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交公粮

作品:《四合院:家人太凶悍众禽想搬家

    这一顿小丫头是吃爽了,那大虾腿掰开,里面的肉鲜中带甜,蘸上调的蘸料,美的摇头摆尾。


    这还是当初津门那两大爷给的,李文华一直没拿出来吃,今天一次全做了。


    如此大的虾几人都是第一次吃,李文华也不例外。


    其乐融融的一顿饭下来李大强喝醉了,被扶回屋后,拉着周秀芬絮絮叨叨。


    “我儿子长大了,嘿嘿嘿……”


    “你知道吗,我儿子是科长,是干部,是领导!嘿嘿,嘘~不能说。”


    周秀芬一边用湿毛巾给他擦脸,一边应着:“好好好,我不说,你儿子有出息,是科长,赶紧睡,梦里官更大。”


    李大强哼哼唧唧,四仰八叉的躺在炕上,没多久便打起呼噜。


    天光亮起时,大家如往日照常上班。


    李文华也回到站里继续摸鱼,秦爷的案子已经移交,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落网。


    这些都与他无关,有时间还不如拉上赵鹏飞和老二以及小妹出去游个泳,在这夏季添一抹凉爽,也给自己添点乐趣。


    待到交公粮的前一天,李文华下午赶回村里。


    三爷和几个大队干部忙的飞起,特别是会计,需要将粮食重量算出来,核对清楚。


    他进入大队部的时候,会计李泽田夹着烟,算盘拨的啪啪响,嘴里还念念有词。


    他没去打扰,这时候上前打招呼,李泽田非得跟他急眼。


    三爷还在挑袋子,发现有洞的赶紧让人补,这些袋子是公社批的,用了一年又一年。


    袋子不够箩筐来凑,反正争取一趟挑走。


    见大家都在忙碌,似乎站哪都碍事,于是他转身回了老宅。


    四叔李大江去了城里工作,老宅只有二叔李大牛夫妇带着孩子住。


    除了衣物,其他和以前没什么差别,只要有人收拾有人住,这房子还能坚持个几十年。


    到晚饭时三爷才得空问:“这次回来有事?”


    之前李文华都是当天来当天走,这次居然要住一晚,因此才有疑问。


    “没事啊,这不交公粮嘛,我在粮所有认识的人,到时候和你们一块去。”


    “真的?那太好了,来来来多吃点,吃饱早点睡。”三爷大喜,给他碗里夹上一筷子菜。


    确实要早点睡,因为天不亮他就被叫醒了。


    用冷水洗把脸,抬头月亮高悬,简直离谱。


    三爷和李大虎他们已经先一步去了大队部,当他打着手电过来时,火把在微风中摇曳,照亮了整片空地。


    男人们站在自己要挑的担子旁与人聊着天,后面不停有人从仓库里挑着粮食走出。


    一抹亮光刺破幕布洒落而下时,三爷吆喝道:“走咯~”


    众人纷纷挑起担,迎着晦涩的晨光走出一条长龙。


    小车吱呀吱哟哟响,粮食满仓心花放,肩并肩来脚并脚,爱国粮送进公社仓!


    太阳没出就起身,月亮出来才回程,一趟一趟不歇脚,多交公粮最光荣!


    他们把自己辛苦种的粮食送上,还个个怀揣着笑脸。


    李文华瞧了又瞧,如果不是已经在这时代生活了两年,真的无法理解。


    相比几十年后,这无疑是穷苦的年代,却是最齐心的年代,是一声令下,几十万人背井离乡,千里迁移的年代。


    是创造奇迹的年代。


    一条条人行长龙向公社汇聚,当队伍遇到另一个生产队的队伍时,三爷寸步不让。


    “刘老三,我们先赶到这条路的,我们先走。”


    “李老三,你说先到就先到啊,分明是你耍赖,看到我们后自己空手跑了几步,队伍没到不算,我们先走。”


    三爷很光棍的挡在刘老三队伍前面:“谁让你不跑呢,我又没拉着你,落后就要挨打,挨打要立正,请端正你的态度。”


    刘老三嘴皮不行,憋了会骂道:“老子端你妹的态度,给我让开。”


    他身后几个本家的放下担子往前一步。


    李大虎三兄弟同样站到自己父亲身边,李文华则眯着挡在三爷前面:“怎么?想动手啊?”


    刘家几人顿时后退,既忌惮他的公安身份,也忌惮他娘周秀芬。


    当初附近十里八乡都没人敢要的女人,他们也怕的好吧。


    刘老三和他的几个本家汉齐齐往李家村队伍里瞅,想看看那个女人在不在。


    人没瞧见,但刘老三也不敢确定周秀芬不在,假装大度的摆摆手:“算了,让你们先过就是了,搞快点。”


    队伍继续出发,大家都没放在心上。


    到粮所时太阳刚冒头,粮所还没开门,他们和另一队并排站在外面。


    众人放下担子,有的直接坐扁担上,有的站着掏烟准备点上一支。


    这可不是八分钱买的经济烟,而是自己卷的。


    太阳升起,越来越多的生产队赶到,气温也越来越高,嘈杂的声音宛若菜市场。


    李文华没挑粮食,不用像其他人一样要照看自己挑的粮食,随意脱离队伍,去供销社买了几支棒冰,回来分给三爷和大虎叔三人,以及村里没出五福几位长辈。


    至于其他人,他还没富到散钱的地步,其他人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张口,只默默撇过头,不去看着别人吃。


    供销社都开门了,粮所也打开了大门,十来分钟后,第一支队伍开始检验称重。


    李文华过去给吴磊递支烟:“吴哥,您今天可有得忙了。”


    吴磊略感诧异:“李兄弟今天是?”


    李文华示意了下外面的队伍:“我三爷爷是大队长,陪他过来的,年纪大了不放心。”


    吴磊竖起大拇指:“就冲您这份孝心,我也得先帮您三爷他们称了。”


    话到这份他哪会不知道李文华过来的目的,只不过是顺着话说而已。


    “那可太感谢了。”李文华往他兜里塞了包中华。


    大家心照不宣。


    吴磊跟着来到三爷面前,让队伍挑上粮食跟他进去。


    钎子扎下拔出,带着粮食,检验员象征性的嗑了粒,“嗯,不错,去那边称重吧。”


    一切都很顺利,但也花费了不短的时间。


    完事时,众人有种不真实感,往年哪次不是要到下午以后,摸黑回去的时候也有,这次不但没受气,还在上午就能回去了。


    不少人想夸一下李文华,和三爷说两句,但都被三爷打断:“有什么话回去再说。”


    虽说这些事很常见,但不代表别人没怨气,不低调点离开还在这说,不是拉仇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