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图书馆的暗流

作品:《我的马甲只对你可见

    傍晚,图书馆三楼东南角,那间独立的研习室仿佛成了一个无形的战场。


    这一次,江晏倒是“装备”齐全了些——他带来了一个厚重的帆布画袋,鼓鼓囊囊的,被他随手丢在墙角,与沈墨白摆放整齐的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自己则依旧是那副松散的模样,仿佛骨头里没一根是直的,斜靠在椅背上。


    沈墨白将一份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梳理提纲推到江晏面前,纸张边缘锋利得能割伤手指。“这是基础框架,你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他的语气是公事公办的平稳,听不出任何多余的情绪。


    江晏接过,指尖在那工整得如同印刷体的字迹上划过,眉毛挑了挑:“沈老师,手写版?这么隆重。”


    “加深记忆。”沈墨白言简意赅,自己则摊开了那本康德原著,目光沉静地投入进去,仿佛对面坐着的不是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尊需要被“处理”的任务雕像。


    室内一时只剩下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纸面的细微声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带,空气中的尘埃缓慢浮动。


    江晏并没有看那份提纲,他的目光,如同有了自主意识般,再次不受控制地飘向沈墨白放在手边的那个皮质笔记本。自从上次惊鸿一瞥后,那个本子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这一次,笔记本是合上的。深棕色的皮质封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经常使用留下的温润光泽。


    沈墨白似乎察觉到了他的视线,翻书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但没有抬头,只是伸出左手,状似无意地将笔记本往自己这边又挪了近一寸,一个充满防卫意味的小动作。


    江晏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勾了一下。果然有秘密。


    他不再盯着笔记本,转而拿起那份提纲,百无聊赖地翻看着。看了不到五分钟,他忽然放下纸张,身体前倾,手臂越过桌面中线,指尖点在其中一条概念上。


    “沈老师,‘实践的唯物主义’这里,我还是不太懂。”他抬起眼,目光直直地看向沈墨白,那双桃花眼里没了平时的戏谑,反而显得格外“真诚”,“你能不能再给我讲讲?比如,它和某些……虚构作品里,依靠逻辑推演来构建犯罪动机的行为,有什么本质区别?”


    “犯罪动机”四个字,他咬得略微清晰了一些。


    沈墨白握着钢笔的指尖骤然收紧,指节泛出用力的白色。他终于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冰锥,射向江晏,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任何试探的蛛丝马迹。


    江晏的表情无辜极了,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差生”。


    空气仿佛凝固了。研习室内的气压低得让人喘不过气。


    半晌,沈墨白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冷,几乎能冻伤人:“哲学基础概念,与虚构的犯罪推理,没有可比性。请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提纲本身。”


    他拒绝了回答,并且用一种近乎强硬的态度,划清了界限。


    江晏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并没有继续追问,反而从善如流地靠回椅背,拖长了语调:“哦——好吧。”


    他不再看提纲,也不再试图和沈墨白说话,而是从那个巨大的画袋里抽出一个速写本和一支炭笔,自顾自地画了起来。这一次,他没有画沈墨白,而是快速勾勒着窗外建筑物的剪影,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


    沈墨白看着他专注画画的侧脸,那收敛了玩笑神色后,下颌线显得清晰而认真。不得不承认,江晏在画画时,身上有种截然不同的、近乎虔诚的气场。


    这种认知让沈墨白心里更加烦躁。这个人像一团迷雾,时而轻浮,时而敏锐,时而展现出让专业人士都惊叹的功底。他到底想干什么?


    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笔记本的秘密,所以借此来要挟或试探?还是仅仅……巧合?


    沈墨白发现自己无法像分析案例一样,冷静地分析江晏的行为。这个认知让他感到失控,也让他对江晏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两人再没有任何交流。一个沉浸在哲学的深奥世界里,一个徜徉在线条与光影的国度中,互不干扰,却又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在两人之间紧绷着,随时可能断裂,或者……缠绕得更紧。


    直到自习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


    沈墨白立刻开始收拾东西,动作快得像是在执行紧急撤离程序。


    江晏也慢悠悠地合上速写本,塞回画袋。在沈墨白即将拉开门离开时,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笑意:


    “沈老师,其实你绷得太紧了。有时候,跳出规则的框框,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沈墨白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冷冷地抛下一句:“规则的存在,自有其道理。”


    说完,他径直离开,将那团名为“江晏”的迷雾,关在了身后的研习室里。


    江晏看着被他带上的门,低头笑了笑,从速写本里抽出新画的那张建筑剪影,在角落阴影处,用极细的笔触,添上了一个模糊的、戴着眼镜的清冷侧影,隐没在楼宇的线条之中。


    “规则的道理……”他轻声重复,指尖拂过那个侧影,“就是用来打破的啊,小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