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仁义无解
作品:《三国:老曹别猜了,我真不是卧龙》 手腕被死死攥住的痛,让诸葛白清晰感知到了曹操那股不容拒绝的决心!
他心中恼火曹操的说话不算话,却又很清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诸葛白用力往回抽手:
“丞相,我没有匡扶天下的雄心,也没有办法跟你一起共图大业。”
“新野的事情,只是巧合罢了。”
曹操目光如炬,不撒手:
“玄策先生过谦了!”
“一眼看破新野之局,先生若为庸才,那天下之人何人可堪大用?”
“先生难道是认为区区一行军司马之职,是受了委屈?”
诸葛白瞪大眼睛。
这曹操为了拉拢他,可真舍得。
只可惜,这里是曹营,顶头上司是曹老板。
诸葛白深吸一口气:
“丞相!人无信不立!”
曹操避而不谈赌约之事。
更遑论,所谓赌约,不过是诸葛白一厢情愿罢了。
曹操当时可没答应。
此刻曹操依旧笑着:
“先生!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两个人,一个铁了心想走,一个铁了心要留。
一旁的许褚都看得直挠头。
他也佩服这个小白脸的能力,但这样一个人,怎么值得主公如此拉拢?
还有诸葛白!
他怎么敢这样推拒?
拉锯过了几轮。
桌上的鹿肉凉透。
诸葛白被秋风一吹,陡然清醒。
他刚刚是跟曹操讨价还价,还没被砍死?
深知作死也有个限度,诸葛白眼珠子一转,有了想法。
他叹了一口气:
“丞相,若执意要在下留下,也并非不可。”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玄策先生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在曹操心中,只要能提条件,就有留下来的可能!
诸葛白调整自己的表情,脸上带着诚恳的态度:
“我刚刚不是推诿,而是有自知之明。”
“行军司马这一职位,对我来说不合适。”
“我只是巧合破了新野困局,但我自身年轻识浅,骤然身居高位,只会制造不稳定。”
这话说得在理。
但曹操明白,这一切都是借口。
于是,他顺着诸葛白的话问道:
“那,玄策之意是?”
诸葛白笑了一声,说出了让曹操与许褚都惊愕的选择:
“我记得,当初丞相是想让我去运粮?”
曹操脸色一僵。
他以为诸葛白翻旧账,是为了临时加码。
可诸葛白又说道:
“不如就维持原状。”
“还是让我去辎重营便可,只希望丞相看在我身体孱弱的情况上,给个清闲的职位。”
曹操愣住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许褚没忍住,粗声粗气地开口:
“你小子傻了?行军司马不要,去当押粮官?”
殊不知,诸葛白的心中,自有算盘。
暂时走不了的情况下,辎重营就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远离前线,安全!
其次,掌握粮草,最起码饿不了肚子。
最重要的是,后勤的清闲职位,事情少,责任小。
如果哪天遇到了战败,他完全可以趁乱卷了干粮,直接溜!
于是,诸葛白语气坚决:
“没错,辎重营便可!”
说着,他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我能力有限,确保粮草无虞,便算是为丞相分忧了!”
曹操心中困惑加深。
诸葛白是真的淡泊名利,还是另有所图?
可话已至此,只要能把人留下,就算成功。
至于以后?
曹操自信,他总有办法让诸葛白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
“唉!”
曹操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终于松开了手:
“既然玄策先生执意如此,那就任命你为运粮官,隶属辎重营,负责督办一路粮草运转。”
诸葛白面上浮现出一抹喜色,随意地拱拱手:
“多谢!”
官职安排妥当,曹操坐直了身体。
他认真看向诸葛白:
“玄策既已是我军中一员,我有一事请教。”
诸葛白心中不在意,但面上却是一副认真听的样子。
曹操深吸一口气,说道:
“刘备抛下一座空城,却带走了满城百姓,虽然行踪已露,却让人看不清他后续的谋划。”
“玄策先生可有高见?”
曹操有一种直觉。
诸葛白在对付诸葛亮上,有压倒性优势。
诸葛白原本不想说。
可一想到曹操的性格。
他如果什么都不说,反倒是容易引发曹操的怀疑。
不如先取得曹操的信任,再趁机行动!
有了决断,诸葛白轻咳一声:
“这事,也简单。”
“刘备裹挟着百姓,必定要寻一落脚之处。”
“看他此行方向,必定是江陵!”
“江陵乃荆州重镇,钱粮丰足,足可据守。”
“只是,军民混杂,一日之行,不过十余里。”
他看向曹操:
“丞相若此时遣一员上将,率五千精锐,轻装疾行,必能在当阳长坂坡一带,追上刘备大军。”
曹操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长坂坡?”
他麾下,有虎豹骑,可称最强精锐。
若能追上,未必不能拿下!
但,曹操心中的疑惑未解:
“刘备若只是为了在新野埋伏设计,只需将城中百姓迁走即可。”
“可他却带数十万百姓迟缓行军,岂非自缚手脚?抑或另有图谋?”
诸葛白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曹操,反问:
“丞相麾下,是否有一虎豹骑,擅冲锋,有摧枯拉朽之势?”
曹操傲然点头。
诸葛白继续问:
“那丞相可知,长坂坡一带,地势如何?”
曹操略一思索,说道:
“乃一片开阔丘陵,正利于我骑兵驰骋!”
说到这里,曹操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猛然起身,声音中带着寒意:
“好好好!好一个仁义的刘玄德!”
他明白了!
“刘备是要将这数十万百姓当作阻拦我骑兵的盾牌?”
一旁的许褚,握拳砸掌,破口大骂:
“好歹毒的大耳贼!”
诸葛白看了一眼暴怒的曹操与许褚,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与嘲讽:
“正是。”
“丞相若下令冲锋,铁蹄之下,生灵涂炭。”
“届时,刘备便可用仁义,当作钳制丞相的武器。”
“丞相若仁义,便只能眼睁睁看他逃跑。”
“若你不仁义,便要永远背负骂名。”
曹操深吸一口气,缓缓坐回胡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