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文学大师马甲暴露
作品:《被沈家抛弃后,真千金她马甲炸翻全球》 每一份证据都带着冰冷的重量,狠狠砸在那些跟风狂欢的脸上。
舆论瞬间发生一百八十度逆转,比之前更加猛烈。
“我的天!沈北栀居然疯到这种地步了?
都进精神病院了还不忘害人?真是死不悔改!”
“林婉这白莲花装得我差点信了!
背后竟然这么恶毒!
简直是蛇蝎心肠!”
“原来阮糖才是真学霸+受害者!
被这么污蔑还能这么沉得住气!”
“商总威武!
这反击太硬核了!直接走法律程序,让造谣者付出代价!”
沈北栀在警局接受问询时,面对摆在面前的铁证,情绪彻底崩溃,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
言语混乱地诅咒着阮糖和所有人,最终被警方强制带回精神病院,实施最高级别的监管,彻底社会性死亡,再无兴风作浪的可能。
林婉则因参与诽谤和伪造证据,情节严重,被依法刑事拘留,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她精心维持的柔弱形象彻底粉碎,前途尽毁。
风波以作恶者自食恶果告终。
为了彻底让阮糖散心,转换心情,阮砚秋极力邀请她作为亲友,陪同自己参加那档以格调高雅、嘉宾权威著称的顶尖文化访谈节目,《文学的星空》。
录制现场,灯光柔和,布置充满了书香气息。
气氛最初融洽而友好,主持人谈吐不凡,引导着话题。
阮砚秋作为年轻有为的文化产业投资人,见解独到,侃侃而谈。
直到那位自视甚高、以“国学大师”自居的赵铭远开始发言。
他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语调高昂,很快将话题带向对现代文学的全面否定,言辞激烈地称其为“文化垃圾”“精神鸦片”。
随后,话锋一转,刻意将矛头引向“某些靠运气和炒作出名的新生代,缺乏真正的文化底蕴和沉淀”,其意所指,昭然若揭。
阮砚秋眉头微蹙,试图以更理性的角度进行辩驳,却被赵铭远用几句刁钻冷僻的古文典故生生噎住,现场气氛顿时有些凝滞。
主持人经验丰富,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从台下拿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小说:
“各位老师,争论暂且放一放。
我手里这本,是近期现象级、横扫各大图书榜单,但作者‘唐诗’身份一直成谜的史诗小说《山河图》。
我们节选了一段,不如请赵大师品评一番,看看这部备受年轻人推崇的作品,是否具备您所说的‘底蕴’?”
大屏幕上打出了《山河图》的片段,文字苍劲磅礴,将历史烟云与个体命运交织,气象万千。
赵铭远接过话筒,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几行,脸色微微变了。
这文字的气象与深度,立意与格局,远远超出了他惯常批判的那些“浅薄”之作,其蕴含的史学功底和哲学思辨,甚至让他都感到一丝心惊。
他支支吾吾,“这个……文字嘛,尚可,有点巧思……但格局,嗯,格局……”
他“格局”了半天,脸憋得有些红,却始终说不出切中肯綮的批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主持人无奈,目光在台下扫过,最终落在了安静坐在亲友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阮糖身上,半是玩笑半是救场地说道:
“看来赵大师需要点时间斟酌。砚秋,不如让我们现场的年轻朋友也谈谈感受?
阮糖小姐,冒昧请问,你能试着接一下这段《山河图》的意境吗?
或者,简单点评一下?”
刹那间,所有镜头和全场目光,如同聚光灯般,瞬间聚焦在阮糖身上。
阮砚秋担忧地看向妹妹,生怕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刁难感到不适。
阮糖缓缓抬眼,目光平静如水,先是给了三哥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淡然扫过台上脸色已然有些难看的赵铭远。
她站起身,身姿挺拔如竹,并没有去看大屏幕上的提示文字,只是微微垂眸,似在沉吟。
紧接着,清越而沉稳的声音响起,一段更为磅礴大气、意蕴深远的续写,如同山涧溪流,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不仅完美契合了《山河图》原文沉郁顿挫的风格。
其思想深度和对历史脉络的把握,甚至隐隐有超越原文的迹象!
这还没完,她随即对《山河图》的创作背景、核心思想隐喻、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进行了精准到近乎可怕的点评。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
整个演播厅鸦雀无声,连台上的专业评论家和主持人都听得怔住,沉浸在她所描绘的文学图景之中。
赵铭远目瞪口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涨成了难看的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砰”的一声轻响,演播厅的大门被猛地从外面推开!
一位穿着高级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情却激动万分的中年男人,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几乎是冲了进来。
他目光急切地扫过全场,最终牢牢锁定了台下刚刚坐下的阮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她的面前,因为激动,声音都带着明显的颤抖,他大声喊道:
“‘唐诗’老师!
天呐!真的是您!
我们出版社找您找得好苦!
邮件发了无数封,电话都快打爆了!原来…原来您就是山河图的作者,‘唐诗’本人!”
全场死寂。
落针可闻。
随即,如同滚雷炸响,整个演播厅被巨大的哗然与惊呼淹没!
#阮糖唐诗#!
#救世主竟是文坛大神#!
#山河图作者掉马#!
热搜彻底引爆,服务器一度瘫痪!
曾经那些嘲讽阮糖“草包”“靠家族”“不学无术”的言论,此刻被无形的手掌狠狠扇回,脸被打得肿无可肿。
文学界几位德高望重的泰斗纷纷公开撰文盛赞:
“阮糖小姐之才,如明珠蒙尘,今终放光华,乃我文坛百年不遇之奇才!幸甚!”
阮糖站在聚光灯下,承受着无数震惊、钦佩、探究的目光,神情却依旧平静,仿佛这惊天动地的事情,于她而言,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但实力与才华,终将穿透一切迷雾,让世间宵小,黯然闭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