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青苗计划,临阵磨枪

作品:《实习生被辞退?我原地化身国医圣手!

    “青苗计划”选拔的当天,医院最大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


    近百名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医生齐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志在必得。


    这是医院改制以来最大的一次内部选拔。


    赢家不仅能获得优先晋升的资格,更有机会被送去燕京协和医院进修半年。


    这种机会,对任何一个年轻医生来说,都是一步登天的阶梯。


    夏飞的出现,像一块石头丢进平静的池塘。


    只是这池塘里,没几条善意的鱼。


    嫉妒,轻蔑,还有藏得更深的审视,从四面八方涌来。


    一个实习生,一个昨天还差点被开除的实习生。


    居然有资格和他们这些正式医生同台竞技。


    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飞哥,这阵仗也太大了,全是主治医师,咱们俩实习生混在里面,跟羊进了狼群似的。”


    董松青坐在夏飞旁边,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呼吸都乱了章法。


    他环顾四周,每一个面孔都比他们年长,资历都比他们深厚。


    夏飞却显得异常平静。


    经过“岐黄问道殿”一夜的洗礼,他的知识储备和心境。


    早已不是昨天那个会为转正名额而愤怒不甘的实习生了。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一个年轻人身上。


    那人大约三十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沉稳,周围围着好几个医生,众星捧月一般。


    他就是心内科的孙文博,这次选拔夺冠的最大热门。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主治医师,在国外顶级医学期刊上发过两篇论文,在医院里被看作未来的接班人。


    孙文博注意到了夏飞的视线,侧头扫了他一眼。


    在他看来,让实习生参加这种级别的选拔,是对大家的不尊重。


    “肃静。”


    选拔主持人刘主任走到讲台上,声音不响,却让所有声音立即安静下来。


    刘主任一贯公正,在医院里说话有分量。


    “这次‘青苗计划’,是王院长亲自安排的。”


    “我们要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不看资历,也不走关系,全凭实力。”


    他目光扫过台下,语气坚定。


    “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卷子由省中医药大学的几位退休教授联合命题,全程密封送来,连我也没见过内容。”


    话音刚落,整个现场突然变得鸦雀无声。


    省中医药大学的那些教授,本来在行业里就说一不二,他们出的题有多难,大家其实都明白。


    原本有人还想着碰碰运气,现在个个神情都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伙看着像家里亲属的人急匆匆朝刘主任走去,跟他说了几句悄悄话。


    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那些人就是被刷下去的关系户的亲戚,显然还想试试能不能补救一下。


    “刘主任,孩子真的是下了苦功夫……”


    刘主任脸一沉,直接用冷漠的声音打断。


    “制度就是规矩,这是王院长说了算,谁来也不行。”


    “你们再不走,我喊保安来了。”


    那几个人这才灰溜溜地离开,半点办法都没有。


    周围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再没人心存幻想,这次真的没有后门可走了。


    “开始发卷!”


    刘主任的话音落下,卷子一份份发到每个人手上,全场彻底进入考试状态。


    整个阶梯教室安静得有些过分,只剩下大家刷刷写字的声音回荡着。


    每当有人翻一页卷子,空气似乎更紧张了一些。


    董松青才看完两题,额头上已经冒出了细汗。


    这哪像考试啊,简直像是要猜谜解密一般的难题。


    不管是“厥阴病欲解时,从丑到卯的机理分析”。


    还是“乌梅丸在现代怎么用”,这些反常规的大题。


    让他身边的主治医师也忍不住皱眉,答题写得很慢。


    孙文博看着卷子神情凝重,本来他学得多懂得广。


    可碰见这些冷门又刁钻的问法,也只能反复斟酌。


    反倒是夏飞,写得飞快,简直是一路顺下去没怎么停。


    这套题的内容,昨天晚上他刚在“岐黄问道殿”系统里刷了不少遍。


    医理变通,方药搭配,他早把这些玩明白了。


    时间还没过去多久,夏飞就把全部题答完。


    教室里其他人还在埋头思考,不到一半刚动手。


    孙文博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脸上明显有几分意外。


    不过片刻后他又恢复那副不动声色的模样。


    他心里想着,夏飞要不就是答不上来,随便糊弄一遍,要不就是不看题只写个样子。


    说不定有很多地方根本没思考过。


    夏飞丝毫没在意别人眼神,他转头仔细检查刚才的答案。


    就在这时,他的系统界面上,一下在两题的选项上亮起了微微的红色提示光!


    这道提醒表示他的答案没选最优解,要么是理解还差了一点。


    第一题是:“‘治未病’思想,最早而且最系统的说法出处是哪本书?”


    选项有四个:A.《千金方》,B.扁鹊相关的典故,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


    夏飞几乎没思考,直接点了C,《黄帝内经》。


    这不是基础知识么,基本每个医学生都能立刻写对。


    偏偏系统这时候弹个提示。


    【请主角注意下,题目问的是‘最早’和‘最系统’。】


    夏飞心头一震。


    是啊,题目里有两个关键词,“最早”和“最系统”。


    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无疑是“治未病”思想最早的实践体现,比《黄帝内经》成书要早。


    但是,要论“最系统”的理论阐述,将“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


    下工治已病”作为核心思想,并从养生、预防、早期干预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论述的,唯有《黄帝内经》。


    这道题的陷阱就在于,它将一个实践的“最早”和一个理论的“最系统”结合在了一起。


    而《黄帝内经》完美地符合了后一个,并且是理论的源头。


    所以答案C,没有错。


    系统提示的不是他错了,而是让他明白,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夏飞深吸一口气,心中对出题的老教授生出一股敬意。


    这种题目,考察的已经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对整个中医发展脉络的深刻理解。


    接着,他看向第二道被标记的题目。


    “一患者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


    “治以归脾汤,若患者兼有严重失眠,最应加用何味药?”


    选项有A.酸枣仁B.远志C.合欢皮D.夜交藤。


    这四味药,全都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在临床上经常联合使用。


    对于一般的医生来说,选哪个似乎差别不大。


    但夏飞知道,既然是考试,答案必然是唯一的,也是最优的。


    系统提示再次浮现。


    【归脾汤之核心在于益气健脾,养血安神。请宿主从‘药性归经’与‘君臣佐使’角度再思。】


    夏飞茅塞顿开,酸枣仁养心肝之血而安神,与方中龙眼肉功效相辅相成,是此方加减之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