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朱棣: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你,你早就计划着,要把这份功劳,和我一同分享?”


    朱棣愣住了,他呆滞的看向朱闲,说话都结巴起来。


    显然,这番筹谋,是朱闲深思熟虑过的。


    否则,朱闲也不会想的这么周详。


    这可全部是出于自己的角度,为自己筹谋的啊。


    不光是为自己铺路,甚至连自己后代子孙的未来,都包含在内了。


    朱棣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即便是朱元璋,封他为边境九王之一的同时,也下了严令,没有传召,永世不得回京。


    这明显是在提防自己!


    其实相比于历代的君王,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子孙已经算很有人情味了。


    但是皇室之中,终究亲情淡薄。


    很难说,封自己为九王之一,是恩赏居多,还是利用居多。


    朱棣从未思考过这些。


    不愿思考,也不敢思考!


    但是如今。


    虽然朱闲只是给自己谋划一个做官的路子,和自己九王之一的身份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这却是朱闲可以做到的极限了,倘若自己真的只是个寻常的商贾子弟,这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朱闲完全可以独吞掉土豆的功劳!


    毕竟是他发现的土豆,种植法也是他教的,自己只是出了点力气,凭什么来分享他的功劳?


    如果让那些勋贵们得知这土豆,恐怕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央求朱闲,带他们一份。


    以朱闲的才智,不可能没想到这些。


    但是他依然选择,把这个机会给自己。


    那就只剩一个原因,他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亲人,才会这么设身处地的为自己考虑。


    甚至,把这泼天的功劳,和自己一同分享。


    “你这是什么表情?你该不会以为,真的白让你出力吧?”


    朱闲嫌弃的看了他一眼,这个大力哥平日里大大咧咧的,怎么这会好像快哭出来了似的。


    搞什么啊!


    人家美女们做这个表情,是楚楚可人,你这样就很油腻好吧!


    “你……你可知,这土豆的功劳多么重大?”


    “他起码可以让你再获封一个子爵之位,你就情愿分给我?”


    朱棣缓过神来,死死盯着朱闲问道。


    “要那么多爵位有什么用。”


    朱闲随意耸肩。


    这话的确是出自真心,在朱闲眼里,明初这爵位属实有点虚。


    毕竟有很多惨重的案例在先,李善长,蓝玉……


    哪个不是追随朱元璋的潜龙功臣,情谊深厚。


    但最后呢?


    说杀就杀。


    再者说有个爵位,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至于受官吏欺辱就足够了。


    要那么多干嘛?


    自己作为现代人,拥有的东西,是哪个公爵甚至于皇上都享受不到的。


    活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


    朱闲对爵位之类的看得很轻。


    而且朱闲愿意和朱棣分享功劳,其实也并非毫无私心,等献上去土豆,皇帝一定会派人下去教导种植法。


    自己才懒得动弹,正好让这个大力哥顶上!


    那自然要先和皇帝说明,这是个技术高超、种植土豆的老手,皇帝才会用啊。


    这样一来,自己就能脱身,安逸的躺在功劳簿上了。


    所以说,和这位大力哥分享功劳,非常有必要!


    “但是,但是,这泼天的功劳……”


    “有什么好但是的,你可是我的兄弟,我不带着你还带着谁?你有这样的好事不会带上我吗?”


    朱闲不耐烦的说道。


    朱棣闻言一怔,接着沉默了良久,脸上突然露出一抹笑容:“对,咱们是兄弟,兄弟就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朱棣的语气有些异样,好像是说给朱闲的,但又好像,是说给自己的!


    “屁话真多!”


    朱闲无语的摇了摇头:“好了,我再给你本农书,你和种植土豆的经验编在一起后,一同献上去。”


    “只要朝廷有识货的人,封你个小爵位是保准的。”


    “农书?”


    朱棣一怔。


    “嗯,就是讲种地的……张伯,把我书房书架上第一排第二本书拿来。”


    不一会,张伯就把那本书拿来了。


    “农政大全?”


    朱棣接过一看,瞬间一怔。


    在翻了几页后,他张大了嘴巴:“这书是你写的?”


    这本书给他带来的冲击感太强了。


    这上面记录了多种农业技术,极其详细,可以说是囊括万千。


    他虽然是皇子,但毕竟是农民之子,以后还要治理地方。


    所以也正经学习过《齐民要术》这种书。


    但是《齐民要术》的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上面的一些农业知识,难免有些落后。


    如今这本《农政大全》,则更加全面,完善于《齐民要术》,其中有许多创新之处。


    要知道,江山以农为本。


    不管是税收,还是征战储备,都得从土地上得来,因此《齐民要术》在每个朝代,都很受重视。


    要知道,《齐民要术》可是对天下农业大有臂助之书,其作者贾思勰,也因此被称作农圣!


    而这本强于《齐民要术》的书,又是怎样的地位啊!


    保不齐,还会超越《齐民要术》!


    “嗯,一点经验总结罢了!”


    朱闲颔首,这《农政大全》是他当初专门买给爷爷的,意外从购物车里带了过来。


    这可是本真正的奇书……


    听名字有的人可能不认识,但它的作者,可是享有古代农业科学家美誉的徐光启!


    那可是位神人!


    他出身进士,也曾入阁。


    不过和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比起来,入阁简直是不值一提。


    其作为明朝末年的先驱科学家,在军事、数学、天文方面都有著述,不过其生平影响最广大的成就,却是在水利和农业上。


    他毕生所学的精华,就是《农政大全》。


    其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并称为古代农学的两大丰碑著作。


    全书囊括了古代农业的全部知识。


    其中涵盖了农事、农本、田治、水利、桑蚕、种植、制造、牧养等十二个类目。


    全书不光大量收录了历朝历代关于农业的文献,还有徐光启自己在水利和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述,可以说是古代农业科学的总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