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度量衡疑云

作品:《秦镜·镜中熵

    腊月将至,关中各地官仓开始年终盘点的消息,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咸阳宫中激起惊涛骇浪。


    “荒谬!”嬴政将一卷竹简重重摔在案上,玄衣纁裳无风自动,“三郡官仓,竟有半数账实不符!朕的新制度量衡,都量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李斯俯身拾起竹简,眉头紧锁:“陛下息怒。账目显示,频阳郡短缺粟米三千石,上党郡短缺麻布五百匹,太原郡的铁器账目更是混乱不堪...”


    “吴柒呢?”始皇猛地转身,冕旒玉珠激烈碰撞,“他不是向朕保证,新制标准器已分发各郡,绝无差错吗?”


    殿外寒风呼啸,吴柒正快马加鞭赶赴频阳。与他同行的除了嬴疾,还有将作少府麾下的三名精通度量衡的工匠。


    “特使,这是今早刚从频阳送来的标准铜斗。”嬴疾递过一个精致的铜器,“与我们留存的母器核对过,分毫不差。”


    吴柒接过铜斗,指尖抚过斗沿上刻着的“大秦标准·频阳甲三”字样。铜器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工艺无可挑剔。


    “器没问题,”吴柒眉头深锁,“问题必定出在人身上。”


    频阳官仓外,郡守张苍早已等候多时。这位以精明干练著称的官员,此刻却面色灰败,官袍下摆沾满泥渍。


    “下官失职!”张苍刚要行礼,被吴柒一把扶住。


    “先进仓查验。”


    官仓内,堆积如山的粮袋整齐码放,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仓监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特使明鉴,下官每日都按新制核验,绝无差错啊...”


    吴柒不答,径直走到粮堆前,随手拎起一袋粟米。手感明显偏轻。他拔出随身匕首,划开麻袋——霉变的粟米混杂着沙土簌簌落下。


    “开仓!”吴柒厉声道,“全部打开!”


    随着一袋袋粮食被倾倒出来,仓内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明显受潮的粟米、掺了沙土的黍米、甚至还有装满泥土的粮袋...


    “好一个绝无差错!”嬴疾一脚踢翻跪地的仓监,“三千石粮食,就是这样没的?”


    张苍面如死灰:“是下官失察...可是特使,所有出入库记录都经过标准器核验,这...”


    吴柒突然抬手打断:“把你们平日用的标准器都取来。”


    当十余件形制各异的“标准器”摆在面前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这些铜斗、铜升外观与真品极其相似,但细看就能发现微妙的差别——斗壁稍厚,容积略小。


    “好精巧的手段。”吴柒拿起一个仿制的铜斗,“用这种器具收粮,每石能多收三升。发放时再用真器,一来一去...”


    他命人取来清水实测。果然,仿制器每斗比标准器少了半合。积少成多,三千石粮食的亏空正是这样产生的。


    “说!”嬴疾揪住仓监的衣领,“这些假器从何而来?”


    仓监抖如筛糠:“是...是郡府工曹统一发放的...”


    张苍猛地抬头:“不可能!工曹的标准器都是我亲自验收...”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顿住,脸色变得惨白。显然,工曹内部也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调查如同剥笋,一层层揭开惊人的黑幕。不仅频阳,上党、太原等郡都发现了类似情况。更令人心惊的是,查获的仿制标准器工艺精湛,绝非寻常工匠所能为。


    “是军工作坊的手艺。”老工匠仔细查验后断定,“您看这铜器的配比,这打磨的工艺,只有官坊才有这样的水准。”


    吴柒心中一震。若连制造标准器的机构都不可信,这套系统该如何维系?


    当晚,频阳郡守府灯火通明。吴柒对着各地送来的调查报告,久久不语。


    “特使,已经查实了。”嬴疾低声道,“涉案的工曹官员供认,他们受咸阳某个大人物的指使。每次新器发放,都会暗中替换一部分...”


    “哪个大人物?”


    “他...他不敢说。”


    吴柒走到窗前,望着咸阳方向。都城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仿佛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明日回咸阳。”他轻声道,“这件事,必须彻查到底。”


    张苍忧心忡忡:“特使,若是牵连太广...”


    “正因为可能牵连太广,才更要查个水落石出。”吴柒转身,目光如炬,“度量衡是新政的基石。若是连基石都被蛀空,大厦将倾不过旦夕之间。”


    窗外忽然飘起雪花,这是今冬第一场雪。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试图掩盖世间的污浊。但吴柒知道,有些东西,是永远掩盖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