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一个厨子你都知道,咱俩谁才是皇子?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经过上次的训斥,我想那晋王也长记性了,以后一定会收敛脾气,好好作为。”
“所以山西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你们这种生意人,只要正常生活就好,压根不用为之担忧。”
“竟然是这样?”
朱棡闻言瞬间一怔,开始沉思。
好好想想。
朱闲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不,不是有点,是就这么回事!
如今想来,自己当初的确是吓坏了。
所以忽略了,父皇虽然震怒,但从始至终,从未有过对自己赶尽杀绝的意思。
“那依你看,如果晋王想求取陛下的原谅,还有机会吗?”
他忽然问道。
“这个……也说不准,毕竟晋王之前,的确有点不懂事。”
朱闲略一思索后,说道:“得想一个好办法才可以……”
“哦?那堂弟你说说,是什么办法?”
朱棡闻言,则急忙问道。
“哎呀,陛下原不原谅晋王和咱们有什么关系,总之不会牵连到咱们……”
朱闲有些不耐烦了,你在这听故事呢,还越听越上头了。
主要是我也懒得接着讲了啊!
“不是,堂弟你别停啊!”
朱棡正听到关键的地方,朱闲居然停下了。
这不是吊自己胃口吗!
“对啊堂弟,你继续说说吧,这还挺有意思的……”
一旁的朱棣也有些听入迷了。
虽然朱棡的处境,和自己无关,但是大家同样身为皇子,他也想听听,朱元璋在这方面,究竟有什么说道。
说来都有些滑稽。
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居然在这听一个义子,和他们讲述对自己亲爹的理解。
朱棣和朱棡虽然都觉得有点古怪,但是此刻的好奇心,还是压过了怪异感,当即连声催促道。
“堂弟,就看在我整日为你操劳,筹办婚礼的份上,你也给我讲讲吧。”
这时,朱棣连卖惨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那,行吧……”
朱闲闻言,只好无奈的答应了一声。
既然这样,就展开说说吧。
“其实晋王想求取原谅很容易,此事,根结在于一个人。”
朱闲说道。
“哦?是哪位朝中要员?”
朱棡闻言,瞬间面色一凝,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一众人选。
好比徐达。
身为开国功勋,还是父皇的结义兄弟。
如果能求他为自己说情,那一定能有些效果。
“不,我说的人,名叫徐兴祖。”
朱闲随意地说道。
“徐兴祖?”
朱棡闻言,却是瞬间一怔。
文武百官里,有叫徐兴祖的人吗?
这家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过听着倒是有些耳熟,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他看了朱棣一眼,只见朱棣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很明显,他也从未听说过此人。
“此人并非朝堂官员,而是个厨子。”
“厨子?”
听到这话,朱棣和朱棡就更不解了。
如今聊的是晋王求取皇帝原谅的事,怎么忽然扯出了一个厨子?
这根本都不挨着啊。
然而朱闲却是轻笑着说道:
“这徐兴祖,原本是跟随了陛下二十余年的厨子,后来,陛下把他赏给了晋王,听闻晋王对他略有苛待。”
“原来是他?”
朱棡瞬间长大了嘴巴,回想了起来。
对,徐兴祖!
他的确是父皇贴身的御厨,不过他的厨艺也不算精湛,只是在皇帝身边待的时间够久,因此成为了御厨之首。
后来父皇便把他赏给了自己,至于自己对他如何,他是真的忘了!
一个小小厨子罢了,谁会记得啊?
有一说一,在山西封地,他朱棡就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徐兴祖算什么东西,值得自己苛待他?
说句难听的,自己抽出空苛待他,都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朱闲却说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是帮自己求取父皇原谅的重要角色?
简直是儿戏!
“呵呵,这其中是另有隐情的。”
朱闲轻笑着说道:“你可曾想过,陛下为何会把徐兴祖派去晋王身边?”
“这……不就是例行封赏吗?”
朱棡疑惑的说道。
正常来讲,皇子去封地就藩,陛下都会赏赐一些随从之类的,虽然这次,父皇特意给他派来一个贴身厨子,但也没什么太特殊的。
然而朱闲却摇了摇头:“当初晋王就藩时,才十五岁,而且他这人性格暴躁,陛下担心,会有人在被晋王斥责后,怀恨在心,意图在饮食上谋害晋王,因此才把自己的贴身御厨送了过去。”
“这徐兴祖可是跟了陛下二十余年,一向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怠慢,算是陛下的贴身之人,把他派去晋王身边,就代表了他对晋王的关心之情。”
“但是晋王却表现的非常愚蠢,还伤了陛下的一片好心。”
“他居然对徐兴祖动用了鞭刑,甚至还毫无正当理由。”
“这就违背了陛下的初心啊,万一这个徐兴祖也因仇生恨,可如何是好?此举,不仅暴露了陛下的好意,还将晋王愚笨的毛病,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毕竟是亲生父子,血浓于水,晋王只要带着徐兴祖去给陛下道歉,知错改错,想来陛下一定会心软原谅的。”
“这……”
听完这番话,朱棡和朱棣都倍感震撼。
他们看向朱闲的眼神,就像见鬼了似的。
不是吧?
这么隐秘的小事你都知道,究竟我们谁才是皇子?
要知道,就藩的事宜繁杂,此等随行人员的事情,真的不过是区区小事。
谁会放在心上?
但是如今……
朱闲居然从一团乱麻之中,精准的点出要害,然后想出了一个绝佳的求原谅办法!
不难想象。
但凡自己把徐兴祖带来,再表示认识到了错误,感念父皇洪恩,那父皇看见自己迷途知返,一定会原谅自己的!
“我懂了!”
一想到这,朱棡瞬间长舒了口气,满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简直太感谢堂弟了,为兄此番回山西,也能和那些土包子有所谈资了。”
“呵呵,没那么夸张。”
朱闲随意的摆摆手。
此事虽然只是件小事,但是在史书上是有明文记载的。
可见,此事多么彰显朱元璋的一片爱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