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能不能拜读一下少爷著的书?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这门学问可并非你想学,努力学就可以掌握的,比起努力,天赋才是最重要的。
宋濂可以成为当世第一人,并且可以教导太子,就是因为他精通五经。
宋濂张嘴便问,朱闲学的是《周易》还是尚书,这是对朱闲非常高的评价了。
“呵呵,儿子,告诉老宋,你学的是什么经?”
朱元璋见状,一脸坏笑的看向朱闲。
宋濂可真是看走眼了。
还问朱闲所治何学?
自打认识朱闲以来,朱元璋就从未见过他读书。
还读经书?
你真看得起他。
当然,朱元璋也不光是想幸灾乐祸。
他也想趁机,让宋濂在学问方面,好好教育下朱闲。
以免朱闲光想着钻研国策,毕竟如今是儒生治国,其儒学水平更高,更能被官员们认可。
如果朱闲能提高其学问,以后步入朝堂,也将大有益处。
宋濂身为当世第一大儒,在这方面,也可以好好教导下朱闲。
果然。
只见朱闲挠了挠头,开口道:“我基本不读这些东西。”
“啊?”
宋濂瞬间张大了嘴巴。
不读?
怎么可能!
如今的儒生,但凡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哪个不是精通儒家经典,刻苦钻研的?
朱闲可以发明出标点符号,一定是读过很多经典,才会看出其中弊病,从而发明出这些。
他怎么会不读书呢?
“少爷太谦虚了,不怎么读书,怎么可能创造出这项发明的呢?”
宋濂眉头微蹙,狐疑的看向朱闲。
他这是自谦吗?
但是再自谦,也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啊!
“我对这些真的不感兴趣。”
朱闲却很诚挚的说道。
“那少爷读的究竟是什么书?才可以创造出这项发明的?难道是别的杂家学问?”宋濂迫切的追问道。
儒家虽然是主流文学,但是别的学派典籍也并非没有流传。
不过因为太过小众,所以在儒生眼里,研习那些学问,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我就读一些自著的书。”朱闲说道。
“自著的书?”
宋濂瞬间傻眼了。
要知道,在古代,可以自己著书的,不说是当世文宗,也得是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
毕竟在这个年代的文人心里,书可是非常神圣的存在。
就好比宋濂,有了如今的地位才可以出本文集。
朱闲才十几岁,竟然还写书?
这简直太离谱了。
朱闲却丝毫没有闹着玩的意思,一本正经的说道:“就是闲来无事,随便写写罢了。”
其实自己沾点吹牛了。
准确的说,是他当初购物车里,为了凑满减买下的一本书。
他闲来无事,自己手写拓印了一本。
这也算是自己写的吧?
“你这小子还会写书?”
朱元璋闻言也不屑一顾,旋即说道:“老宋,你给指点一下,让这臭小子认清自己的分量,日后让他拜你做师父,你领着他好好读书。”
“那不知,能否有幸拜读少爷的大作?”
宋濂闻言,瞬间眼前一亮。
给朱闲做师父?
那简直是难得的美差啊!
要知道,如今朱闲可是身背大功,同时还颇受朱元璋重视,以后身居高位,是必然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他发明了标点符号,势必流芳百年。
自己可以做此等人物的师父,真是天大的荣幸啊。
说不定还能和朱闲成为一桩美谈,一起青史留名。
“不必了吧。”
朱闲挠了挠头,要知道,阳明心学在这个年代,还是太超前了,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儒生可以轻易接受的。
自己绝对又要给他解释很久。
关键是……你个老头子,我干嘛要白费口水去给你解释?
吃饱了撑的吗?
你又不是美女,自己和你有什么好聊的?
“什么不必了,既然敢写还怕人看?给老刘、老宋都看看!”
朱元璋却是不依不饶的说道。
“那好吧。”
朱闲无奈摇头,这便宜老爹太过固执,今日不拿出来,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罢了,看就看吧。
朱闲当即吩咐张伯,去书房取书。
不一会儿,张伯拿来了一叠宣纸。
“这便是你著的书?”
朱元璋满脸嫌弃的看了一眼,这哪里是书,倒像是一堆草纸,不光没有装订,还乱成一团。
像什么话!
“能看不就好了!”
朱闲不以为然。
“呵呵,那小的就拜读一下了。”
宋濂一模胡须,摇头轻笑,还是太年轻啊,自己胡乱瞎写一通,竟然就自称为书。
真是开玩笑。
不过越离谱越好。
自己等会点评一二,从中揪出他无数漏洞,届时,他一定会心悦诚服的做自己的弟子。
宋濂接过那叠宣纸后,便笑着说道:“刘掌柜,来一起拜读下少爷的大作吧。”
他笑盈盈的拉上刘伯温一起欣赏。
刘伯温在学问上虽然不如宋濂,但也算当世一流。
此刻也觉得颇为有趣,朱闲在政务方面,已是惊艳绝伦,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在学问上,可能就有点逊色了。
毕竟无论如何,朱闲的岁数阅历都放在这。
而钻研学问,最是消耗时间,即便你从娘胎里就学习,又能学多长时间?
不说别的,你识文写字都得很长时间吧?学习四书五经,各项典籍又得很长的时间吧?
这全部加起来,就得近乎二十年。
并且能在二十年内做完这些的,已经算极为罕见的神童,而朱闲即便在十几年间,就做完了这一切,也不可能开始写书啊。
他写的什么书?
小儿书吗?
反正此刻不管是刘伯温还是宋濂,都丝毫不相信,朱闲能写出什么正经内容来。
不过这样也不错。
毕竟朱闲在政务和军略上压了众人一头,恐怕文武百官他都不一定放在眼里。
朱闲就像个完人一样,无所不通,无所不能。
能发现朱闲短缺部分的机会并不多,没想到今日就撞上了,那可千万不能错过。
他们当即便兴致勃勃的翻看起来。
起先,二人还是面带笑意的,但是很快宋濂就轻呼一声,接着眉头微蹙,翻书的速度都变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