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这可如何是好?
作品:《大秦:从小兵开始称霸天下》 赵国有守城之利,又有李牧的骑兵在两翼策应,赵国的骑兵所向披靡,只等大秦大军攻入城内,陷入苦战,若不能攻破城池,两翼的骑兵就会突然出现,给大秦造成沉重的打击。
也就是说。
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局。
想要击败李牧那就需要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牧就是利用这一点,布下重兵,死守在这里,大秦想要灭掉他,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赵麟微笑道,“桓漪将军他们应该已经开始试探了。”
“桓漪、王翦两个将军已经尝试过几次进攻了,但是每次都是死伤惨重,一旦我们的军队攻城,赵军就会全力防御,就算我们的箭矢能够压制住他们,他们也会用盾牌来抵挡,一旦大秦大军接近城关,赵军就会从两翼杀出来。”任嚣马上说道。
“此局。”
“的确没有办法。”
“想要赢,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以命搏命,强行攻城!”赵麟沉声道。
也就是说。
李牧镇守的代地就如同当日赵麟镇守的邯郸城,不过相对而言,李牧镇守之下更加具备兵力优势,而且代地还是一片平原,更善于骑兵之战。
他这番布置,是要和大秦决一死战,以保全赵国最后一片疆土。
然后再找机会,把赵国夺回来。
“回将军,现在邯郸已平定了。”
屠睢恭声道:“赵国降卒的十五万人,也都安排好了,我们要不要随桓漪、王翦两位大将,去攻打李牧?”
赵麟沉声道:“这次剿灭赵之功,我们已经立下不小的功劳,若是再去的话,怕是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必须要去,但不能这么做。”
桓漪、王翦各领六十万大军,除去驻守赵地的十来万人,仍有五十万之众,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何况灭赵之事,他已经居功至伟。
若是赵麟北上,桓漪、王翦或许不会有什么想法,可是那些急于建功立业的精兵却未必如此。
听赵麟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愣住了。
想起之前赵麟给予他们所言的忌讳,众将也都恍然的点了点头。
“报。”
与此同时。
一名侍卫急匆匆的走进了大厅。
他的手中,拿着一份战报。
“来了。”
赵麟看着亲卫手中的军报,似乎想到了什么,微微一笑。
“何事?”赵麟道。
“自北境代地而来,王翦上将军所书军报。”
“言明恳请上将军带兵开赴北境,一同商议破代地军机。”亲卫恭敬的道。
当即。
屠睢几人面露喜色。
“上将军,你说的时机到了?”屠睢等人大喜。
赵麟微笑道:“若我率军北上,难免会被人认为抢功,但若由王翦、桓漪两位大将相邀,那就另当别论了。”
“末将请命。”
屠睢、章邯、任嚣齐声道。
“此番囤积于代地的大军有五十万,而我军还需看押十几万赵军降卒,自然不可倾覆出动。”
“屠睢,你带五万铁骑,跟我去一趟代地。”
“章邯、任嚣……”
“你等镇守邯郸,看管那些投降的士卒。”赵麟威低喝一声。
“是。”
三将齐声应是。
军中,军令如山。
章邯与任嚣虽然也想去北方,但赵麟心意已决,谁也不能违抗。
代地,代城。
作为代地与赵地相连的城池,此城十分重要。
原本代地也并非赵国疆土,而是在赵武灵王赵雍时期被赵雍所吞并的,一直以来,因为赵国国策的原因,赵地与代地一直有着某种间隙。
代人朝廷中很难得到重用,被赵国朝廷排挤。
李牧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赵国,他是一位位高权重的大将,但在朝堂上却是人人喊打的对象。
而他麾下的大军也都是代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赵人。
所以从一开始。
李牧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边境相对偏僻的地方,防备异族。
至于廉颇、庞暖等人,却可到赵国这富庶之地去做大将了。
赵地与代地之间的矛盾,虽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归根结底,还是赵国权贵之间,甚至是赵国人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过核心之地,所以一直都在针对。
这个时候。
距离城外,只有数里之遥。
无数的帐篷连接在一起,但却分成了两个区域。
其中一处,是蓝田大营的驻地。
其中一处,便是函谷大营。
大秦两位将军都有自己的军队,不能混在一起,否则会打乱军队的结构。
王翦和桓漪正在商议攻打代地和代城的事情。
蓝田大营。
王翦,桓漪。
还有他们麾下的众多将领都汇聚在了一起。
但有资格进入这座营帐议事的,全部都是统帅十万人的主将。
“我二人来到代地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已经发动了十几次攻击,每一次都损失惨重。”
“不能这样下去了。”
王翦看着地图上的赵国,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远处的代城,想要找出破解之法,却又无可奈何。
“代城,是唯一的入口。”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就算是绕过代城,李牧的骑兵,也可以轻松进攻,李牧早有预谋,就是要在代城中,和我大秦死磕到底。”
“想要破开这里的代城,唯有以命相搏。”
“第二个选择,就是与李牧僵持不下,以我大秦国之力,将李牧耗死,以他的代地粮草,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我大秦国的力量,只要断了他的粮草,他的军队就会崩溃。”桓漪沉声道。
“不管是哪一种,对大秦都是不利的。”
王翦听了桓漪的话,却是连连摇头。
“为何?”桓毅讶然。
“现在赵国只剩一个代地,大秦已灭韩,以前亦令同属三晋的赵魏为之胆寒,现在连赵国都要为大秦所灭,你认为其它国家会坐视不理吗?”
“大秦与燕国接壤,与李牧拼持久战,燕国岂会袖手旁观?齐国什么都不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李牧,在调兵遣将之后,就已经猜到了我们大秦的计划。”
“要么我们大秦损失大量精锐士兵,和他们拼命,他们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就算死,也要从我们大秦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他赌的就是我大秦不敢正面对抗。”
“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