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唐皇帝令

作品:《天幕:都亡国之君了还有说法?

    一望无际的茫原上,瑟瑟风过,草原十八部的驻军营地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


    大营里,颉利正喝着美味的羊奶酒看着眼前婀娜的舞女身姿。


    脑海中却在思索着要怎么勒索唐朝。


    “报!”


    “南岸出现了七个人,领头的是他们的皇帝。”


    “皇帝?”


    “是李世民来了?”


    颉利失神了,手中的酒洒了一地的白浆都没注意到。


    李世民怎么亲自来了?


    这剧本好像有些不对啊。


    画面一转,李世民策马傲立,与北岸的颉利遥遥相对。


    “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崭新的大唐!”


    颉利高抬着下巴,用鼻孔说话,态度极其散漫,语气轻蔑道:


    “新唐朝又能怎么样?”


    “新的朝代不会毁弃旧的盟约。”


    李世民神情淡漠道:“每年给你们的绸缎和粮食,我要继续给你们!”


    颉利嘴巴一弯,傲道:“如果我不再遵守盟约呢?”


    话落,落后李世民一个身位的长孙无忌手做弓状放在嘴里直接吹哨。


    “咻咻!”


    在南岸的丘坡后,大量的玄甲军士卒悍然出现。


    尉迟敬德策马立住,朝着玄甲军方向大笑道:“哈哈哈哈,你们都来吧!”


    更多的唐军士卒出现在原野上,全都是披甲持锐,身上的杀气仿佛凝成了实质。


    颉利的瞳孔极剧的收缩,你来真的啊?


    我南下办点事,不应该是我嚣张吗?


    这阵势,咋搞的像是你在勒索我一样?


    颉利心中顿时慌了起来,怀疑自己得到的情报错误,莫非唐廷没有内讧,精锐兵马也早都做好了准备。


    “咚咚咚~”


    伴随着战鼓声的擂动,越来越多的甲胄整齐的唐军出现。


    “可是我既然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


    颉利怕了,开始主动递台阶。


    李世民轻轻道:“我们重新定个盟约。”


    “我给你,你想多要的东西。”


    年轻的皇帝话至此顿了下,眼神凝重深呼了一口气,语调稍显凌厉:“你要遵守新的盟约。”


    “明天便桥上,我们斩白马盟誓!”


    “好!”


    颉利想也没想,一口答应。


    次日的便桥上,双方人都到齐后,斩白马立新约。


    颉利率领着突厥大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走了。


    镜头落在了孤身一人望着突厥大军的李世民身上,他的眉眼中凝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直至太阳将落,落日的余霞铺满了天际。


    看着早已经没人的对岸,李世民轻声自语:“等着吧,后会有期。”


    “用耻辱换来了几年的和平,你觉得值吗?”


    “值!”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房玄龄目光坚定,不疑道:


    “有了这几年时间,我们才有了治理国家的机会。”


    日暮垂落,画面上,仅余下李世民凌然傲立于红日下的背影。


    「贞观初年,李世民励精图治致力于恢复隋末以来疲敝的诸夏。」


    “这里是汉朝的上林苑,那是昔年皇室的别苑。朕不让他们修园林,不让他们挖池塘,让你们专心致志练习骑马、格斗、射箭!”


    李世民一身劲装,走在接受训练的士卒面前。


    “现在表面上看太平无事,实际上草原十八部随时都会来,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现在我是你们的教头,草原十八部来了,我就是你们的统帅。”


    “你们,就是我的卫士!”


    校场上的唐军士卒皆沉稳而立,齐声高呼:“愿誓死追随陛下!”其声如洪钟,响彻天地之间,久久不散,士气如虹!


    「面对草原十八部的侵扰,李世民却没有拿刚到手的江山和长安百姓的性命去赌。」


    「他仅率六骑便御驾亲征,于渭水河畔拦下了突厥的十万大军。」


    「李世民单刀赴会直面颉利可汗,与其斩白马盟誓,选择用一时的耻辱换来大唐长久的发展空间。」


    「但在李世民的心中,此举实乃为盛唐之污点,天策上将这辈子最大的耻辱!」


    「他必须要用颉利的那颗脑袋来洗刷!」


    天幕上画面悠悠一转。


    大唐的文武群臣分列两侧,神色皆是庄严肃穆。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眼眸充满了几凝为实质的杀气,一脸不爽的表情怒道:


    “朕要看着颉利亲自到我面前投降!”


    ......


    “大唐皇帝令!”


    “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


    “命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


    “命灵州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


    “命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武道行军总管。”


    “合军十万,由李靖总领,准备与草原十八部决战!”


    天幕下的古人们听这段诏令听得热血沸腾,激动的溢于言表,好想自己也跟着嗷嗷上。


    奇怪,一个太监用尖细的嗓子在宣旨,怎么听得我这么上头?


    各朝的古人们被李世民六骑对十万军的风采所折服,尤其是宋朝的古人们,抱以极为敬仰的态度全程认真观看。


    说白了,对自己皇帝都没有这种态度过。


    历朝以来,对大唐批判和赞美最多的恰恰也是他们。


    所谓爱恨交加莫过于此。


    “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居然亲涉敌前,好大的胆魄啊!”


    “切,我朝真宗陛下也敢!”


    “他不是被寇老西绑架过去的吗?”


    “放肆!一国之君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是将天下臣民视为儿戏!”


    “儿戏?那贞观之治可是假的?我大宋何时能有贞观盛况?”


    “唐太宗有甚好崇拜的?兵戈不断,战事频繁,这是对天下人的剥削,这是对万民的残害!”


    “呵!傻波一,懒得与你这愚昧的腐儒生争辩。”


    眼见自己被骂被驳,老儒生气得跳脚,追道:“武夫误国,侠以武乱禁,跟你们这群榆木百姓说不懂,说不懂啊!”


    “还是圣人说的好,小民就是没见识,民可使由之也!”


    周围人听着那老儒生在那自语的指桑骂槐,个个极为嫌弃的躲开,霎时他的周围就成了真空地带。


    这时,人群里不知谁突然来了一句:“怪不得一辈子秀才都考不上!”


    “呸!老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