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唯一的特等奖

作品:《七零随军:干部千金霸榜家属院

    蒋素梅想起什么,她提醒道:“小军,听你姐夫说明天现场会有不少记者,说不定会问你创作思路,你要不要做点准备。”


    蒋学军眼神骤亮,立刻站起身理理衣领,双手背在身后,腰杆挺得笔直,模仿着厂长讲话的样子,清了清嗓子。


    然后开始胡诌:“那可不简单,我熬了三个通宵才琢磨出花纹……”


    说着,还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因为得意过头,连指尖都控制不住地兴奋颤抖。


    蒋素梅含笑看着弟弟夸夸其谈。


    眼里野心勃勃,等明天奖项到手,家里就能给弟弟运作进文化部。


    就是得委屈小军在基层历练一两年,再安排他接替老佟的位置。


    到时候他们蒋家蒸蒸日上,看林昭华还怎么压在她头上!


    ——


    闭幕式这天,其他人都要上班,是周湛陪着林纫芝一起去的。


    到现场后,仪式还没开始,两人先到作品展区观摩一圈。


    不得不说,能经过层层选拔送到这里的作品,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林纫芝还看到了被蒋学军抢占的景泰蓝,如今已物归原主,真正的第一主创也来了。


    周老爷子做事雷厉风行,几通电话下去,各个单位立马动了起来。


    林纫芝环顾场内,没有蒋家、佟家人的身影,想必他们这会正自顾不暇吧?


    他们预留了最多时间给林纫芝的作品,她的作品也最好找。


    为了避免群众过于兴奋不小心毁坏作品,《雄关漫道》周围一米远被围了一圈防护栏,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守着。


    即使已经展出一个多月了,《雄关漫道》展区参观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摩肩擦踵,人群中时不时传来几声赞叹叫好声。


    夫妻俩看到这人挤人的场面,互相对视一眼,决定还是不去凑热闹了。


    顾瑛眼尖发现了准备离开的两人。


    她是苏城刺绣研究所的所长,和俞纹心又是好朋友,对林纫芝这个小辈自然不陌生。


    顾瑛听纹心说过她女儿作品创汇的事,那时只觉得年少有为。


    但没想到这位曾经的绣研所三级工,不知不觉已然快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一个人完成那么大尺寸的双面三异绣,其难度不亚于平地起高楼,恐怕再过二十年也很难有人能完成这一壮举。


    更准确地说,是等今天奖项到手,林纫芝在刺绣领域会直接飞升。


    是的,刺绣领域,不只是苏绣。


    只要今天一过,这个年仅21岁的小姑娘,将会成为苏绣圈真正意义上的“一代宗师”,无视资历,无视门派。


    “顾姨,好久不见了。这是我爱人周湛。”


    “顾姨您好,我是芝芝的爱人周湛。”


    眼前这对并肩而立的男女,如出一辙的出众样貌和矜贵气质,只是站在那就会自动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顾瑛笑得眯起眼睛,“好好好,男才女貌!芝芝啊,你之前在绣研所还是藏拙了啊!我绣了四十年,从没见过有人能把平针绣出浮雕感!”


    她想起第一次见到《雄关漫道》的时候,她这个绣了一辈子的行家,居然也忍不住用手虚抚绣布上的城墙,验证是不是真实的。


    顾瑛是绣研所创始人之一,又是母亲好友,林纫芝非常敬重这位前辈,闻言谦逊地笑笑。


    两人围绕着苏绣谈了起来,顾瑛突然想到什么。


    她喉间溢出几声轻笑,上前几步说起余师傅的近况。


    “借着你创汇登上《解放军报》的机会,我和纹心把余红霞做的事在圈内好好宣传了一波。她现在的名声臭不可闻,作品降价都没人要,也没人再请她刺绣了。”


    说完这些,顾瑛又低声凑到耳边林纫芝耳边,“听说她门下的弟子全跑光了。”


    听到这个名字,林纫芝愣了会才想起对方是谁。


    苏绣是很讲究传承的,这个时代拜师学艺,是真的要把师傅当亲生父母来对待。


    余红霞不甘心只当沈云传人,妄想霸占沈云留给后人的遗产,在业内看来就是大逆不道、忘恩负义,要被千夫所指。


    余红霞心心念念的就是成为苏绣领军人物,师门发扬光大,如今梦想破灭,也不知道她是否会后悔自己的贪婪。


    有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如今余红霞这口气没了,恐怕今后活着的每一天也是行尸走肉吧。


    林纫芝毫不同情,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几人洽谈了片刻,就有工作人员过来引导就座。


    闭幕仪式以全体起立唱《东方红》拉开序幕,于光副部长致辞总结了此次汇报展所取得的成绩后,便进入下一环节,也就是颁奖典礼。


    此次汇报展设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和三等奖五名。


    随着主持人念出一个个名字,三等奖到一等奖的获奖者依次上台。


    终于轮到唯一的特等奖,全场的最高奖。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


    对于这个奖项大家早有猜测,毕竟那件作品造成的轰动是史无前例的,现在只等待最后宣布了。


    所有视线汇集到主持人手里的那张薄纸上。


    主持人站在舞台中央,在众人灼热的眼神下,表情镇定,语调铿锵有力。


    “她以超乎想象的技艺,在同一幅绣品上驾驭着‘双面异针、异色、异形’的极致挑战。正面,青砖黛瓦的长城蜿蜒如巨龙,绣出了民族的脊梁;反面,苍松翠柏的宝塔山巍然矗立,凝结着革命的信仰。”


    随着颁奖词的递进,主持人声音陡然拔高,右手不自觉地挥向空中。


    “…当细密的针脚将烽火岁月里的精神坐标定格,我们仿佛又听见了延安窑洞里的灯火噼啪,看见了长城烽燧上的红旗猎猎!”


    “我们从这件突破技艺巅峰的作品上看见的,不仅是针与线的奇迹,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和致敬!”


    最后一句落下时,她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在第一句“双面异针、异色、异形”出来时,大家只有“果真如此”的踏实感。


    可当“延安窑洞”“红旗猎猎”的字句响起,前排几位白发老者悄悄红了眼眶;年轻人们纷纷挺直脊背,指尖却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特等奖的获得者,是林纫芝同志个人创作的苏绣作品《雄关漫道》!”


    伴着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语调,最后一个字终于落下,短暂的沉默后,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


    有人用力挥舞着手中的小旗,还有人噙着泪高声叫好,掌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回荡在礼堂中。


    林纫芝从侧面上台,台下众人纷纷起身,记者镜头齐齐对准她。


    人声鼎沸的会场里,她是唯一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