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隅角之光:第一次真实的靠近
作品:《她的字,我的戏》 周一。
这个寻常的日期,因为一个下午三点的约定,在我(苏晴)的世界里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重量。它像一个既令人恐惧又隐隐期盼的临界点,悬在心头。
从清晨醒来,焦虑就如影随形。胃部熟悉的绞痛,手心持续的湿冷,还有那不受控制加快的心跳。我像等待审判的囚徒,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无数次拿起手机想发邮件取消,又无数次放下。
姜医生的话——“允许自己感受”——和林夕那句“或者不聊天也可以”,像两道微弱却执拗的光,在恐惧的浓雾中交替闪烁。
我允许自己害怕。但也允许自己……渴望。
这种对自身情感的承认,带着一种撕裂般的痛楚,却也带来一种奇异的解脱。
下午两点。我站到了镜子前。依旧苍白,眼底带着疲惫的青黑。但我换上了一件稍微新一点的、米白色的针织衫——是上次周编辑来看我时,硬塞给我的,标签还没拆。头发也仔细梳理过,尽管手指依旧有些不听使唤。
我看着镜中的自己,不再是那个只想缩在阴影里的幽灵。她在害怕,在颤抖,但她决定走出去。
为了那抹照亮她的月光。
两点半。我深吸一口气,像即将踏上战场的士兵,走出了酒店房间。
阳光比想象中刺眼,街道的嘈杂声像潮水般涌来,让我一阵眩晕。我拉高了衣领,低着头,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快步走向那个拐角。
“隅角”咖啡馆就在那里,安静的,绿植掩映着橱窗。
我在门口停顿了几秒,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腔。玻璃门上映出我紧张失措的脸。
进去?还是逃离?
就在犹豫的瞬间,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那个坐在最里面靠窗位置的身影。
林夕。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浅蓝色衬衫,头发松松挽起,正低头看着手机。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身上洒下一层柔和的光晕。侧脸线条清晰而安静。
和视频里、照片里一样,却又如此不同。她是真实的,有温度的,存在于这个物理空间里。
这一刻,所有的恐惧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世界安静下来,只剩下我擂鼓般的心跳,和视线里那个专注的身影。
我推开了门。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似乎被惊动,抬起头,目光越过不大的空间,准确地捕捉到了站在门口、像根木头一样僵硬的我。
她的眼睛里,瞬间漾开了一种极其温柔、带着惊喜和安抚的笑意。没有惊讶,没有审视,只有一种“你来了”的平静接纳。
她对我微微点了点头,用眼神示意她对面的空位。
我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挪动着几乎不听使唤的双腿,走到那个位置,坐下。动作僵硬得像个提线木偶。
“你来了。”她的声音响起,比耳机里听到的更加真实、温润,像一股暖流,缓缓包裹住我紧绷的神经。
我低着头,不敢看她,手指紧紧攥着衣角,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极小幅度地点了点头。
“我帮你点了海盐芝士拿铁,听说味道不错。如果不喜欢,可以换别的。”她继续说道,语气自然得像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见面。
我依旧沉默。羞愧感开始蔓延。看啊苏晴,你还是这样,连一句完整的“谢谢”都说不出口。
就在我几乎要被自我厌弃淹没时,一只骨节分明、温暖的手,轻轻将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推到了我面前。
白色的瓷杯,上面有细腻的拉花,奶泡绵密。海盐芝士的咸香混合着咖啡的醇厚气息,幽幽地飘入鼻腔。
“没关系,不想说话就不用说。”她的声音很轻,带着笑意,“看看窗外,或者发发呆,都可以。这里的阳光很好。”
我怔住了。
她没有试图找话题打破沉默,没有因为我的失态而流露出任何不耐。她只是……为我点了一杯咖啡,然后给了我一个可以安静存在的空间。
就像姜医生的诊疗室。就像她邮件里承诺的,“不聊天也可以”。
紧绷的弦,悄然松弛了一分。
我小心翼翼地,用冰凉的指尖,触碰了一下温热的杯壁。暖意顺着指尖,一点点蔓延开来。
我依旧没有抬头,没有说话。但我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蜷缩得不是那么厉害。
目光,偷偷地、极其缓慢地,从桌面,移向窗外。
阳光透过玻璃,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行人匆匆,车流不息。但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温柔。
我端起咖啡,极小口地抿了一下。咸甜的芝士奶盖混合着微苦的咖啡液,口感层次丰富,意外地……好喝。
一股暖流,从喉咙滑入胃里,驱散了些许寒意和绞痛。
我依旧沉默着。
林夕也没有再说话。她拿起手边的一本书,安静地翻阅着。偶尔,她会端起自己的咖啡喝一口,目光掠过窗外,或者……极其自然地,落在我低垂的头顶上。
那目光没有侵略性,没有审视,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我们就这样,坐在午后的咖啡馆里,隔着一个小小的圆桌,一个沉默地看向窗外,一个安静地看书。
没有言语的交流。
但空气里,却流动着一种比以往任何邮件、任何视频通话都更加真实、更加紧密的联结。
我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像一团稳定而温暖的光源,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而她,似乎也能接纳我所有的沉默和笨拙。
这种“被允许存在”的感觉,像甘霖一样,滋润着我干涸龟裂的心田。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与人共处一室,可以不必伴随着撕心裂肺的恐惧和想要逃离的冲动。原来沉默,也可以不是尴尬和痛苦的代名词。
原来,靠近一个人,感受她的气息和温度,是如此的……让人安心。
时间在静谧中流淌。
当我杯中的咖啡渐渐见底,窗外的阳光也开始变得柔和时,我竟然……生出了一丝不舍。
林夕合上书,看向我,眼神依旧温柔:“要走了吗?”
我迟疑了一下,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
她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招手叫来服务员结账。
走出咖啡馆,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我下意识地缩了缩肩膀。
“我送你回酒店吧,不远。”林夕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我猛地抬头,看向她。她也正看着我,眼神清澈而坦荡,没有怜悯,没有施舍,只有自然的关切。
拒绝的话在嘴边盘旋,最终却没有说出口。
我再次点了点头,声音轻得像叹息:“……谢谢。”
我们并肩走在回酒店的路上。依旧沉默居多,但气氛不再凝滞。她会偶尔指一下路边的某种植物,或者评论一句天气,语气随意而自然。
我大部分时间只是听着,偶尔用点头或极简的音节回应。
但心口那片常年冰封的区域,仿佛正被这傍晚的风、这并肩而行的沉默、这真实存在的陪伴……一点点地吹开裂缝,透进微光。
走到酒店楼下,我停下脚步。
“……谢谢。”我又说了一遍,依旧不敢看她的眼睛。
“不客气。”她微笑着,“下次……如果还想喝咖啡,或者只是坐坐,可以随时给我发邮件。”
下次。
还有下次。
我的心,因为这个词,轻轻地、颤动着,跳了一下。
我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快步走进了酒店大堂。
直到回到房间,关上门,背靠着门板,我才允许自己大口喘息。脸颊滚烫,心脏依旧跳得很快。
但这一次,不再全是恐慌。
还有一种……陌生的、轻盈的、像气泡一样不断上涌的感觉。
我走到窗边,看向楼下。林夕还站在原处,似乎抬头望了一眼我的窗口,然后才转身,步履从容地消失在暮色中。
我看着她离开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
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咖啡杯的温热。
心里,却像是被那隅角咖啡馆的午后阳光,彻底照亮了。
病情是否好转,尚不可知。
但世界,似乎因为一个人的靠近,而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抗拒了。
而此刻,走在暮色中的林夕,嘴角也噙着一抹释然而温柔的笑意。
她知道,今天这场沉默的咖啡之约,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不是对她,而是对苏晴。
她看到了苏晴的挣扎,也看到了她最终迈出的那一步。她看到了她指尖触碰咖啡杯时细微的颤抖,也看到了她望向窗外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近乎平静的柔和。
这就够了。
星光虽遥,但轨迹已开始交汇。
她愿意,用所有的耐心和温柔,等待下一次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