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话线的两端
作品:《〔美娱〕弦上的十六年》 夏令营结束后的头几天,奥萝拉的生活回归了固有的节奏。诺亚家位于洛杉矶西区安静的别墅里,充满了书籍、乐谱和从世界各地带回的纪念品所带来的宁静气息。她每天会花几个小时在琴房练习,阅读母亲推荐的文学著作,或是整理夏令营期间积累的音乐灵感。
然而,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期待感,像一缕纤细却坚韧的丝线,缠绕在日常的平静之下。而这一切,都围绕着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展开。
他会不会打来?
这个念头有时会毫无预兆地闯入她的脑海。她试图用理性分析:那可能只是夏令营氛围下短暂的意气相投,离开那个特定环境,火花或许就会熄灭。他们只是两个偶然相遇的青少年,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
但每当她想起那双如同加州晴空般湛蓝、充满毫不掩饰的热忱的眼睛,想起他谈论戏剧冲突时手舞足蹈的样子,想起他对自己那段粗糙旋律雏形精准的“情绪感知”,那份理性的分析便显得有些苍白。他像一阵突如其来的、温暖而嘈杂的风,吹皱了她沉静心湖的一池春水。
周二午后,阳光透过琴房高大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奥萝拉正在尝试为新歌的副歌部分加入更复杂的弦乐构思,铅笔在五线谱上划出流畅的线条。电话铃声从客厅传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她的心跳,毫无缘由地,漏跳了一拍。手指停在琴键上方。
母亲埃莉诺在客厅接起了电话。奥萝拉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乐谱上,但耳朵却不自觉地捕捉着客厅里的动静。
“你好,这里是诺亚家。”
“……是的,她在。请稍等。”
脚步声靠近琴房门口。
“奥莉,”埃莉诺推开门,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温和的笑意,“你的电话。是一位叫莱昂纳多的年轻人。”
“来了!”
奥萝拉感到自己的脸颊微微发热。她放下铅笔,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表情恢复一贯的沉静,才起身走向客厅。
“谢谢,妈妈。”她接过听筒,声音平稳。
埃莉诺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微笑着转身离开,体贴地替她带上了客厅的门。
奥萝拉将听筒贴近耳边。“你好?”
“嗨,奥莉,我是莱昂纳多。”他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比现实中听起来略微低沉一些,带着一点显而易见的紧张,但那份熟悉的活力几乎要穿透电话线,“从夏令营……没打扰你吧?”
“没有。”奥萝拉靠在放电话的边柜上,手指无意识地缠绕着螺旋状的电话线,“我正在……整理一些乐谱。”
“太好了!我就怕你在忙正经事。”他松了口气,语气瞬间变得轻快起来,“我回家这两天,脑子里一直循环着《回响》的旋律!我昨天晚上看剧本的时候,突然想到,如果在前奏部分加入一点……嗯,类似心跳声的节奏?很轻,但是持续的那种,会不会更能营造出那种宿命降临前的紧张感?”
他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他的新想法,语速很快,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奥萝拉静静地听着,原本那一丝紧张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被点燃的创作欲。他的想法依旧跳跃,甚至有些天马行空,但偏偏又一次奇异地触动了她。
“心跳声……”她沉吟着,目光投向琴房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架斯坦威钢琴,“用低音区的持续音,配合非常轻微的打击乐模拟脉搏?或许……可以试试。”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莱昂纳多在电话那头兴奋地附和,她几乎能想象出他此刻手舞足蹈的样子,“奥萝拉,你总能明白我在说什么!这太酷了!”
他们就这样,隔着城市的距离,通过一根电话线,重新连接起了那个在夏令营后台开始的、关于音乐与戏剧的对话。莱昂纳多会哼唱他想到的、破碎的旋律片段,描述他看过的某部电影里让他震撼的配乐;奥萝拉则会用专业的术语将他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在钢琴上即时弹出几个和弦来验证他的想法,或者提出更系统性的修改建议。
通话结束时,窗外已是夕阳西下。奥萝拉放下听筒,才发现自己的手指因为长时间紧握电话线而有些发麻,脸颊也因为持续的微笑而微微发酸。
她回到琴房,看着摊开的乐谱,感觉那些黑色的音符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那个叫李奥的男孩,他的声音,他的热情,他那些看似不着边际却总能切中要害的想法,像一种独特的催化剂,让她的创作过程变得前所未有的生动和……愉悦。
一种模糊的认知在她心中清晰起来:这通电话,不仅仅是对一个旋律的探讨,更是一个确认。确认夏令营后台的共鸣并非偶然,确认他们之间那条由艺术编织的纽带,比想象中更为坚韧。
埃莉诺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琴房,看着女儿明显比平时明亮的眼眸和唇角尚未完全消退的柔和弧度,将牛奶放在桌上。
“看来聊得很投入?”母亲的声音带着温柔的调侃。
奥萝拉接过牛奶,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她没有否认,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低头抿了一口牛奶,试图掩饰那再次爬上脸颊的热度。
“是那天和你聊天的男孩吧,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埃莉诺观察着女儿的反应,“充满激情,像一团……未经雕琢的火焰。”
奥萝拉抬起头,看向母亲。埃莉诺的黑眸要比她的更深邃,带着洞察和理解。“是的,”奥萝拉轻声承认,“他……很不一样。”
如何不一样?她暂时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但他带来的那种感觉,如同在规整的五线谱上,突然闯入了一个不和谐却充满张力的音符,打破了她固有的节奏,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令人心悸的创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