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作品:《一枕长安

    叶家原本是商贾起家,后来生意渐渐做大,叶家的老祖宗开始不满意自己的儿孙日后只能成为被人看不起的商贾之流,于是从他那一辈开始,要求家中的所有子孙读书科举。


    可惜叶家老祖宗一生在商场打交道,他的三个儿子实在没什么读书的天赋,一连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就连老祖宗都认命了,以为叶家从此无缘官场时,叶家的长孙叶弘竟然中了举人。


    一时间,叶家老祖宗大喜,当着众人的面宣布要将叶家的积蓄和产业留一大半给叶家大房,可后来没想到,因着此事,叶家生了矛盾,开始内乱不止,更有甚者下药害了叶弘,让他无法人道,想让叶家大房的香火断绝。


    后来找了无数医者依然救不回来,叶家老祖宗也因此怒气攻心逝世,叶家三个儿子在叶家老祖宗的葬礼上分了家,从此再也没有往来,而叶家这个曾经的商贾大豪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高位。


    叶弘的父亲叶雄是个实打实的商人,整日往来于商场浮沉,他跟着叶家老祖宗学了不少本事,勉强将大房这一脉风光的传承下来。


    而叶弘自打被下了药后,整个人阴晴不定,尤其是叶雄给他娶了亲后,更显毒辣,借着亲家的势力以及他的才能,有了举荐,顺利捞了个七品官。


    在官场上叶弘心思活跃,处事圆滑,后来跟着陆钊后,水涨船高,有不少人想拉拢他。


    叶弘无法人道这一事,在权贵场上都不是秘密,也知道叶弘在房事这一方面出了名的凌虐人,所以时不时送他几个风月女子,以供玩乐。


    好在叶弘在被下药前有过通房,留了一对龙凤胎,叶子明和叶敏,没真正让叶家大房这一支断了香火。


    可惜叶子明的天赋不高,读书只能说勉勉强强,但让他科举,简直是难如登天,叶弘不甘心自己的儿子毫无建树,一番手段之后,给叶子明买了个不轻不重的官位,后续更是让自己的独生女儿嫁给了四品礼部侍郎傅和顺,虽然是个续弦,但却能为叶家带来更多的好处。


    因此刚嫁进叶家那会儿,叶敏拼了命也要给傅和顺生个儿子,以保自己的地位,后来看傅瑶这个原配的女儿不顺眼后,暗中买通了人,诬陷傅瑶是灾星。


    “如此说来,叶家这回算是彻底没了希望,”允微听完整个故事,不由得咋舌,“叶弘真是胆大妄为,买卖官职,光是这一条都够他好果子吃了。”


    傅瑶说了一大堆话,口渴的连喝了两杯茶,听着允微的话,赞同的点头。


    “那叶家其他两房呢,如今还在京城吗?”允微有些好奇,“我还真的挺想知道,究竟是谁给叶弘下的药,这法子实在阴狠。”


    “我猜是二房的人干的,”傅瑶道,“因为二房的人在叶弘当官的两年后,几乎就不剩什么人了,三房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连夜出了京城,从此就没什么消息了。”


    允微怔愣,“不剩什么人?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叶弘把二房的人都……”


    她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傅瑶见状,轻轻点头。


    “叶弘本就不是什么善人,这么说也是想报仇吧,据说以前和他不对付的人知道他不能人道后狠狠嘲讽了他,后来那人被叶弘抓住,不知遭了什么折磨,整个人都疯了,而且……”


    傅瑶犹豫了许久,支支吾吾地开口,“那个地方……也……”


    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她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


    “懂了,”允微拍了拍她的肩,“不管叶弘曾经有多大的势力,现在也翻不起什么浪了,你在傅家,也不必硬碰硬,我想傅大人此刻巴不得与叶家撇清干系。”


    “这倒是,”傅瑶不知想起了什么,嘴角带笑,“在我出来前,还听到他们在争执,叶敏想救叶家,可惜,注定是徒劳。”


    以傅和顺的性子,不落井下石已然是对叶家客气了。


    马车路过城东时,传来了一阵香气,街上小贩的吆喝也一同传进了她们的耳朵。


    “停车,云青,去帮我买些栗子糕。”傅瑶吩咐道,转过头来对允微道,“这家的栗子糕有许多年了,我还记得,我娘带我来吃过,微微,你也尝尝。”


    允微眉眼微弯,“这家的栗子糕味道的确不错,我之前有幸尝过,不过你既然发话了,我自然是不会推却的。”


    傅瑶指了指旁边的茶楼,“那我们进去等着吧,现在时候不早了,过会儿就在对面的品鲜阁用午膳,如何?”


    傅瑶指的都是城东有名的茶楼和馆子,是真心想请允微一同。


    允微婉拒,“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等着我回去呢,恐怕不能与你一道……”


    “孩子?”傅瑶惊得跟着重复一句,纳闷道,“可我没听说凌王殿下有什么孩子啊。”


    “……”


    允微捂着脑袋,无奈解释,“不是他的孩子,是我捡的。”


    一番来龙去脉说清,傅瑶失笑道,“那你可有得忙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最能吃了,也不知你赚来的银子够不够花。”


    “谁说不是呢。”允微苦笑。


    说话间,云青提着两袋栗子糕回来,傅瑶看向栗子糕,柔声道,“先前不知道你家还有两个孩子,待会儿再买两份热乎的栗子糕带给他们吃。”


    “那我可就却之不恭了。”


    允微不喜欢客套,谢过傅瑶后直接邀请她做客,后者欣然同意。


    允微租的小院比较偏僻,她带着傅瑶绕了好几圈小巷才到。


    两个孩子看见允微身后跟着一个陌生的姐姐,都变得有些局促,华风不着痕迹的挡在华言面前,乖乖听允微介绍傅瑶。


    直到傅瑶将手里的栗子糕拿出来时,两个孩子眼里明显闪过期待的目光。


    “你可算是来得巧了,今日是我下厨,保管你赞不绝口。”


    允微把糕点分给华风华言后,胸有成竹道。


    傅瑶跟着她进了厨房,没有半分嫌弃,反而还帮着允微打下手。


    “不必这么惊讶,我以前也是在乡下过的,我和小芸也时不时会去小厨房做点零嘴儿。”


    说到这儿,傅瑶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和允微分享着以前在乡下是如何和小芸一起生活的,还有祖母,虽说不像在京城那般富贵荣华,可乡间清闲惬意的日子也别有一番滋味。


    允微静静听着她说,没有打扰她。


    “如今,也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傅瑶低声道。


    那些记忆也只有她一个人记得了。


    傅瑶在京中认识的人不多,都是在她回京后才接触的,这些从小养在深闺的姑娘们或多或少都藏着算计与假意,故而傅瑶很少与人交心。


    但允微不同,从她的行事风格便能看出她并非京中女子,所以傅瑶在遇到允微后格外惊喜。


    “只要你不嫌弃,我这里随时欢迎你,你看,华风和华言也欢迎你。”


    允微示意傅瑶看门外,两个孩子坐得规规矩矩的,端着两个盘子认认真真地分栗子糕。


    “这个盘子里的是两个姐姐的……”


    华风指着左边的盘子说,“先给姐姐们拿完整的,有碎掉的栗子糕就我们两个分吧……”


    华言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摆着。


    傅瑶收回视线,眼中带着些许柔软。


    “好,我也不和你客套,有时间的话,我就过来找你,或者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玩。”


    话音落下,傅瑶轻呼了一声,转头对上了允微的目光,“我想起来了,再过不久便是荷花宴,你想去看看吗?”


    “荷花宴?”允微来了点兴趣,“谁办的?”


    “据说是太后的主意,荣太妃承办,”傅瑶也是第一次被邀请,不太熟悉,“但我有听到传言,说是这一次的荷花宴,太后存了想给嘉和郡主选亲的心思。”


    嘉和郡主便是已逝长公主萧桦的女儿,萧竹月,今年及笄时,陛下赐嘉和封号。


    允微对萧竹月没什么印象,但隐约还记得她哥孟洋,“若是这种规格的宴会,以我的身份怕是去不了。”


    “怕什么,有我在,你跟在我身边,我就说你是我远房表姐,难不成还真有人能这么闲的去查你的身份?”傅瑶走到允微身边,“再者,这次宴会的主角如果是嘉和郡主,我们只要远离她便可,我都没怎么和她见过,想来我们也是去作陪衬的。”


    允微有些犹豫了。


    傅瑶看出来,再接再厉:“况且我可是听说,这次荣太妃选的地方是十里风荷,你可曾听过?”


    十里风荷?!


    允微也只是听说过,并未真正见过。


    据说十里风荷是前朝的一位大儒修建的,偌大一片湖泊全部种上了荷花,只为取佳人一笑。


    更有文人墨客颂诗吟曲百首,只为一睹开尽十里的荷花是何种壮观的模样。


    “怎么样,想不想去?”傅瑶摇了摇允微的肩膀,蛊惑道。


    允微不禁打趣道,“你就不怕我给你惹出麻烦?要时候我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就得留下你一个人收拾烂摊子。”


    傅瑶才不相信:“你就逗我吧,若是你不答应,我才觉得忐忑不安呢。”


    有允微在,傅瑶只觉心安不少。


    即便这次的宴会是冲着为嘉和郡主选亲的目的,可京中女子们的关系错综复杂,若是有什么变故殃及她这个池鱼,只怕她一个人难以应付。


    “我明白了,你是拉我去给你当侍卫呢,”允微轻哼,“那我可得再考虑考虑,我可不白给人干活儿。”


    “那微微你想要什么?”傅瑶顺着她说,眼睛一眨一眨地,就像只小鹿。


    允微装作苦思,“那就……你每次见我的时候,都给我带好吃的。”


    傅瑶拍手道:“没问题,就是每日给你送都没问题!”


    两人在厨房呆了好一会儿,终于将午膳备好,叫了两个小家伙一起用膳。


    饭后,华风华言回房午觉,允微收拾好厨房后,拉着傅瑶在院子外面的街口四处逛了逛,直到黄昏才回来。


    华风在院子里练拳,华言安安静静地望着天空,一言不发。


    允微一早便发现了,这两个孩子话其实不多,尤其是华言,小姑娘自从被救回来,一天说的话很少,更多的时候和回答华风的话,其余的时间都地呆在一边。


    “我买了烤鸭回来,要不要尝尝?”


    允微将油纸打开,炙烤鸭肉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引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