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召皇子入京,老朱准备薅儿子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这也将可能是朱闲的不世功绩之一,他们作为朱闲的未来岳父,此等功绩,无论是否成功,都必须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
这已经并非钱的问题了,而是态度!
为了朱闲的航海策略,即便是把这些钱打了水漂,二人也在所不惜!
更何况如今宋濂和李善长居然也鼎力支持,这证明,他们也很看好朱闲的策略。
所以这次远航,也未必就会赔钱。
而是有很大概率会成功啊!
这时,朱元璋轻笑着点了点头:“好,标儿,给几位爱卿记上。”
“是!”
朱标紧忙应声,挥洒笔墨。
“那剩下的人,还有想入股的吗?”
朱元璋满意的环视了一圈,光是五个人,就拿出了快四十万两白银!
这已经可以用作远航的启动资金。
按照大致估算,基本三百多万两白银的资金,就可以开始远航。
这才刚刚第一天,就凑到了一成有余!
这还仅仅是集几人之力。
让朱元璋怎能不喜。
这样一看,朱闲此计很有效果,只要再过一些时日,就可以凑齐启动资金了。
之后便是大明的尧舜盛世,延绵万年!
然而!
许多官员却是面面相觑,全都一言不发。
最后,只见汤和心一横,开口说道:“陛下,微臣愿意献出六万两白银!”
作为朱元璋的结义兄弟和心腹武将,汤和明白,自己不支持是说不过去了。
当即心一横,拿出了半副身家!
其他的官员见状,顿时脸色一黑。
有蓝玉等人做表率,他们也不好扭扭捏捏的了。
而且更头疼的是,这几人动辄献上几万、十几万两,他们献少了好像也不太好……
真是要命啊。
究竟是谁想的这个歪主意!
他们不禁在心里咒骂道。
与此同时,正在小院里撩妹的朱闲,忽然打了好几个喷嚏。
这时,其他官员们则抠抠搜搜的掏出钱来。
“陛下,微臣献出二百两白银!”
一名御史心一横,他家原本是地主出身,所以才敢报这个数字。
其他大臣们也都无奈的轻叹一声。
“微臣献上五十两……”
“微臣献上一百两……”
“微臣……”
一时间,群臣都在那报起数来,大部分都只有几十两。
如果让外人看见这一幕,肯定会惊掉下巴,这朝堂上怎么变成菜市场了。
而这一切,皆因朱闲当初的一句话而起。
他这随便的一句话,却是令群臣心痛不已。
虽说明末时期,寻常的一个官员,家里就有万两白银,崇祯的岳父家里,更是埋着几百万两的白银!
但那可是明末时期。
朝廷腐败,加上西洋白银流入,这才资产丰富。
如今是洪武年间,朱元璋监管严格,加上白银贫瘠,群臣们是真的没有什么银钱,连俸禄都是发的粮食。
完全没法和明末时期相提并论。
徐达等人可以掏出这么多钱,都是搬出家底了。
七拼八凑后,朱标全部记录在册,便开口说道:“父皇,这次一共凑到了五十五两白银。”
“嗯,很好,先用这笔钱去开工吧,接着把这项计划下发到民间,但凡想入股的人都能参与其中。”
朱元璋满意的颔首,此事急不得,慢慢做就好。
“遵旨。”
朱标立即领命,接着便问道:“父皇,其实有笔钱可以挪用,就是筹备大婚的资金,如果操办的简单些……”
朱元璋闻言,却是眉头一簇。
他听懂了。
朱标说的不就是朱闲大婚吗,如果降低婚事的规格,就能省下一笔钱。
然而朱元璋果断说道:“那笔钱绝对不能动!”
“这……好吧。”
朱标无奈苦笑,他原本也就是试探的一问。
但没想到,朱元璋的态度这么坚决。
朱元璋略一思索后,开口道:“这样吧,借着参加婚礼的机会,让在外的皇子们回京一趟,顺便和他们说说远航计划的事情。”
“嗯?是!”
朱标一怔,旋即领悟过来。
自己父皇是要把主意,打在皇子们的身上啊。
的确……
作为皇子,尤其拥有封地的。
他们积攒的财富,必定是笔可观的数字。
如今家里需要银子,大家都出一份力,也很合理。
毕竟他们享受着皇室优厚的待遇,关键时刻总不能掉链子吧。
“儿臣马上就拟旨!”
朱标紧忙说道。
“好,去吧。”
朱元璋颔首说道:“没其他事,就散朝吧。”
“是!”
群臣急忙行礼。
朱元璋散朝以后,回到了后宫之中,对着殿中的马皇后笑道:“妹子,你今日是没看见那文武百官的表情,简直太好笑了。”
“这群人从来都是剥削百姓,今日终于让他们体验下被剥削的感觉!”
“你啊,这招也太狠了!群臣之中,也不乏清官之流,你让他们掏空了家底,他们还怎么生活?”
马皇后闻言却是轻笑着摇了摇头。
“哼,不饿死就行,咱当初做乞丐都撑下来了,他们如今都是官员,难道还会饿死?”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马皇后见状,只好苦笑着在心底为官员们默哀。
没办法。
从前的皇帝,都是出身高贵之人,制定官员俸禄的标准,都是按自己的生活水平来的。
即便是众多皇帝中,出身最卑微的刘邦,也是亭长的身份,和寻常百姓不能比之。
朱元璋却是真正的草根出身。
他的生活水平,可以说低到难以置信。
那就是有口吃的就好,在他看来,不让你饿死就足以了。
如今,官员们又掏空了家底,这下真是让他们体验到官不聊生的滋味。
“呵呵,他们只是一时艰难,等到远航归来有所收获时,他们都得对咱千恩万谢,指不定还会懊悔,当初怎么没有多买一点股份。”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笑道。
“你对朱闲真是太有信心了。”
马皇后颇为感慨的笑道。
此等国策,牵扯颇深。
一道圣旨下发,朝堂上下都会为之运转。
如今这一切,皆因朱闲的一句话而起。
朱元璋对朱闲的信任程度,真是超越了从前所有的君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