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讨论小争执

作品:《只想做你的星

    组队参加创新大赛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吹遍了林若曦和苏瑶共同所在的小圈子。


    反应各异。


    了解苏瑶的人,比如她音乐社的伙伴,大多表示支持:


    “哇,瑶瑶你要跨界了?厉害!”


    “和你组队的是谁?……林若曦?没听说过,不过你看好就行!”


    而林若曦这边,则要简单得多。


    她只告诉了她为数不多的室友,以及编程课上唯一能说上几句话的同学。


    室友们先是惊讶于她竟然会参加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动,随后便是善意的调侃:


    “若曦,可以啊,不声不响就和校花级人物组队了!”


    那位编程课的同学则推了推眼镜,客观地说:“技术上你肯定没问题,但团队协作……你加油。”


    无论外界如何反应,项目的启动已势在必行。


    她们再次来到了那间熟悉的图书馆研讨室。


    这次,气氛与上次的静谧和谐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紧张的创造力躁动。


    苏瑶带来了一个素描本,上面已经画满了各种潦草的概念草图和她娟秀的字迹。


    她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一坐下就进入了“项目负责人”模式。


    “我觉得,我们的项目一定要结合我们俩的特点!”苏瑶双眼放光,将素描本推到林若曦面前。


    “我想了几个方向,你看这个怎么样?


    开发一款‘智能音乐情绪调节器’,用户输入心情,APP自动生成或推荐匹配氛围的音乐,甚至可以根据心率等生物数据动态调整!”


    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构想,手势丰富,充满了感染力。


    林若曦认真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电脑触摸板上滑动。


    等苏瑶说完,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


    她抬起头,思绪进入技术分析状态时的专注与冷静。


    “技术上,音乐推荐算法可以实现,但精准捕捉和定义‘情绪’是难点,需要大量标注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短期内很难做得精准。


    生物数据需要外接设备,增加了成本和复杂度。”


    她顿了顿,指向另一个草图:“还有这个‘AR虚拟音乐教室’的想法,涉及复杂的图像识别和实时渲染。


    对算法和硬件要求都很高,可能超出我们目前的能力和比赛时限。”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着苏瑶那些绚烂创意的可行性。


    研讨室里的热情,被泼了一小盆冷水。


    苏瑶脸上的光彩黯淡了几分。


    她不是不明白这些困难,但在创意迸发的初期,她更渴望的是鼓励和一起天马行空的勇气。


    而不是一上来就面对如此现实的“审判”。


    “……那,你觉得我们能做什么?”苏瑶的声音多少带着委屈和挫败。


    她感觉自己精心搭建的彩色泡泡,被林若曦轻轻一戳,就破裂了。


    林若曦敏锐地察觉到了苏瑶情绪的变化。


    她心里一紧,知道自己可能又犯了“只讲逻辑、不顾感受”的老毛病。


    她看着苏瑶微微撅起的嘴和低垂的眼睫,想要弥补的情绪涌上心头。


    “我不是说你的想法不好,”她有些笨拙地解释,语速加快了些,“它们……很好。只是,我们需要一个更……更切实的起点。”


    她操作电脑,打开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软件。


    “我们可以先定下核心原则:利用你的艺术感知和我的编程能力,做一个能帮助特定人群的、小巧但完整的产品。”


    她的声音恢复了平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苏瑶抬起头,看向屏幕,也看向林若曦那双此刻显得无比可靠的眼睛。


    林若曦继续说着,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导图上出现新的分支:


    “比如针对听障人群,做一个将环境声音可视化,用独特光效提醒的APP?


    或者,做一个帮助视障玩家体验《星域漂流》这类游戏的音频辅助插件?


    将复杂的星图信息用立体声和音效来表述?”


    她提出的方向,依然带着浓厚的“程序员”思维,务实、有明确的解决对象。


    但这一次,她巧妙地将苏瑶的领域“音乐”、“声音”、“光效”(可视化的艺术),编织了进去。


    苏瑶眼中的光芒重新被点燃。


    尤其是最后一个关于游戏辅助插件的想法,直接连接了她们的“小秘密”。


    她立刻抓住了这个点!


    “游戏音频插件,这个好!”她兴奋地拿起笔,在素描本上飞快地画起来。


    “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完整的音效体系,不同的星球类型、能源等级、敌人距离,都用不同的音色和节奏来表现!


    让看不见星图的人,也能‘听’见那片宇宙!”


    她开始描述她脑海中的“声音宇宙”,时而哼出一段旋律,时而模仿某种音效,神情再次变得神采飞扬。


    林若曦看着她,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同时满足感油然而生。


    她将天马行空的创意拉回现实的跑道,而苏瑶则为这条跑道铺上了旋律与色彩。


    她们一个用逻辑构建骨架,一个用艺术填充血肉。


    讨论变得热烈而高效。


    她们初步确定了“启明星”音频辅助插件的方向。


    林若曦开始勾勒技术架构,苏瑶则开始设计声音元素和用户交互流程。


    时间在专注的探讨中飞逝。


    图书馆的闭馆铃声响起时,她们才惊觉已至深夜。


    收拾好东西,并肩走在回宿舍区的林荫道上,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


    “今天……挺好的。”林若曦轻声说。


    这是她真心的感受。


    虽然开头有些小摩擦,但最终她们找到了节奏。


    “嗯!”苏瑶用力点头,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疲惫与满足。


    “我开始觉得,我们真的能做成点什么了。”她侧过头,对林若曦嫣然一笑,“不过,林同学,下次点评我的创意时,能不能稍微……委婉一点点?”


    她的语气带着调侃,没有半分责怪。


    林若曦微怔,随即耳根微热,诚实地回答:“我……尽量。”


    苏瑶被她这副认真的模样逗笑了,清脆的笑声在安静的夜晚格外动听。


    “走吧,我的技术官!我们的‘星空’,才刚刚开始搭建呢!”


    林若曦看着前方苏瑶轻盈的背影,又抬头看了看真实夜空中稀疏的星子。


    是的,她们的星空还只是一个未完成的构想,但此刻,她的内心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


    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构建这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