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不是嫡子不是次子也不是外室子,是天才本人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下一秒,朱元璋也笑着说道:“对啊,妙锦是咱看着长大的,咱一定会给她说门好婚事的,你担心什么,难不成还不相信咱吗?”
“当然相信,相信。”徐达紧忙说道。
他敢说不相信吗?
朱元璋居然说得出这种话。
一时间,他心中无比委屈,大家可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么多年自己一直老实安分。
这刚安稳几年,你就想过河拆桥?
实在太过分了!
但是没办法!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最后,徐达只好可怜兮兮的说道:“那就任凭圣上做主。”
“你这幅表情干嘛,好像咱给你介绍婚事,还委屈你了一样。”
朱元璋见状,一瞪眼说道:“你别看对方出身寒门,但咱的皇后,可是认他为义子,此子更是才能过人,乃是天授英才!”
“你家女儿嫁给对方,能保你徐家三代昌盛!”
“要不是看在兄弟的份上,这等好事咱会想着你?”
“不是,您说的不是太子?”
徐达闻言,却是瞬间愣住。
他下意识的瞥了朱标一眼。
出身寒门?
还被马皇后认为义子?
你他妈究竟说的是谁啊!
你是想吓死老子不成,能不能把话说的明白些?
“太子?谁和你说咱要给太子娶亲了?”
朱元璋颇为好笑的瞪了徐达一眼。
自己这位三弟,哪哪都好,就是太过谨慎。
这是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叔父,你别误会,不是我娶亲,是母后新收的一位义子。”
朱标也连忙澄清。
开什么玩笑,如果那是朱闲将来的媳妇,可就是自己的堂弟媳,哪能乱说呢?
“额,那就好那就好……我家小女哪里能配的上太子呢。”
徐达这才放下心来,连忙附和了一句。
“但是陛下,皇后怎么会认义子呢?还是出身寒门之人?”
这时,徐达仍然有些蛋疼。
皇后义子的身份,当然足够清贵,这可绝非朱元璋认得那些义子可以相比的。
堪称大明独一无二的存在。
不过为何仍然是寒门?看这架势,好像还未在朝堂上有所名号。
否则,自己一定听说过其名讳。
这陛下也太不靠谱了,自己好歹是一朝国公,也不能找个寒门随意结亲吧?
与此同时,朱元璋看到徐达那满脸郁闷的样子,不屑一顾的笑道:“你们不是好奇很久,那摊丁入亩和内阁制,究竟是谁想出的吗?”
“的确有些好奇。”
徐达颔首,这两项政策可以说是当今朝政的重中之重。
朝廷上下的十余万官员,将来几年,都会围绕这两项政策实施工作。
他很清楚,这两项政策对于大明的重要性,究竟有多么恐怖。
这可是奠定大明百年兴盛的国之重策!
不过很奇异的是,朝廷上下竟然都不知道,这两项政策是何人所想。
尤其是那些平时自诩谋臣的老儒们,更是对此人,好奇到抓心挠肝,想要一睹其真容。
但是朱元璋一直没有透漏出丝毫风声。
对于这人的身份,徐达也一直很好奇,但一直毫无头绪。
如今朱元璋说起这个,难道?
“陛下,您的意思是,您介绍的这位女婿,是那位高人的嫡子?”
徐达震惊的问道,那就很有可能了。
毕竟那等奇制的设计者,一定是年高德勋的人物,即便是陛下,也不会把自己的闺女,嫁于一个老头吧。
那最大可能,就是其嫡子。
看来马皇后是想拉拢此人,才认他的儿子为义子。
徐达越想越开怀,顿时眼前一亮。
要是和此等人物的子孙结为亲家,倒还真如朱元璋所说,对徐家大有益处!
他们徐家是武将起家,精通战事,但是如今天下平定,四海升平。
自己这身本领算是废了,不仅废了,在陛下眼里,甚至还是个隐患。
徐家如果想继续在朝堂上有所发展,就只能走文臣一脉。
但是文臣……要读书人啊。
一想到自家那几个整日就会舞刀弄枪的混小子,徐达就满心无奈。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两代,徐家就真的要被架空,做个空头公爵了。
这位女婿的降临,却等于给自己家找了位顶级辅助。
这位亲家有才能,自家有尊贵地位,真乃天作之合。
如果这位高人的子孙,在读书上有天赋,那徐家托举他坐上文臣之首的位置,徐家也能在朝堂上拥有代言人啊。
没想到……
“什么嫡子啊,你想啥呢?”
朱元璋脸色一沉,一想到刚十几岁的朱闲,竟然被人当成了老头,他就无法接受。
“不是嫡子?”
徐达一怔,旋即有些可惜道:“难道,是次子?也罢……也罢。”
次子是地位低微,也无法继承家业,但是罢了,自己看重的是其父亲,又不是其身份,只要有些才能,徐家给他泼天的富贵也无妨。
没想到,朱元璋却一脸鄙夷的看着徐达。
一旁的朱闲哭笑不得的开口道:“叔父你别误会,我父皇并非此意。”
“难道……是外室生下的庶子?”
徐达闻言,却是脸色骤变。
当场都想拍案而起了,那不是扯淡吗?
妙锦身为自己的嫡女,国公府的二小姐,竟然要嫁给一个寒门庶子?
侮辱性简直太强了吧?
朱元璋恨铁不成钢的拍了下徐达的脑袋。
“在你眼中,咱就丝毫不考虑妙锦是吗?”
“但是您说……”
“咱说什么?”
朱元璋笑骂道:“咱给你介绍的女婿,就是那位天才本人,他可并非什么老头,只是名十几岁的少年罢了,品貌皆是上乘!”
“咱好心给你牵线搭桥,你就这样揣测咱,你是想气死你大哥啊?”
“不是,陛下您的意思是,那位高人,竟然是名少年?”
徐达闻言,彻底懵了。
难以置信的看向朱元璋,下意识的喊出一声大哥。
“大哥,您不是和我开玩笑吧?”
想出那等千古奇制之人,竟然是一名少年?
开什么玩笑!
一个十余岁的少年,能压过朝堂上下的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