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命运莫测

作品:《彗星只来一次

    穿过百年历史的铜门,入目两列奥列尼式巨柱承托着彩绘玻璃穹顶,人身处宽阔高挑的空间无端便生出渺小之感。


    庄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假咳一声故作镇静,他归结为对文化人过敏。


    这些人的身份,他大致能看明白,有的身穿亚麻或真丝衣衫,举手投足间儒雅风流,是艺术家没跑;一身意大利式西装,系着领巾,看着比较骚包的,不是艺术经纪人,就是画廊这边的人;藏家们则穿得各有特色,年轻的满身潮牌,年长的衣装低调,不显山露水;拍卖行的穿得很商务,还有穿行政夹克的,看来也请了政府人员。


    这种场合自然不缺少携带摄影设备的媒体人员,画廊还指望他们宣传呢。


    总之女士们衣香鬓影,着装或典雅或魅惑,不管看几眼都很有魅力。


    粗粗扫一遍,这些人三五成群在small talk,多数人的身份庄岚能猜出个七八分。


    只有那个帅哥令人费解,他看着像那种和时间赛跑的精英人士,不像对艺术品感兴趣的模样,但又能对着挂在洁白墙壁上的画作发表独到见解。


    这人做哪行的,庄岚猜不出,不过能让他承认帅,那必然外貌身高气质都无可挑剔。


    他心生钦慕,甚至想上前攀谈,问一句,你西装哪里做的?只是此男流露出的阴郁气质让他望而却步,身旁气场全开的桃野倒是可以与之一战。


    桃野一向我行我素,从来不管dress code那一套,今晚还是她标志性的富江风格,齐刘海,黑长直,烟熏妆,红的发黑的嘴唇,黑色制服式套装包裹着薄如纸的身材,眼神睥睨,完全就是卖毒苹果的恶女。


    看着压迫感十足,但社交还是很熟练的,无论和谁都能聊上,场面话一套又一套,佩服。


    桃野深知,同样水平的艺术家,擅长沟通的那一个更吃香,画廊主、策展人、艺评家、藏家、馆长、拍卖行,加起来就是闭环的艺术圈和艺术市场,或者狭义的传统艺术行业,所以不要守株待兔,等待某个大人物垂青,要主动去交流,去向这里的每一个人阐述创作背景,最好加点哲学议题深化作品的学术价值,讲得生动有趣效果更佳。


    圈内人士和桃野接触后都喜欢她的冷幽默,闲聊气氛因此变得诙谐轻松。


    Eugene朝欢声笑语处投去一瞥,刚才画廊外,桃野下车的瞬间,他就认出她,分明和婚礼上判若两人,直觉告诉他判断正确,也许她说The same  to you回击他时的那股气势过于强烈,以至于再次见面,他仍然能感受到。


    祝你好运


    你也一样


    目前看,他们都不太走运,那就再看看事情会如何,好,或坏,或回归原位。


    他视线不着痕迹回到画上,听一旁的艺术家讲话,做出虚心求教的模样。


    艺术家不善言辞,讲述创作的初衷,源于对某位作古大师的致敬,由于紧张,磕磕绊绊绕了半天,差点儿把自己讲糊涂。


    Eugene依旧好风度地表示受教,感谢这位艺术家的耐心讲解。


    Kairos的艺术品投资经理黄莺说通过作品能看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含蓄克制的情感。不论作为投资人,还是艺术爱好者,她都喜欢这幅笔墨淡雅风格隽永的山水画。


    艺术家的表情因这番夸赞变得明朗,他致谢后走开。


    Eugene问下属,从专业的角度,你看好这位艺术家?


    黄莺学金融出身,因热爱艺术,在纽约大学攻读了艺术史硕士,加入Kairos之前,曾在顶级博物馆和拍卖行工作过,后又被蓝筹画廊聘为专家,鉴于她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扎实的从业经验,她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评估是可信赖的。


    “山水国画在亚洲艺术品市场上表现亮眼,拍卖成交价也一路走高,升值潜力不可估量。这位艺术家看着木讷,但他技法很纯熟,水墨的运用,意向的表达已经有大师风范了。最妙的,他是个新兴艺术家,还签了DZ画廊。DZ画廊选择在外滩开分馆,说明很重视中国市场,那他们一定会不遗余力推广营销这位艺术家。我们要做的是,趁他作品价格还没起来,先收购几件,然后静等升值。”


    这也是黄莺从纽约飞上海的原因,她低声说完,又补充一句,“当然这不是我个人决定的,投资这位艺术家,是由艺术顾问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共同决策的。”


    Eugene笑笑,“过谦了,我相信你的判断”,顿了顿说,“纽约春拍的那件藏品不就是你独自决策拍下的?,和那位山水画家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黄莺不确定说出来大老板会作何感想,但还挺想借聊天谈谈。


    “如果我用自己的钱买,作品是否会增值,是否有学术价值,可能第一时间不会出现在我脑子里,因为喜欢是感性的,不需要精算,看到作品的瞬间,能引起我情感共鸣,给我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Eugene开玩笑,“这种话你可别在投资人会议上说。”


    黄莺差点儿笑出鱼尾纹,“多谢提醒,我会包装一番再去开会的——其实纽约春拍会的那件藏品我更早以前见过,再见依然喜欢,还很惊喜。”


    Eugene从侍者手中接过两杯香槟,递给黄莺一杯,示意她继续。


    黄莺喝了一口冰得刚刚好的香槟,就着清淡的葡萄香回忆,“我和我老公——啊,不对,那时候他还是我男朋友,我们到欧洲度假,在南法的一家小画廊看到了一幅画,名字叫《记一个夏日午后》。看那幅画第一眼我就被击中了,挪不开脚步,仿佛被画中温暖缤纷的色彩和幸福的泡泡包围。画廊主看我喜欢,就向我兜售,说是一个有名的年轻画家放在画廊寄卖……”


    有名和年轻组合在一起就挺奇怪,她问画廊主,有多年轻?


    画廊主说还没成年。她当时想笑,不过听说画家是桃野时笑不出来了。


    因为桃野的确出名,用成语形容,年少有为。


    这样有名的艺术家为什么要把作品放在一个无名的小画廊售卖呢。


    画廊主说画家在进行修行之旅,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再把画卖掉筹集旅费。


    听着就更荒唐了,桃野还能缺钱吗?当时她部分作品已经被炒到几十万美金了。


    感觉像假的,黄莺拿出放大镜对着画一寸一寸移动,终于在香根鸢尾深紫花瓣上找到了桃野的签名。


    桃野习惯将署名融入画中,看来是真的。


    画廊主这时翻出他和桃野的合影说:“她原本不说自己是谁,只让我看着出价,恰好被我女儿认出来,我才知道她有很多粉丝,我已经报出能给的最高价,惭愧,还不如拍卖行起价的零头,没想到成交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回馈粉丝。”


    这类逸闻非但不会影响艺术家作品售价,反而会增加美誉度,成为媒体宣传的亮点。


    黄莺听后就觉得桃野挺会包装自己的,也很早懂得了粉丝经济,不禁感叹桃野年纪轻轻颇有商业头脑。


    画廊主看黄莺满意,拿出计算器说不贵,只要17万欧元,还特意强调是对她第一眼喜欢这幅画的奖赏,所以给的友情价。


    “可惜我和男朋友那时没钱,我就留了画廊主的电话,回到美国攒够钱却听画廊主说那幅画卖出去了,再见是在纽约春拍会上。”


    Eugene问:“所以你毫不犹豫拍下了,即使那幅画溢价很高?”


    黄莺目光转向全场的焦点人物——桃野,“在我看来,桃野会成为安迪·沃霍尔那样的超级明星艺术家,我不拍下她的作品才是决策失误,在艺术为众人而艺术的时代,她拥有庞大且消费能力极强的粉丝群体,他们舍得为情绪价值花钱,光是衍生品就抢疯了,更别说她亲手画的偏古典派的油画,因为存量少,那真是卖一张少一张。”


    Eugene对Kairos的艺术品投资很少过问,他只关心最终回报,然而命运莫测的手总把不相关的人牵扯到一起。


    来中国前,他从格尔森医生那里得知伊琳出院了,可她没回上西区的公寓,而是拿着旅游签证搭红眼航班直飞上海。


    伊琳给他留了信息,说不要找她,等她平复心情就会回来。


    在躁郁症治疗过程中,伊琳对格尔森医疗团队的许嘉明依赖渐深,以前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受伤的只会是伊琳。


    为了避免伊琳重蹈覆辙,Eugene和许嘉明进行了一次坦诚的交流。


    他先问许嘉明,你未来会留在美国工作吗?


    许嘉明说他还没规划那么远——回答有所保留。


    Eugene直言不讳,那希望你和伊琳维持医患关系,她是患者,我没办法要求她,但你是医生,有责任守住那条线,不要给她任何期待和错觉。


    那番谈话后不久,许嘉明离开格尔森医疗团队,返回上海。


    伊琳跑出医院飞到上海为了谁不言而喻,事发突然,Eugene不得不更改计划,提前赴中,到达上海后,他让助手江辰调查许嘉明,并寻找伊琳。


    伊琳显然不想被找到,换了联系方式,也没住酒店,情况变得棘手,而许嘉明的消息则出人意料,他要结婚了。


    以Eugene对伊琳的了解,在乎的人结婚,她就算放弃,也会想办法见上一面。


    那么最好的结果伊琳在婚礼上现身,趁她情绪失控前,把她带走送回纽约。


    Eugene在那天赶往婚礼现场,他预想过伊琳亲眼看到许嘉明结婚,会愤怒崩溃甚至做出过激的事,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场没有新郎的婚礼。


    伊琳又一次卷入三角恋,真不幸。


    安排好的坦途不走,偏要走歧路,然后陷入泥潭,把生活搞得一团糟,是对麻烦上瘾吗?


    不重要,因为有他,伊琳可以随便试错,只要别作死。


    至于那个新娘——Eugene再次看向众星捧月的桃野,她的画几经转手最后被Kairos拍下,不知该感叹命运安排的剧本蹩脚还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