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朱元璋:听见了吧,朱闲说徐达是帅才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凭他是个经历过战事的皇子?


    那必定难以服众啊!


    “朱棣?”


    徐达同样一怔。


    怎么会是他?


    自己是从小看着朱棣长大的,先前最多只是在常遇春和自己手下做个副将罢了。


    突然让他做主将,自己都难以接受啊。


    徐达心里,不禁百感交集。


    难道因为上次的败绩,使得朱闲都瞧不上自己了吗?


    “这恐怕不妥吧?”


    朱元璋也眉头微皱道,其实发自内心来讲,他向来举贤不避亲。


    出身,年纪等都不是问题。


    只要有能力就可以!


    他很了解自己的儿子,在用兵方面非常熟练,之前的表现也不错。


    让他做次主将也不是不行。


    不过当着徐达的面,他还是得顾及一下老将的心情。


    “有何不妥?”


    朱闲不以为然道:“这次发兵重在勇猛,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要是常遇春还在,当然轮不到朱棣。”


    “可惜常遇春逝去,朱棣是深得常遇春真传之人,乃货真价实的大明第一强将。”


    “让他做主将,一定不会出差错!”


    朱闲这是发自内心所言。


    朱棣的战绩在史书上已有证明,他登基为帝后,继承了先皇遗志,数次北伐。


    直接打散了整个北元的元气。


    此乃最合适的人选。


    “不不,朱棣那么年轻,哪能和徐达大将军等相比。”


    朱棣听到朱闲如此夸赞自己,心头激动不已。


    毕竟朱闲可并非拍马屁之人,而是发自真心的评价,而且以朱闲超然的眼光,这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但是当着朱元璋和徐达的面,还是得假意推辞。


    “徐达?他乃帅才,贵在用兵方正,统筹大局,适合覆国之战,他不适合这种突袭任务。”


    朱闲泽摇了摇头说道。


    “这……”


    徐达闻言不禁苦笑,对朱元璋说道:“朱闲说的对,徐达的确不是合适的人选,还是朱棣吧。”


    朱棣瞬间激动不已。


    但是脸上却表情紧绷,一言不发,好像事不关己似的。


    朱元璋则看着徐达,笑着点了点头。


    “你也听见了,朱闲说徐达是帅才,不让他统领北伐之战,并非他能力差,而是杀鸡焉用宰牛刀罢了。”


    “是。”


    徐达心底苦笑。


    明白朱元璋是在安慰自己,不过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将军的荣耀就是战绩。


    上次打了败仗,朱元璋没怪罪就不错了,现在还出言安慰自己,已经算仁至义尽。


    “我看,任命朱棣为主将也可以,大力呀,你觉得呢?”


    朱元璋轻笑着看向朱棣。


    “陛下如果有命,他定然不负众望!”


    朱棣此刻心潮澎湃,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可是北伐主将啊!


    统领大军鞭挞万方,此乃每个武人最高的志愿。


    自己才十九岁,居然就拿到了这个机会。


    一想到这儿,他便激动的望向朱闲。


    这个机会是朱闲为自己争取而来的。


    否则,自己不知道猴年马月,可以成为统领万军的主将!


    他心中不禁暗自感激。


    “那堂弟觉得,这第二路大军该怎样作战呢?”


    这时,朱棣继续问道。


    这可是自己扬名立万的首战,只准赢,不准输!


    朱闲的意见,就非常的重要了!


    “没必要这么认真吧?”


    朱闲见几人那副认真议论的样子,不禁嘴角微抽。


    自己不过随口一说罢了,怎么看这几人的架势,好像战事真的要发生似的。


    居然在这一本正经的筹谋上了?


    还询问自己的看法?


    你们也太戏精了吧!


    搞得好像朱元璋指挥你们上战场一样。


    至于吗?


    “呵呵,堂弟,闲来无事,咱们一起聊聊嘛。”


    朱棣紧忙打圆场道:“堂弟,你就讲讲你的看法,究竟该如何安排妥当?”


    “……”


    朱闲一头黑线。


    你们自己过戏瘾还不行,还要让老子参演?


    “不感兴趣。”


    朱闲摇了摇头,再复原一遍大战方略,自己吃饱了没事干吗?得死多少脑细胞啊。


    “别不感兴趣啊!”


    朱棣瞬间急了,如今朱闲提出的意见,就是最重要的,但是他竟然要甩手不干。


    那怎么能行?


    “你个臭小子,是想气死老子吗?你是不想娶媳妇了吧?”


    朱元璋也瞬间气急。


    这种感觉就像是追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在高潮部分却突然太监了。


    你说多气人!


    朱闲见朱元璋居然拿娶媳妇的事儿来做威胁。


    看来便宜老爹是真急了。


    他当即无奈,至于吗?就为了侃大山,连儿媳妇儿都抛弃了。


    这简直是损人不利己啊!


    罢了。


    便宜老爹也不容易,一辈子任劳任怨。


    不就是喜欢侃大山吗?自己背了人家儿子的身份,也该尽尽力。


    于是朱闲回忆片刻后,缓缓说道:“此战重在速度,不可以被粮饷所累。”


    “所以作战以前,必须提前在沿途各处备好粮饷,这样可以就食于路,减轻负担。”


    “还有大军压境时,对方为了牵制明军,必定会分散兵马攻打万全。”


    “但明军绝不要搭理,反而要趁着他们兵力分散之机,接着北进,直捣黄龙,杀入胡原!”


    “明军以多打少,必胜之,剩下的便是追击了。”


    “这时,主要就是凭借骑兵。照搬蒙古军队的配置,一人双马,食肉补给,飞速追击,此刻就不用担心孤军深入的风险了,因为对方大军溃散,只顾着逃跑,压根没有兵力反击。”


    “这样最多三四个月,此战便能大捷!”


    朱闲有理有据的说着,同时指着那沙盘。


    朱元璋几人跟着看去,可以清晰的看见朱闲制定的进攻路线,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万马奔腾的景象。


    朱棣越听越兴奋,好像都看见了自己,率领大军挥斥方遒的场景。


    “这个方略,简直完美!”


    朱元璋沉思了许久后,满眼震惊的重重颔首。


    自己刚才推演了许久,都没想出比这个更加稳妥的方略。


    就连他都揪不出毛病来。


    这个方略可谓是老辣且一针见血,丝毫看不出,居然是一位少年所想!


    简直比很多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都要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