,态度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沈姑娘。”队长抱拳行礼,语气客气了许多,“奉赵大人令,特来送达首批军粮订金,并商议后续供应细则。”他递上一份盖有守备府大印的文书和一袋沉甸甸的银两。


    沈青接过文书仔细翻阅。条款清晰,价格公道,需求量更是远超以往。赵百户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诚意”和需要工坊稳定产出的迫切。


    “另外,”队长压低声音,“赵大人让属下带话:北山贼巢已剿,残余皆已清除。然边关风声仍紧,蛮族或有报复之举,望工坊加紧生产,并……做好自保之备。”这话意味深长,既是提醒,也暗示了守备府可能无法面面俱到的庇护。


    送走官兵,工坊内气氛并未轻松。李大军掂量着钱袋,眉头紧锁:“赵百户这算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是交易,也是警告。”萧山沉声道,“他需要我们产出军需,也需要我们安分守己,别再给他惹麻烦。至于蛮族报复,他是真的在担忧。”


    沈青将银两交给张秀姑入库,神色凝重:“订单大增是好事,但也是巨大的压力。我们的产能、原料、人手都面临考验。而且……”她看向萧山,“赵百户默许我们‘自保’,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两人开始做出调整。


    首先将工坊人手重新编组,实行更精细的流水作业。张秀姑负责统筹女工,加快粮饼压制和包装;李大军带领男丁,负责重物搬运、原料粗加工和安保;石头、阿木等少年组成侦察小队,每日轮班在屯子周边高地瞭望警戒。


    沈青根据现代流水线理念,重新规划了工坊布局,缩短物料搬运距离。她还改进了烘烤炉的通风结构,并尝试设计一种简易的杠杆装置,用于重物搬运,节省人力。


    在萧山的指导下,工坊外围的壕沟被加深,内侧垒起了土坯胸墙,四角搭建了简易的瞭望台。那些赶制出来的铁蒺藜、毒钉也被妥善布置在关键通道周围。


    沈青特意让张秀姑以交换绣样、售卖新饼等由头,加强与屯中妇孺的走动,留意屯子里是否有新的陌生面孔或异常议论。


    当然还有沈枫,屯里的小孩也是得到情报的重要一环。


    几日后,负责采购原料的李大军愁眉苦脸地回来:“沈姑娘,怪事!屯里几家粮铺的麦粉突然都涨了价,还说存货不多,要限量购买。俺跑遍了屯子,才勉强收够今明两天的量。”


    又过两日,替工坊送柴炭的老王头也带来消息:“百味楼虽然封了,但镇上新开了家‘陈记货栈’,掌柜的眼生得很,口气大得很,说是州府陈家来的,屯里好多货郎都跑去巴结了。”


    “陈家……”沈青与萧山对视一眼,心知肚明。这是来自州府陈家的反击开始了!他们无法直接对抗守备府,便从商业渠道施压,切断工坊的原料供应,试图从经济上扼杀工坊。


    与此同时,林婉儿托丫鬟悄悄送来一盒点心,点心底下压着一张字条,字迹娟秀却急促:“家父近日频接待州府来客,神色忧虑,提及工坊时多有微词。望姐姐小心。”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


    更大的威胁也在逼近。


    石头和阿木的侦察小队带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他们在北山外围巡逻时,发现了新的马蹄印和篝火痕迹,并非之前清剿的方向,而是更偏东的险峻山林。对方极其谨慎,痕迹处理得很干净,但经验老道的萧山一眼看出,这是蛮族精锐侦察骑兵的风格。


    “他们换了渗透路线,人更少,更精。”萧山指着地上几乎难以辨认的蹄印,“像是在寻找新的薄弱点。黑山屯刚经过动荡,在他们眼里,或许正是可乘之机。”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蛮族的报复并非虚言,他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饿狼,正在黑暗中磨砺爪牙,等待致命一击的机会。


    夜幕再次降临,工坊的灯火亮如白昼,炉火熊熊,敲打声和号子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不仅在为守备府生产军粮,更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


    沈青站在忙碌的工坊中央,看着眼前挥汗如雨、眼神却充满韧性的屯民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将萧山、李大军、张秀姑叫到跟前,目光扫过三人,声音清晰而坚定:“原料被卡,蛮兵窥伺,陈家暗中作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大军哥,你明日带人,不再去屯里粮铺采购。你直接去邻屯,找相熟的农户,告诉他们,我们工坊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直接收购他们的新麦和杂粮!现钱结算!”


    “秀姑姐,你带女工,加紧将库里的所有肉干、菜干切碎研磨,混合豆粉,开发一种更能果腹、更节省主粮的‘杂合饼’。”


    “萧大哥,”她看向萧山,“我们需要一支更精锐的护卫队,不仅是巡逻,更要能主动出击,清除靠近屯子的蛮族探马。请你……训练他们。”


    三人闻言,精神一振。这是要打破常规,主动破局!


    “好!俺早就看那帮粮贩不顺眼了!”李大军摩拳擦掌。


    “放心,杂合饼的方子我已有眉目。”张秀姑点头。


    萧山看着沈青,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与担忧,最终化为坚定的支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