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月入我怀

作品:《[水浒]好久不见白月光先生

    第20章月入我怀


    引语:


    重伤难熄心头火


    冰潭终化春水波


    为师为友为知己


    月入我怀幸如何


    ---


    史进的伤势在精心调理下日渐好转,但王进却发现,这个弟子比三年前更加难以应付。那日剖白心迹后,史进像是彻底抛开了所有顾忌。虽然因伤重不能有大动作,但那双眼睛总是追随着王进的身影,目光灼热得几乎能在他背上烧出两个洞来。


    "先生,"这日王进正在煎药,史进靠在石壁上忽然开口,"您这三年,都在哪里?"


    王进搅动药勺的手顿了顿:"四处为家。"


    "可有想我?"史进问得直白。


    药罐里的汤汁险些泼出来。王进稳住手腕,头也不回:"养伤要紧,莫要说这些无益之言。"


    "怎会无益?"史进的声音带着笑意,"弟子觉得,这是顶顶要紧的事。"


    王进不再接话,耳根却微微发热。他发现自己三年来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定力,在史进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这个孽徒,明明伤得只剩半条命,却依旧像团不肯熄灭的火焰,执着地炙烤着他冰封的心。


    又一日,王进为史进换药。当他的手指触碰到史进背上那些狰狞的军棍伤痕时,忍不住蹙眉:"梁山待你不过如此,何必还要回去?"


    史进感受着背上轻柔的触碰,满足地眯起眼:"弟子不在乎这些。"


    "胡闹。"王进语气微沉,"你可知如今局势?方腊之乱将平,梁山众人兔死狗烹之日不远。宋江一心招安,却不知鸟尽弓藏的道理。朝廷要用他们平乱,乱平之后呢?"


    史进转过头,眼中闪着光:"先生是在担心我?"


    王进被他问得一怔,随即板起脸:"我是教你审时度势。你既已看清梁山内部倾轧,何不趁此机会抽身而退?你在军中受排挤,被陷害,这些还不够让你醒悟吗?"


    "先生说得是。"史进从善如流,"那弟子伤好后该去往何处?"


    王进正要回答,忽然对上史进狡黠的目光,顿时明白自己又落入了他的圈套。他轻咳一声,继续手上的动作:"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那先生呢?"史进追问,"先生要去往何处?"


    山洞内一时寂静。王进沉默地为他包扎好伤口,起身欲走,衣袖却被轻轻拉住。


    "先生,"史进的声音低了下来,"三年前您不告而别,弟子寻了整整三年。这一次,您还要让弟子继续寻找吗?"


    王进低头看着那只拉住他衣袖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想起这三年来,每每在暗处看见史进奔波的身影,看见他一次次失望而归,看见他在月下独酌时落寞的侧脸...


    他以为自己远走他乡就能斩断这份不该有的情愫,以为三年的克制与压抑足以让一切回归正轨。可当史进命悬一线时,他才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无动于衷。


    那些他用了三年时间筑起的心防,在见到史进的瞬间就土崩瓦解。


    "我不会再走了。"他终于说出口,声音轻得像叹息。


    史进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他松开衣袖,转而握住王进的手:"那先生可愿与弟子一同归隐?就像当年在史家庄那样..."


    王进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这一次,他没有挣脱。


    "你当真想好了?"他正色道,"放弃梁山的一切,放弃可能的前程?你可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世人会如何议论,你可曾想过?"


    "我的前程,从来只有先生。"史进毫不犹豫,"当年是先生教会弟子何为道义,何为取舍。如今弟子已经想得明白,什么功名利禄,都比不上与先生相守。世人议论又如何?弟子不在乎。"


    王进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史家庄的院子里,那个骄傲的少年执意要拜他为师时的模样。时光荏苒,少年长大了,那份执着却丝毫未变。


    "你可知道,"王进轻声道,目光望向洞外连绵的群山,"这三年我隐姓埋名,不只是为了躲避高俅的追捕,更是为了...避开你。"


    史进的手微微一颤。


    "我以为远离你,就能让你回归正途。"王进的语气带着深深的自嘲,"可每次听说你在江湖上遇险,我都忍不住暗中相护。看到你在梁山受委屈,我..."


    他忽然停住,没有说下去。


    史进却已经明白了。他用力握紧王进的手:"所以先生在昱岭关才会现身相救?所以这三日不眠不休地为弟子疗伤?先生心中,明明也是有弟子的。"


    这不是疑问,而是笃定的陈述。


    王进沉默良久,终是轻轻回握住他的手:"是。"


    一个字,轻如鸿毛,却重如泰山。


    史进欣喜若狂,险些要从草铺上跳起来,却因牵动伤口而痛得倒吸一口冷气。


    "小心!"王进急忙扶住他,语气中带着难得的慌乱。


    看着王进关切的神情,史进忽然笑了:"先生可知,弟子当年在史家庄时,曾经许过一个愿望?"


    "什么愿望?"


    "我说,终有一日,要将月亮拥入怀中。"史进看着王进,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如今,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王进被他这番话说得耳根发热,正要斥责他放肆,却见史进因激动牵动了伤口,疼得龇牙咧嘴。他连忙上前查看,语气不自觉带上了关切:"让你安分些,偏不听。"


    史进却笑得更加开心:"值得。"


    这一刻,王进忽然觉得,或许放下那些世俗的枷锁,遵从本心,也未必是错。


    半个月后,史进的伤势已无大碍。这日清晨,王进从山下带回消息:昱岭关已破,方腊军退守帮源洞,梁山军正在乘胜追击。


    "是时候了。"王进对史进说,"趁现在军中混乱,我们正好离开。"


    史进点头,眼中没有丝毫犹豫。他最后看了一眼梁山军大营的方向,那里有鲁智深、武松等真心待他的兄弟,也有宋江、吴用等让他心寒的首领。但此刻,他的心中只有平静。


    两人简单收拾行装,趁着夜色悄然离去。山路崎岖,史进伤势初愈,走得有些吃力。王进不动声色地放慢脚步,时时留意着他的状况。


    "先生,"行走间,史进忽然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先回一趟史家村。"王进答道,"你父亲想必很担心你。之后...我们去华山。"


    "华山?"


    "那里山势险峻,人烟稀少,正是隐居的好去处。"王进看着远方的群山,"我在山中有一处旧居,虽然简陋,但足够安身。"


    史进想象着与先生在华山隐居的日子,脸上不禁露出向往之色。


    三日后,他们终于回到了史家村。史太公见到儿子平安归来,老泪纵横。得知王进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保护史进,更是感激不尽。


    当史进说出要与王进一同归隐的决定时,史太公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既然这是你的选择,为父也不阻拦。只要你好好的,为父就放心了。"


    在史家村小住几日后,两人再次启程。临行前,王进单独与史太公谈了很久。没有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史太公送别时,眼中已没有了担忧,只有祝福。


    前往华山的路上,史进的心情是从未有过的轻松。没有了寻人的焦虑,没有了军中的倾轧,只有与心爱之人并肩同行的惬意。


    "先生,"他忽然想起什么,"当年您为我纹身,还差最后一笔..."


    王进脚步微顿,转头看他:"你可是想要我补上?"


    史进却摇头:"不必了。就让它留着吧,这是弟子执着的见证。"


    王进深深看他一眼,唇角微扬:"随你。"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抵达华山。王进的旧居坐落在半山腰一处僻静的山谷中,几间茅屋,一圈篱笆,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了。"王进推开柴门,对史进说道。


    史进站在院中,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听着近处溪水潺潺的声音,忽然觉得,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归宿。


    当晚,月华如水,洒满庭院。史进与王进对坐品茗,享受着难得的安宁。


    "先生可还记得,"史进忽然开口,"当年在史家庄,弟子曾经问过您,为何要教我武艺?"


    王进抿了一口茶:"记得。我说,见你是可造之材,不忍埋没。"


    "那现在呢?"史进凝视着他的眼睛,"现在先生为何愿意与弟子相守?"


    王进放下茶盏,月光在他眼中流转:"因为...你是史进。"


    只是因为他是史进,不是别人,不是任何身份,就只是他这个人。


    史进笑了,伸手握住王进放在石桌上的手:"得遇先生,是史进此生最大的幸运。"


    这一次,王进没有躲闪,任由他握着。


    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渐渐重合,再也分不开。


    (第四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