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徐家的女儿可是要当皇后的,我不敢娶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但是如今他发现,之前喝过的美酒,和手里的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这酒香醇回甘,非常绵柔,令人回味无穷。
他突然发现,原来唇齿留香不光是形容词,而是真实存在的!
一口酒饮下,整个味蕾都酒香萦绕。
“大侄,这是何酒啊?”
他震惊的向朱闲问道。
自己可是尝遍了天下美酒,在此酒面前,都不值一提。
“额,此酒叫做茅台。”
朱闲都猜到,徐达接下来一定会问自己,从哪能弄到这酒。
于是紧忙说道:“这是我偶然从一个脚夫行商那买的,如今早就不见踪影了。”
“嗯?”
徐达闻言,顿时大失所望:“那这酒,不就是绝品了吗?”
想到可能再也喝不到此酒,他就觉得大为可惜。
“额……我这还有几瓶。”
朱闲很小心的说道。
他如今都长记性了,自己那位便宜老爹,连自己的床垫都不放过。
谁知道这位叔父会不会把自己的茅台也全部抬走?
所以虽然他还有好几箱,也没有说明。
“这样啊……”
徐达自顾自的惋惜了一会,当即把这酒收了起来,小心翼翼的塞进怀里。
“嗯?叔父你这是……”
朱闲看的目瞪口呆。
“美酒难得,我得留着这酒,等以后有什么大日子再畅饮几杯!”
徐达认真的说道,心里已经想好了,这酒就等自己女儿和朱闲大婚,还有诞下外孙时,再拿来喝!
“这……”
朱闲闻言哭笑不得,这位便宜叔父,倒是还挺可爱的。
他当即微微摇头,说道:“其实我不怎么爱喝酒,今日就把剩下的都拿出来,叔父敞开喝就是了。”
“这不合适吧?”
徐达罕见的扭捏起来,但是脸上却满是期待之色。
“呵呵,有什么不合适的?”
朱闲笑道:“张伯,再上几瓶茅台!”
不多时,几瓶茅台上桌。
徐达一看见这些茅台,满眼放光,当即搓着手说道:“贤侄,那我就不客气了!”
几瓶茅台一拿出来,徐达把称呼都变了。
朱闲摇头笑道:“叔父您随意。”
徐达当即也没客气,直接给自己斟了一杯,喝下去后心旷神怡的长舒了一口气。
“好酒,真是好酒啊!”
接着却也不停,连续给自己倒了三杯。
“叔父你别光喝酒啊,吃点菜。”
朱闲看着一头黑线,茅台的度数可不低,而这个年代的酒由于工艺问题,好酒的度数也不过十几。
和啤酒差不多,杯子还小。
传言的千杯不醉,根本没有那么夸张,也就和两斤高度白酒差不多。
这突然喝这么多高度白酒,可别肝硬化了。
“不打紧,叔父不是和你吹,这点量就是洒洒水!来,和叔父喝一杯!”
徐达却毫不在意的挥挥手,当即和朱闲干了一杯。
朱闲无奈的苦笑一声,跟着陪喝起来。
但是几杯下肚,徐达就有些眼神迷离了,心里非常的不可思议:“贤侄,这酒劲确实挺大啊。”
要知道,自己平时都是抱着酒坛豪饮的,而如今连一瓶都没见底,就有些晕乎了。
“刚才都说了……”
朱闲无奈道:“不然下次再喝?”
“那可不行!你爹我还不了解吗,下次再来,你爹一定就喝光了!”
徐达却是一拍桌子,立刻又精神起来,再次畅饮。
“好吧。”
朱闲无奈耸肩。
接连几杯过后,徐达放松下来,醉意朦胧的说道:“贤侄啊,你说,如果让徐达家的二女儿嫁给你,你愿不愿意啊?”
“他家的女儿我可不娶。”
朱闲也喝的有些晕乎,随意说道:“他家大女儿将来有可能做皇后的,我可不想和皇帝做亲戚。”
“呵呵,你小子胡说什么呢,他大女儿又没有嫁给太子。”
徐达闻言不禁笑了。
这小子恐怕是喝多了,具体情况都记不清。
自己总共就俩闺女,大闺女嫁给了朱棣,二闺女徐妙锦还未成婚,上哪做皇后去?
“确实不是太子,但是……谁说继位的一定是太子?”
朱闲笑道。
“啊?”
徐达闻言,再度笑了:“你啊,这话和我说说就行了,千万不敢出去乱说,现在太子的地位稳如泰山,谁能取代?”
“无人取代?”
朱闲却笑道:“当今圣上龙体健硕,再在位十余年不成问题,对吧?”
“当然。”
徐达回想起朱元璋生龙活虎的模样,颇为认同的点点头,就朱元璋这精力,恐怕青壮小伙都比不过,他认为朱闲的估计都保守了。
“那么问题来了……”
朱闲又饮下一杯酒,神秘的笑道。
“哦?说来听听。”
徐达面露疑惑。
“听说当朝太子好像体弱多病,你认为,他能坚持到当今圣上驾崩的时候吗?”
“这……”
徐达闻言,不禁放下酒杯,陷入了沉思。
朱标的身体他是知道的,的确是……不怎么样,比他父亲差远了,而且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在理政上丝毫不能懈怠,身体属实糟蹋的够呛。
他能否坚持到朱元璋驾崩的时候,好像还真说不准。
“就算坚持不到又怎么样?”
徐达沉声说道:“当今陛下多宠爱太子,世人有目共睹,即便是传位,也一定是传给太孙!”
“呵呵,看来叔父挺了解朝堂啊。”
朱闲闻言,不禁多打量了徐达一眼。
这位便宜叔父,挺有见识啊。
竟然能想到这个层面。
“哎,我也是胡乱猜想罢了。”
徐达紧忙借口搪塞,但是此刻他却是完全被这个话题给吸引了,接着说道:“十几年后,江山必将彻底稳固,届时皇太孙继承大统,也完全说的通啊。”
朱闲轻笑了一声:“那你认为,以皇太孙的能力和威望,可以压得住下面这群叔叔吗?”
“……”
听着这话,徐达瞬间一怔。
接着,他整个人瞬间酒醒。
对啊!
可以压得住吗?
朱元璋的几个儿子,他可是很了解的。
那都是从小跟着父亲起兵造反的人,极擅用兵。
朱元璋甚至从里面挑了几个最厉害的,去镇守边境。
燕王、晋王、庆王、辽王、宁王等九王,分别是九大塞王,他们可以任命王府官吏,调派地方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