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借我一间房,还你一个时代!

作品:《四合院:毕业进一机部,众禽羡慕哭了

    他从腰间悬挂的一大串钥匙之中,解下一把黄铜质地的钥匙,径直塞入刘宇手中。


    “我再为你调配一位部里最为出色的电工担任助手,如何?”王建国再次提议。


    刘宇紧紧握住那把触感冰凉的钥匙:“处长,目前暂不需要,在前期摸索阶段,我一人足以。”


    核心技术,务必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好!”王建国并未强行要求,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刘宇手持钥匙,推开了隔壁研究室的门。一股若有若无的尘土与旧木头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亮了在空气中飞舞的细微尘埃。


    屋子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张长度超过三米的厚实实木工作台,上面留存着一些划痕与油渍,见证着它往昔的辉煌。


    他的心,刹那间安定下来。


    脑海之中,无数个方案如闪电般飞速闪过。


    从最为简易的“热得快”,到结构繁杂的电热毯,再到配备温控功能的电饭锅。


    这些物品一旦研制成功,莫说改善国内民众的生活,即便用于出口创汇,也将是一笔难以估量的巨额财富!


    还未等他规划完毕,门外便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与滚轮滚动的声音。


    不到半小时,配件科的工作人员推着小车,将一盘盘规格各不相同的电阻丝、一叠叠厚度不一的云母片。


    以及一捆捆闪烁着金属光泽的不锈钢管,整整齐齐地运送进来。


    这般效率!


    刘宇心中不禁感慨,这便是国家部委所蕴含的力量,只要方向正确,上下齐心协力,所爆发出的能量着实惊人。


    “小刘,材料已为你备足,食堂那边我也已打过招呼,中午会为你增添两个荤菜!”


    王建国探进头来,满脸皆是期待之色:“好好干!”


    刘宇点了点头,关上房门,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下来。


    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卷最为纤细的镍铬合金线。


    这种材料,电阻率较高,耐高温性能良好,是制作电热元件的绝佳选择。


    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先使用卡尺精确测量了电阻丝的直径,接着拿起一张半透明的云母片,在灯光下仔细检查是否存在裂纹。


    绝缘,乃是保障安全的首要因素。


    确认无误之后,他拿起剪刀,将云母片裁剪成骨架形状。


    随后深吸一口气,手指快速舞动,开始将纤细的电阻丝,均匀且紧密地缠绕在云母骨架之上。


    他的动作精准而稳健,宛如一位雕琢艺术品的工匠。


    每一圈的间距,每一寸的拉力,都把控得恰到好处。


    整个房间里,仅剩下电阻丝划过云母片边缘时,所发出的轻微“沙沙”声。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失去了意义。


    当窗外的天色逐渐由明亮转为昏暗,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王建国端着一个搪瓷缸子,本欲查看进展情况,然而当他看清工作台上的物品时,整个人瞬间僵立在门口。


    只见工作台上,一个巴掌大小、由云母片和电阻丝,绕制而成的核心元件已初步成型,旁边还连接着两根引出的电线。


    该元件的结构精巧,绕线均匀,充满了工业美感。


    “这……这就制作完成了?”王建国声音颤抖地说道。


    刘宇抬起头,揉了揉略微发酸的眼睛,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刚才通电测试了一下,发热十分均匀,不存在局部过热的现象。


    只是功率还需依据不同的外壳与用途,重新进行计算与调整。”


    王建国快步走上前,俯身凑近,宛如欣赏稀世珍宝一般,凝视着那个小小的元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天才!真是天才啊!”


    他猛地直起身子,一脸严肃地看着刘宇:“今日就到此为止!必须下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研究不可急于一时!”


    言罢,他不由分说地拉着刘宇收拾好物品,亲自用那把大锁将研究室的门锁上,仿佛里面锁着的是国家机密一般。


    “明日继续!好好休息!”王建国叮嘱完毕,才心满意足地离去。


    刘宇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推着自行车走出大院。傍晚的凉风拂过脸庞,带走了些许疲惫。


    他伸手摸了摸口袋,指尖触碰到那张轻薄却颇具分量的纸片。


    自行车票!


    一个念头油然而生,择日不如撞日,前往供销社,将这六十年代的“宝马”带回家!


    华灯初上,长安街的车铃声,与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


    刘宇并未返回四合院,脚下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被他蹬得嘎吱作响,链条松松垮垮,仿佛随时都会停止运转。


    他拐了个弯,径直朝着京城最大的国营百货大楼骑去。


    百货大楼内灯火通明,与外面灰暗的街道,仿佛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楼最为显眼的位置,便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自行车柜台。


    三辆崭新的自行车在灯光下闪耀着光芒,车身光亮照人,宛如三位高傲的公主,接受着来往人群羡慕的目光。


    “同志,是来看车的吗?”一位梳着两条麻花辫、身着蓝布工作服的姑娘,热情地迎上前,声音清脆悦耳。


    刘宇点了点头,目光在那三辆车上扫视而过。


    他的眼神极为平静,不像其他人那般带着渴望与激动之情,反倒像是在审视一件普通的工具。


    售货员姑娘心中暗自嘀咕,又是一个只看不买的人。


    然而下一秒,刘宇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轻薄的纸片,放在柜台上。


    那张印刷精美的自行车票,宛如一块磁铁,瞬间吸引了售货员姑娘的全部目光。


    她的眼睛猛地睁大,脸上原本职业化的微笑立刻变得真诚而热切:“同志!您……您有票?”


    “嗯,买一辆。”刘宇的回答简洁干脆。


    “哎!好嘞!”姑娘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她指着那三辆车,如数家珍般介绍起来:“这是咱们国内最为优质的三个品牌,天津生产的‘飞鸽’,车身轻便,骑行速度快。”


    “上海生产的‘凤凰’,款式最为美观,深受姑娘们喜爱;还有这款‘永久’,用料最为扎实,坚固耐用,能够当作传家宝!”


    刘宇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手指直接指向那辆黑色的“永久”。


    “就要它了。”在他的认知里,六十年代的永久牌自行车,就是质量的象征。


    结实耐用,载重能力强,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神车”。


    售货员姑娘利落地拿出票本:“眼光真好!我为您开票,请问您的姓名与工作单位?刘宇,第一机械工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