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新婚燕尔是知己亦是爱侣
作品:《夫君清冷禁欲?主母想跟您和离很久了》 大婚次日,天光微亮。
书锦艺便醒了过来,多年的生物钟让她无法贪睡。她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萧辞那张放大了的俊脸。
他睡得很沉,没有了平日里那种生人勿近的冷硬,眉眼舒展,呼吸均匀,像个卸下了所有防备的孩子。
书锦艺忍不住伸出手,指尖轻轻地,描摹着他深刻的轮廓。从高挺的鼻梁,到削薄的嘴唇。
这便是她的丈夫了。
这个念头,让她的心底泛起一阵奇异的,混杂着甜蜜与安心的感觉。
似乎是察觉到了她的触碰,萧辞长长的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平日里锐利如鹰的眸子,此刻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惺忪,望向她时,满是化不开的温柔。
“醒了?”他的声音带着清晨时特有的沙哑,格外性感。
“嗯。”书锦艺想把手收回来,却被他一把抓住,放在唇边,轻轻吻了一下。
她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
虽然两人已是夫妻,但如此亲昵的举动,还是让她有些不适应。
萧辞看着她羞赧的模样,心情大好,忍不住低笑出声,将她又往怀里揽了揽。
“再睡会儿?”
“不了,该起身了。”书锦艺摇了摇头,“今日还要入宫,向陛下和太后谢恩。”
“不急。”萧辞却不肯放手,下巴在她发顶蹭了蹭,像只餍足的大猫,“我已让青枫去宫里递了话,说你我昨日劳累,今日晚些再去。”
书锦艺听他把“劳累”两个字咬得格外重,脸更红了,轻轻捶了他一下。
“没个正形。”
萧辞抓住她的小拳头,笑意更深。他喜欢看她这副娇羞的模样,褪去了平日里的冷静和端庄,多了几分寻常女子的娇憨,让他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两人又在床上腻歪了一会儿,才终于起身。
用过早膳,萧辞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书房处理公务,而是牵着书锦艺的手,在王府的后花园里散步。
冬日的园子,虽然有些萧索,但几株腊梅却已悄然绽放,在寒风中送来阵阵清香。
“我已下令,将原先你城东那处宅邸与王府之间的几条巷子都买了下来,准备打通,将两处园林连成一体。”萧辞一边走,一边说道,“以后,你想回自己那边住,或是想去仁心堂,都方便。”
书锦艺心中一暖。这个男人,总是这样,不动声色地,就为她安排好了一切。
“王爷费心了。”
“现在还叫王爷?”萧辞停下脚步,挑眉看她。
书锦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又是一热,有些不自然地改口:“夫……夫君。”
这两个字,她说得有些磕磕绊绊,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萧辞却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像是被灌满了蜜,甜得发腻。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握着她的手又紧了几分。
“对了,”书锦艺想起一事,说道,“昨日婚礼上,我见何御史家的夫人,脸色似乎不太好。我听说,何御史最近在朝上,因为盐铁专卖的新政,跟户部的几位大人,闹得有些不愉快。”
盐铁新政,是萧辞为了充盈国库,打击地方豪强私自买卖而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何御史为人刚正,自然是全力支持。但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新政动了不少人的蛋糕,推行起来阻力重重。
萧辞没想到她连这个都注意到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户部那几个老家伙,是前朝留下的,盘根错节,总想着倚老卖老。我正准备找个由头,敲打敲打他们。”
“敲打怕是不够。”书锦艺摇了摇头,“我倒有个想法。”
“哦?说来听听。”
“盐铁专卖,利在国家,但若是一刀切,地方上恐会怨声载道。不如,我们换个法子。”书锦艺的思路很清晰,“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官方的‘盐铁司’,由朝廷控股,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入股。这样一来,那些地方上的大商贾,从新政的抵制者,就变成了参与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全力支持盐铁司,我们便能借他们的手,去打压那些不听话的地方豪强。”
“而且,”她补充道,“我们可以将盐铁司每年盈利的一成,直接划拨给地方官府,用于当地的民生建设,比如修桥铺路,兴修水利。如此,地方官府也能得到实惠,推行新政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萧辞静静地听着,眼睛越来越亮。
他之前只想着如何用强硬手腕推行下去,却没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怀柔的方式,将敌人变成朋友。
让利于商,让利于官,最终,利归于国。
书锦艺的这个法子,釜底抽薪,却又润物无声,实在是高明!
“锦艺,你……”他看着自己的妻子,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好。他只觉得,自己是捡到宝了。
她不仅是他心爱的女人,更是他志同道合,可以并肩指点江山的知己和战友。
“我怎么了?”书锦艺看他一脸震惊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你该去做户部尚书。”萧辞由衷地说道。
书锦艺被他逗笑了:“我可没那个本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就是纸上谈兵,给你出出主意罢了。”
“你的主意,胜过千军万马。”萧辞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道,“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早朝,我便提出成立盐铁司。”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午后,书锦艺换了一身寻常的衣裳,便准备出门。
“去哪儿?”萧辞正在看兵部的文书,见她要走,下意识地问道。
“去仁心堂看看。”书锦艺答道,“总号那边正在装修,还有义学的选址,都得我去盯着。”
萧辞放下文书,站起身:“我陪你去。”
“不用了,”书锦艺笑着摇了摇头,“你忙你的,我带着碧螺和护卫就行。再说了,你一个大大的摄政王,跟着我去药铺,像什么样子。”
萧辞想了想,也是。他若跟着去,怕是整个仁心堂都要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那……早些回来。”他有些不舍地说道。
“知道了,管家公。”书锦艺笑着应下,转身离去。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萧辞才重新坐下,可手里的文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了。
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仁心堂总号。
朱雀大街上,一座三层高的楼阁,已经搭起了脚手架,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书锦艺到了现场,先是仔细询问了工程的进度,又亲自查看了图纸,对一些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她的专业和认真,让负责工程的管事和工匠们,都暗暗佩服。
“东家!”
“书夫人!”
药铺里的伙计和来看病的百姓,见到她来,都热情地打着招呼。
没有人叫她“王妃娘娘”。
大家心里都清楚,虽然她嫁给了摄政王,但她依旧是那个心系百姓,创办了仁心堂的“书夫人”,是给他们发工钱,让他们有活干的“东家”。
书锦艺也更喜欢这样的称呼。这让她觉得,自己依旧是自己,并未因身份的改变而失去什么。
她处理完总号的事情,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城郊,去查看几处备选的义学地址。
一直忙到傍晚,才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回到了王府。
刚一进门,便看到萧辞正站在院子里的腊梅树下,似乎已经等了许久。
看到她回来,他立刻迎了上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披风,又递过来一个暖手炉。
“回来了?冷不冷?”
“还好。”书锦艺接过暖手炉,感觉一股暖意从手心,一直传到了心底。
“晚膳已经备好了,都是你爱吃的。”他牵起她的手,朝着用膳的花厅走去。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书锦艺看着身旁这个高大的男人,看着他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关切,心中忽然觉得,或许,这便是嫁给一个人的,最好的模样。
他给你至高无上的荣耀,也给你随心所欲的自由。
他与你共商国是,也为你洗手作羹汤。
他懂你的雄心壮志,也心疼你的奔波劳累。
这样的婚姻,不是牢笼,而是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