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鱼来了
作品:《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清河书院门口。
此时人群早已散去,只剩下苏家父子和空空如也的摊位。
苏明哲将剩下的杂物收拾妥当,归拢在一个半旧的竹筐里。
转过头便看到儿子眉头紧锁,依旧站在原地。
心中知晓原因,但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轻声催促道。
“墨儿,咱们该走了。”
“爹,我还想再等等。”
苏墨没有回头,目光依旧盯着远方,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苏明哲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
“墨儿,还要再等吗?可是天色已经不早了,再不动身,等走到家天就全黑了。”
说到这里,他还下意识地摸了摸,藏在怀中那个沉甸甸的钱袋,压低了声音。
“我们今天赚了不少钱,走夜路不安全。”
苏明哲话说的比较委婉,但苏墨却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古代走夜路没有路灯,没有监控,官道之外的野径更是十分危险。
怀里揣着的这笔巨款,对于那些亡命之徒而言,已经足够让他们铤而走险了。
可是,就这样离开,总归是心有不甘。
若是继续等下去,大鱼真的会来吗?
或许张公子回家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种种可能在脑中闪过,苏墨清澈的眼眸不由黯淡了一瞬。
他轻轻叹了口气。
罢了,凡事不可强求。
今日不成,改日再来便是。
“爹,我们回家吧。”
他转过身,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
“诶,好!”
苏明哲如释重负,连忙背起竹筐,牵起儿子的手准备离开。
就在父子二人刚刚迈出脚步的瞬间,一道急促的呼喊声,从他们身后传来。
“请……请留步!前面卖对联的小……小郎君,请留步!”
一个穿着短褂下人打扮的男子,正气喘吁吁地朝他们跑来,一边跑一边焦急地招手。
苏墨的脚步瞬间顿住,心中想到一种可能,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大鱼,上钩了!
那下人跑到跟前,扶着膝盖喘了半天粗气才缓过来,连忙拱手道。
“可算是赶上了!可是写出山登绝顶我为峰那副对联的先生?”
苏明哲连忙将儿子护在身后,警惕地看着来人。
苏墨拉了拉父亲的衣角,平静地开口道。
“是我,不知阁下有何事?”
那下人闻言大喜,连忙解释道。
“二位莫慌,是好事,我家公子中午回到家中,将对联呈给我家老爷和陈夫子看。”
“两位大家一看便惊为天人,当即就要赶来寻先生。”
“不过那时天色已晚,陈夫子心思缜密一些,担心这个时辰,怕二位已经收摊,若是错过就可惜了。”
“这才让小的先一步跑过来,无论如何也要将先生留住!”
听完这番解释,苏墨心中彻底安定下来,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张家家主……陈夫子……
看来这位张公子的父亲,身份果然不低,能与书院山长平辈论交,至少也是县里的头面人物。
而一旁的苏明哲,在听到陈夫子和张家家主这两个名字时,整个身子都僵了一下。
脸上露出了紧张与敬畏的神情。
他一把拉住苏墨,在他耳边低声叮嘱道。
“墨儿,快整理一下衣裳,来的是陈夫子和张教谕啊。”
“陈夫子那可是咱们县学问最高的人,早年就考中了秀才,不知为何没有再考举人,才被请来书院教书的。”
“还有那位张家主,他是咱们县的教谕,是管着全县读书人的官大人!”
在这一刻苏明哲终于明白了,苏墨此前话中的意思。
原来,儿子口中那条不为赚钱,只为开门的大鱼,竟然是这两位跺一跺脚,就能决定清河县所有学子命运的大人物!
没等他彻底平复心情,不远处的街角,两道身影便在一名小厮的引领下,联袂而来。
为首的陈夫子年约五旬,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月白色儒衫,虽然衣着朴素,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与他并肩而行的张家家主,约莫四十出头,身着藏青色锦袍,步履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
苏明哲不敢怠慢,连忙拉着苏墨上前,深深地作了一揖。
“晚生苏明哲,携劣子苏墨,见过陈夫子,见过张教谕。”
“哦?”
陈夫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你认识我们?”
苏明哲恭敬地回答。
“晚生不才,二十年前也曾考中过准童生,有幸远远拜见过夫子风采。”
“只是后来突遭变故,伤了腿脚,便荒废了学业。”
说起往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落寞。
陈夫子闻言,惋惜地叹了口气。
“原来如此,倒是可惜了。”
他没有在此事上多做纠缠,指了指身后下人捧着的对联。
“闲话不多说了,这对联可是你所书?”
“夫子谬赞,晚生不敢居功。”
苏明哲连忙摆手,脸上却洋溢着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将身旁的苏墨推到前面。
“这对联乃是劣子苏墨亲笔所书,晚生只是在旁帮衬着磨墨罢了。”
虽然来之前心中已有猜测,但当猜测真被确定后,陈夫子和张维远也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张维远更是喜上眉梢,一个箭步上前蹲下身子,目光热切地看着苏墨,急切地确认道。
“小郎君,你父亲所言当真?这对联,当真是你所写?”
太好了!若有如此天才,今年的教化考核何愁不过?本县文风何愁不兴?
苏墨迎着他期盼的目光,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
“回禀大人,正是小子所作。”
得到确认,陈夫子激动得抚须长笑,连连点头。
“好!好!好!英雄不问出处,才华不分长幼!老夫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他欣赏地看着苏墨问道。
“小郎君,你既有如此才华,不知如今在哪家私塾蒙学?老师又是哪位?老夫倒想见识一下是何方高人,才能教出你这般的奇才!”
在他想来,苏墨必然是哪位隐世高人悉心教导的弟子。
他已经盘算着,无论如何也要将这孩子转到自己名下,亲自雕琢这块璞玉。
然而,面对他的问题,苏墨却是沉默地摇了摇头。
一旁苏明哲的脸上,不由浮出苦涩的神情。
他对着两位大人物,深深地弯下了腰,声音苦涩地说道:
“回夫子,回大人,劣子他因家贫,至今仍未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