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怒水城报道

作品:《从娶媳妇抗倭开始崛起

    蟹湾村十几人一路东行。


    刚走出二三里路,几个小年轻就频频回头,看来是舍不得家里爹娘和刚娶进门的媳妇。


    “别回头!只管往前走!”


    连恩知道这些年轻人的心思,一但回头,他们心里的牵挂就会像野草一样疯长。


    所以前半段路,连恩领着众人马不停蹄地赶路,直到走出村子十几里,回家已经不可能了,连恩才让众人省着脚力,开始走走停停。


    当天傍晚,他们看到了远处矗立在地平线上的怒水城城墙。


    王富贵激动地指着墙后面的尖顶塔喊:


    “连伯,你看城里的房子多么高!”


    “傻小子,那是塔楼!防御敌兵用的。”


    “那城里人住的房子是啥样?连伯你给讲讲呗。”


    “百闻不如一见,等你进城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连恩这么回答,实际上是他自己也没进过县城,不知道里面究竟有何乾坤。


    不过连恩前世见过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画中百姓屋舍都是平房,连恩估计县城也大差不差。


    而且别看县城名字里有个“县”字,其实并不小。


    因为江国的地域制度是郡县制,整个江国分七个大郡,每个大郡下有众多县城,县城之下又有许多村镇。


    其中,一郡之主叫郡主,是二品官。


    一县之主叫县令或者知县,是七品官。


    镇子上,则是县令派遣一些九品芝麻官,然后由乡约协助管理。


    镇上这些九品芝麻官一般都是做文书工作,就是小事可以做主,但稍微大点的事就要写下来,上报到县城,请县令拿主意。


    至于村上就更不用说了,咱铁子就是村长,除了偶尔能揩到七八斤粗粮的油水,平时的权威,还赶不上塘主那种小公差。


    路上,众人继续朝着怒水续前进,走到临近城墙后,却有些不知所措了。


    毕竟明天中午才报道,他们现在该干些啥呢?


    王富贵撺掇着说:“连伯,要不咱们进城去逛逛吧!”


    连小山关注的问题比较实际:


    “伯,咱们今晚住哪儿啊?”


    这个问题连恩还没考虑过,要是只有他自己,肯定直接进城住客栈了,但现在拖拉这一大帮子,也不能随便把他们丢下啊。


    所以他仰头看了看天空,万里无云,便道:


    “今天没风没雨的,就在城墙根下凑合一晚吧!”


    矮汉子刘大力跳出来道:


    “咱进城找个屋檐不行吗?”


    “你以为这是镇上啊,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连恩指指城口处一大波背着菜篓子出城的农民,道:


    “城门的开放和关闭都是有时间的,你看那些菜农,就是清晨背着菜入城,傍晚无论菜卖没卖完,都得出城。”


    “就是因为闲杂人等不能随便留在城里,除非住客栈,或者你扮乞丐躺街头也行。”


    “那还是睡城墙根吧!”


    刘大力同意了,毕竟农民手头基本没有闲钱,让他们住客栈肯定不舍得。


    晚上,几人吃了各自带的粮食,然后便在城墙根底下过夜,没有被子,全靠挤在一起保暖。


    半夜,王富贵被秋风冻醒了,忍不住问:“连伯,城门啥时候能开啊?”


    “等着看那些菜农啥时候来吧,他们来排队的时候,城门就快开了。”


    熬着熬着,附近村子的菜农们总算背着箩筐来了,估计他们见惯了在城墙底下过夜的人,所以对蟹湾村众人没多看一眼。


    连恩的话果然也没错,菜农排队后不到一炷香时间,宽厚的城门便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


    “走,进城喝碗热茶!”


    冻了一夜,必须喝点东西暖暖身子。


    排在菜农后面进了城,连恩带众人找个茶摊,要了一大壶最便宜的碎沫茶。


    这种茶是专供力巴们喝的,都是在运输过程中颠烂的碎末。


    大清早,有不少纤夫和卸货汉也在这些茶,为一天的劳碌做准备。


    喝完茶暖好身子,众人又吃了干粮,来到东城门,因为官文里早就说了要在东门城口点卯。


    连恩估计点完卯应该直接就去营里了。


    这时,越来越多背着包袱的男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东城门聚集,应该都是来入伍点卯的。


    众人直等到日上三竿,一个穿铁钉皮甲的将领才终于带着几个手持铜锣的兵卒来到东城门。


    兵卒敲响铜锣,场子安静后,将领吼道:


    “所有来点卯报道的人,全部跟我来塔楼里登记姓名!”


    “排队,一个一个进!”


    说完,将领带头走进塔楼,周围的人都呼啦啦地一下子涌上去,如潮水一般。


    连恩拽住王富贵和连小山,低声道:


    “跟紧我,别走散了,等会争取分在同一个伍里。”


    他让俩人一个排在他身前,一个排在他身后,因为塔楼门口的兵卒每次都是放五个人进去,应该就是分在同一伍里。


    连恩这种排法,能保证两人至少有一个能和他分到一起,在他眼皮子底下,俩小子能更安全些。


    几人排在整条队伍的中段,前边人一个个登记得很快,没多久便轮到他们了。


    “你,你,你,你,还有你!进去吧,后边人等着!”


    塔楼钱的兵卒拨了五个人,刚好把王富贵和连小山都包括在内,剩下两人分别是刘大力和一个同村的。


    进入塔楼,里面挺亮堂,一名文书坐在大桌子后面,负责登记姓名,桌上已经摞起了厚厚的册子。


    但所有人一进屋注意到的都不是文书,而是后方坐在椅子上的一名不怒自威的壮汉武将,连恩惊讶地发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股威压,与伤势完全恢复后的叶惊雪几乎一模一样!


    王富贵几人根本不敢看壮汉武将的眼睛,连恩与他对视一眼,谦虚地低下头。


    “居然是名除杂境武者,看来军营中真是有不少高手!”


    连恩暗想。


    这时,文书在桌子后沾沾墨水,问:


    “姓名,年龄,住址?”


    王富贵赶忙道:


    “王富贵,十八,锦城雾头镇蟹湾村!”


    “下一个,姓名,年龄,住址。”


    “连恩,四十九,锦城雾头镇蟹湾村。”


    “下一个。”


    “连小山,十九……”


    “等会!”


    突然,连小山的话被壮汉武将打断了!


    众人都吃惊地看着他,只见武将盯着连恩,皱眉道:


    “你再说一遍你的年龄!”


    连恩弯腰抱拳道:“回大人,小民今年四十九岁。”


    “胡说,我看你分明是三十多岁的模样!”武将喝道,“若是顶替他人只需从实招来,我们只要人数够就可以!”


    “小民不敢,我今年真的四十九岁,民册上可以查到。”


    连恩正欲解释,壮汉抢先问道:


    “你是不是武者?”


    连恩只得回答:“是的。”


    壮汉二话不说,忽然一个翻身跳到连恩面前,直接一掌拍向他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