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劳工之心
作品:《秦镜·镜中熵》 时近深秋,灵渠工地上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水泥筑就的渠坝整齐坚固,滑轮组在采石场与工地间往来不绝,运送着石料。更令人惊奇的是,劳工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日清晨,吴柒与张苍一同巡视工地。所到之处,劳工们无不放下工具,恭敬行礼,眼中透着由衷的感激。
“特使您看,”张苍指着正在用餐的劳工们,“按您的吩咐,如今每日两餐,必有一顿见荤腥。郡库调来的棉衣也已分发到位。”
只见劳工们围坐在新搭建的草棚下,捧着热气腾腾的粟米饭,碗中可见咸肉丁。虽然算不上丰盛,但比起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已是天壤之别。
更让张苍惊讶的是工地的整洁程度。按照吴柒制定的规章,每个工区都设有固定的饮水点和厕所,垃圾统一处理。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景象一去不返。
“特使!特使!”
一个稚嫩的呼声传来。吴柒回头,见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捧着个木碗跑来。
“这是俺娘今早送来的枣子,”少年腼腆地将碗递上,“俺爹在工地上干活,前些日子病了,多亏特使派的医官给治好了。娘说,一定要让特使尝尝咱家的枣子。”
吴柒接过木碗,见里面盛着红彤彤的干枣。他拈起一颗放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开。
“你爹现在身体如何?”
“好多了!如今在轻工区编草绳,一天还能挣三十钱呢!”少年兴奋地说,“等渠修好了,俺家就能用渠水浇地,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望着少年欢快跑开的背影,张苍不禁感叹:“民心如水,载舟亦能覆舟。下官为官多年,今日方知此理。”
正说着,前方传来一阵整齐的号子声。但见数十名劳工正在用滑轮组吊装闸石,动作协调有序,丝毫不显吃力。
老工师看见吴柒,急忙迎上来禀报:“特使,按现在的进度,至少能提前三个月完工!劳工们听说工期提前,还能领到额外赏钱,干劲十足啊!”
然而这番景象,却让某些人很是不快。
李公公站在远处高地上,冷眼看着工地上的繁忙场面,对身边小太监吩咐:
“去,查查这些劳工的赏钱从哪里出。还有,那个特使如此收买人心,究竟意欲何为?”
小太监低声应诺,悄声退下。
当日下午,嬴疾匆匆来找吴柒:
“特使,发现几个形迹可疑之人,在工地上四处打听赏钱和用工的事。要不要......”
吴柒摆手制止:“不必打草惊蛇。我们的账目清清楚楚,所有开支都有据可查。陛下既授予我全权,这些小事不必理会。”
他沉吟片刻,又道:“不过,民心初定,最忌流言。嬴疾,你去安排一下,让各工区选出的劳工代表,明日来大帐议事。”
次日,二十余名劳工代表忐忑不安地来到特使大帐。他们大多是各工区推选出来的老实人,从未与如此高官对坐交谈过。
吴柒让众人坐下,温声道:“今日请诸位来,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这灵渠修好后,诸位有何打算?”
代表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那个曾经跪地哭诉的老劳工鼓起勇气:
“特使大人,不瞒您说,咱们这些民夫,就盼着渠修好后回家种地。若是......若是能分到渠边的田地,那就更好了。”
“对!有了水浇地,再也不怕旱灾了!”
“咱要求不高,能养活一家老小便知足。”
吴柒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待众人说完,他正色道:
“诸位放心。陛下仁德,已然下旨:凡参与修渠的民夫,每户可优先租种渠边官田三十亩,头三年赋税减半。”
帐中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激动的议论声。代表们个个喜形于色,有人甚至激动得抹起眼泪。
“陛下万岁!特使恩德!”
老劳工颤巍巍地又要下跪,被吴柒及时扶住。
“这是诸位应得的。”吴柒郑重道,“灵渠能提前完工,全赖诸位辛勤劳作。有功必赏,乃大秦立国之本。”
消息很快传遍工地。劳工们闻讯,无不欢欣鼓舞。当天的工程进度,竟比平日又快了三成。
是夜,吴柒独自登上新建的渠坝。月光下,蜿蜒的水渠如同一条银带,贯穿原野。远处工棚区灯火点点,隐约传来劳工们欢快的歌声。
嬴疾悄无声息地来到他身后:
“特使,李公公那边又有动作了。听说他派人去查劳工的户籍,想要找出刑徒充数的把柄。”
吴柒淡然一笑:“让他查吧。我们按律行事,刑徒与民夫分开管理,待遇分明,何惧之有?”
他望着远方的灯火,轻声道:“嬴疾,你看见了吗?这些劳工要的从来不多,只是一条活路,一个希望。我们给了他们希望,他们便还我们一个奇迹。”
秋风吹过,带来工地上的欢声笑语。那曾经酝酿暴动的怨气,早已消散在带着稻香的夜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