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此等因材施教的本事,孔圣人也比不过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如今,他却让李景隆主动推销,引导他们这方面的喜好。


    这其中,可是天壤之别了。


    这生意如果做好了,可就是金山银山!


    “好啊,而且此举还可以吸引西方的白银流入!”


    朱元璋闻言,也是瞬间眼前一亮。


    这个主意,真的是绝佳啊!


    要知道,论起玩乐来,李景隆算是朱元璋见识过最厉害的。


    那些番邦商人,也是朱元璋见过采买华夏瓷器等,手笔最豪爽的。


    那真是不计成本。


    反正做生意嘛,不怕有投入,就怕赚不到钱。


    他们一次性采买很多,原本就是预留了在路上,因为颠簸有所折损的。


    其余的,运到他们所属的国家以后,就能马上卖出天价!


    如果他们再采买一些瓷器之外的东西,就相当于给大明,贡献更多的银子,朝廷也可以抽更多的税。


    如果能把这门生意,做成朝廷官营。


    那一年又可以赚多少银子。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不缺文武百官,不缺粮草军马,就缺银子!


    朱元璋整日烦恼的问题,大多都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


    关键就是没钱!


    如今,朱闲的法子,却是可以瞬间减轻自己很多的压力了!


    一时间,他打量李景隆的眼神,就像打量招财猫似的。


    “九江,今后你不用做其他的,就带着那些番邦商人和使节,尽情地玩,听见了吗?”


    “啊?好……”


    李景隆瞬间都有些无所适从。


    朱元璋以前看见他,可都是一直板着脸,不冷不热的。


    但是如今这态度,如此的和蔼可亲……


    这可是李景隆从未体验过的待遇。


    此刻的他可以说受宠若惊。


    自己这么纨绔,竟然也能受朱元璋如此亲切的叮嘱?


    我好起来了啊!


    不过他也没忘了朱闲,于是满眼感激的冲朱闲点了点头。


    有一说一,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若非朱闲想出的这个法子,自己哪能受朱元璋如此亲切的安抚!


    不把自己踹飞就不错了!


    “呵呵,儿子,你这个主意真不错!今后就让九江专做这门生意!”


    朱元璋颇为满意的看向朱闲说道。


    他原本以为,李景隆也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完这辈子,守着曹国公府的爵位混吃等死。


    但是他没有想到。


    在朱闲的筹划之下,李景隆这个废柴,竟然能变废为宝!


    他这一身纨绔子弟的本事,竟然可以有效变现!


    朱元璋不禁由衷的感叹道,朱闲真是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啊。


    好像无论什么草包,经过他的点化,都可以找到一条光明大道。


    “呵呵,贤弟这教导徒弟的本事,的确是举世无双,可能这就是孔圣人的名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吧。”


    一旁的朱标颇为感慨的说道。


    世人皆说,要因材施教。


    朱标原本以为,这最多是按照徒弟的性格,用些心思。


    但是如今,朱闲却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朱闲的因材施教,却是按照李景隆的特长,给他寻求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这一手,属实令人瞠目结舌。


    毕竟,李景隆可是勋贵圈里出了名的纨绔。


    从小到大,其父李文忠给他请了许多有名的大儒做先生。


    但是结果呢?


    一个比一个跑得快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狗见了都摇头的纨绔,却被朱闲的一番话,指点为一个天才了。


    此等因材施教的能耐,即便是孔圣人来了,也无法做到。


    “回去以后,和你爹说一下,让他提前为你准备,今后接待番邦蛮夷的事情,就由你来做了。”


    这时,朱元璋也笑着对李景隆说道。


    “是!”


    李景隆闻言,瞬间大喜过望,急忙应声。


    看这架势,朱元璋是准备任命自己一个正经的官职了!


    这在之前,那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朱元璋可以允许你躺在爵位上混吃等死。


    但如果你能力一般,他是绝不会给你做官的机会的。


    但是如今,朱元璋居然松口了!


    李景隆简直激动地无以复加。


    等回去后告诉父亲这个好消息,他也一定会喜出望外的。


    此时此刻,李景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报信了。


    而这一切,皆是因为朱闲。


    一想到这,他立马拉住朱闲的手,满脸坚定的说道:“师傅放心,徒弟绝对不会辜负你的厚望。”


    “嗯,好好做。”


    朱闲随意地敷衍回应道。


    这时,一旁的朱标开口说道:“对了大伯,说起番邦蛮夷,您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朱元璋闻言才回过神来。


    聊了半天,差点忘了此行的目的。


    今日前来,是为了造船一事。


    “哦,儿子,还有件事,我带了些东西给你看。”


    朱元璋说着,连忙拿出一沓卷宗。


    “什么啊?该不会又是奏折吧?”


    朱闲见状,立马警惕起来。


    上次,便宜老爹就神神叨叨的拿来一堆朝廷文书。


    这次,该不会又是吧?


    “呵呵,不不不,是一些造船图。”


    一旁的朱元璋看穿朱闲的想法,立刻解释道。


    “造船图?”


    朱闲闻言,却是一怔:“拿这个干嘛?难道咱们家的买卖,还和造船有关?不是吧?”


    造船的本钱可是极大的。


    以自家的实力,怎么可能参与其中。


    便宜老爹又在搞哪样?


    “呵呵,没什么,就是你上次提起那个石见银山以后,咱苦思冥想,觉得靠谱,所以连夜进行了筹划。”


    “但是咱发现,这件事难度很大,光是船只,就无法远渡东瀛。”


    “所以咱才收集了一些造船图,儿子你看看,能否整合出一套可以远征东瀛的造船图纸。”


    “爹……这和咱们有什么关系,你想的也太多了。”


    而朱闲闻言,却是一阵无语。


    造船远征东瀛?


    你没事吧?


    那是朝廷的事,和你一个小商人有什么干系?


    这代入感也太深了,竟然还研究起造船来了。


    朱元璋如果知道,民间有你这样一个,尽心尽力为朝廷谋划的百姓,恐怕都得感动得掉眼泪吧。


    “呵呵,咱就是好奇嘛……”


    朱元璋闻言,尴尬的笑笑,接着便轻咳一声道:“儿子,你快看看,究竟有没有改良图纸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