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献上蓝图
作品:《秦镜·镜中熵》 骊山北麓的勘探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呈递至嬴政案前。结果令人震惊——吴柒依据“天书”推演所指出的几条主要地下水脉路径,以及那条关键的泄水甬道轴线,经工匠们冒着风险进行针对性钻探验证,竟有超过八成与实际情况吻合!尤其是几个被吴柒重点标注的“水脉节点”,一经揭露,涌水量远超他处,恰恰是导致陵区核心渗漏不止的元凶。
事实胜于雄辩。当将作少府与司空带着验证数据,以一种混合着敬畏与兴奋的语气禀报时,暖阁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嬴政沉默地听着,指节一下下敲击着紫檀木的案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看向静立一旁的吴柒,目光深处最后一丝因“天书”过于玄异而产生的疑虑,终于被一种近乎炽热的确认所取代。此物,并非幻术,而是真实不虚的、能洞穿山岳、厘清地脉的国之重器!
“吴卿,”嬴政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泄水甬道,便依你与‘天书’所定轴线,即刻全力开工!将作少府、司空,一应人力物力,优先调配,不得有误!”
“臣等领旨!”将作少府与司空高声应命,这一次,再无半分犹豫。
然而,吴柒却并未因帝王的采纳而松懈。他上前一步,再次躬身:“陛下,泄水甬道乃治本之策,然工程浩大,非短期可成。在此期间,陵区内已开凿之墓室、甬道,仍需有效防护,避免水汽侵蚀,损及结构。臣……依据‘天书’对当地石材、土质之分析,或可提供一临时加固与防渗之策,或能缓解眼下困局,为泄水甬道工程争取时间。”
嬴政眼中精光一闪:“讲!”
吴柒从袖中取出一卷新绘的缣帛,在内侍的协助下缓缓展开。这并非宏大的工程俯瞰图,而是一系列更为精细、具体的局部施工示意图和材料配比说明。
“陛下请看,”吴柒指向图纸,“陵区内渗水,多沿岩体裂隙与施工接缝而入。臣观现有堵漏之法,多以夯土夹碎石填塞,遇水易软化解体。臣此法,需三管齐下。”
“其一,清基引流。”他指向图中标注的细节,“于严重渗水处,并非简单堵塞,而是先沿裂隙开凿‘V’型导流浅槽,将明水引入临时排水沟,使修补面保持相对干燥。”
“其二,多层封堵。”这是蓝图的核心部分,“填塞材料,需特制。臣建议,以本地所产之黏土,混合适量煅烧过的石灰(生石灰),再加入细沙与少量……熬制过的米浆作为黏合剂,充分搅拌,形成膏泥。此膏泥具有一定的水硬性(初步的水硬性砂浆概念),干固后强度与抗冲刷能力远胜普通夯土。施工时,先以粗料混合此膏泥填塞大裂隙,再以细料混合膏泥抹平表面,形成多层防护。”
他提到了石灰和米浆,这都是秦代已有的材料,但将其系统性地组合应用作为防水砂浆,则是一种创新。这是吴柒在系统分析当地材料成分后,结合未来知识,所能提出的最符合当下技术条件的优化方案。
“其三,关键节点强化。”他指向墓室穹顶、承重柱基等关键部位的详图,“于此等要害处,除膏泥填缝外,可尝试嵌入预制的、以青铜片或致密石板制成的‘止水带’,阻隔水汽沿特定路径蔓延。”
一幅幅详尽的图纸,一条条清晰的工序,一种种就地取材、却经过优化配比的材料方案……这不再是模糊的推演方向,而是一套具备极强操作性的、完整的局部防水加固蓝图!
司空死死盯着那图纸,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他是水利工程大家,一眼便看出这套方法虽然材料朴素,但思路精巧,层层递进,尤其是那“膏泥”的设想,简直是为解决眼前困境量身定做!远比他们之前只知道一味加厚夯土或堆砌石块要高效得多!
将作少府也激动不已,这方案若能推行,立刻就能应用到当前最吃紧的几个作业面,稳住不断恶化的局势!
李斯抚须不语,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此子不仅能提出宏观战略(泄水甬道),竟还能深入到如此具体、细微的工艺层面!其背后那“天书”所蕴含的知识,究竟浩瀚到了何种地步?这已非“人才”可言,简直是……移动的“技库”!
赵高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升起。吴柒展现的价值越大,根基越稳,就越难以撼动!
嬴政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幅展开的蓝图前,目光如同最精细的尺规,一寸寸扫过那些详细的标注和图示。他不懂具体工艺,但他能看懂这其中的严谨、条理与那种将问题分解到极致、然后逐一针对性解决的强大逻辑。
这不仅是献上一份蓝图,更是献上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将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拆解成可执行步骤的强大能力。
“好!好!好!”嬴政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便依此蓝图,即刻于陵区内试行!若有效,全面推广!”
他再次看向吴柒,那目光已不再是看待一个有用的臣子,而是在审视一件足以改变帝国工程技术的……瑰宝。
“吴卿,”嬴政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自今日起,凡帝国重大工程,遇有难决之技术困局,你可凭此‘天书’,先行推演测算,直奏于朕!”
这意味着,吴柒获得了一项超然的、直达天听的“技术稽核”与“方案献策”的特权!其地位,因这份详尽而有效的蓝图,再次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