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

作品:《正攻他当场改嫁了

    在《错负修罗》的原文中有这么一段情节。


    “李重霄”被流放后,靖国周边的外族势力蠢蠢欲动,李琰借着举办寿宴的时机,向前来祝寿的铁勒诸部提出联姻。


    负责送寿礼的是铁勒可汗的大儿子合赤温,而这个据原文描述十分英武勇猛的大王子在寿宴时对柳瑜一见钟情,不要和亲的公主,要李琰把柳瑜赐给他做契兄弟。


    满朝哗然,最后联姻之事在李重津的勃然大怒下被迫中止,要不是柳瑜两边周旋靖朝险些就跟铁勒诸部翻脸成仇了。


    穿越而来的盗版李重霄在牢中回顾原文时,反复琢磨过这一段。


    很难说合赤温里是被柳瑜的主角光环下了降头导致恋爱脑急性发作,还是以此为借口搅黄李琰下降公主的打算。


    不过这件事侧面透露了一个有趣的信息,在靖朝,是有男子成婚的前例的。


    从李琰往前数几代,有一位谥号是明昌宗的皇帝干了件离经叛道的事,他立了当朝右相的嫡次子为后。


    那位右相姓周,他的嫡次子早年进宫给明昌宗做过伴读,二人青梅竹马,明昌宗对周公子一往情深,为此不惜大动干戈强行修了礼法,在后宫生造出了君后一位,也让迎娶男妻一事过了靖朝律法的明路。


    可惜好景不长,周君后入宫不过半年,便因为一场大病去了,是意外还是阴谋不好说,反正后世对此的统一说法是抑郁而终。毕竟嫁了人便绝了仕途,此生只能困于后宫。这对家学渊源,甚至曾在那一朝的科举中连中三元的周君后何其残忍。


    明昌宗也不知后悔没有,反正周君后一死他就跟着一病不起,没过两月便溘然长逝,因为没有留下子嗣,倒便宜了李琰那个旁支的先祖承继大统。


    那位走了狗屎运的继任皇帝也考虑过是否要废除可迎娶男妻的律法,但废律是件大事,需得昭告天下,从此律本身到定律之人都驳斥个彻底,所以自定律开始,新增有之,废除很少,总要给先贤们留点面子。


    更何况明昌宗一生文成武功,平过金帐汗国之乱,在位期间推行《农桑振兴疏》,开渠垦田百万顷,使百姓免于饥馑,仓廪丰实,此等利国利民之策至今仍被乡野传颂。他俯仰皆不愧万民供奉,除了死心塌地非要娶个男人搞得满朝风雨,也没真做过什么德行败坏的事。


    后面的皇帝甚至都不是明昌宗的嫡系血脉,要罗列罪过废除他立的法,于情于理都比较亏心。最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那条律法就这么放着。


    反正有明昌宗和周君后那惨痛的反面例子在那摆着,娶男妻一事,近百年来效仿者寥寥。草原上因为女子稀少,会有男子以契兄弟之名结为伴侣搭伙过日子,而在靖朝,大多的龙阳之事不过一时风月,当不得真。


    但毕竟那条律法是在的。


    这段日子李重霄思来想去,如果不把原主背后那些人弄死,李琰肯定不会放心让他活着离开京城。


    若换作原主,咬牙自戕或许还能护得亲友周全——横竖没了这位皇子主心骨,余者也难成气候。


    可李重霄拿不准这命赴黄泉能否魂归故里。他本就是稀里糊涂穿书而来,万一现实里是连夜赶剧本猝死至此,再在这边咽气,怕不是真要魂飞魄散。不到山穷水尽,他如何敢赌这一把?以前改古装的剧时,常有臣子为了避祸装疯卖傻,或者再狠心点把自己弄成个残废,没威胁了也就能苟住命了,但活着受罪对他比死了还惨,每次翻来覆去盘原文的时候,想到合赤温这段剧情,他都忍不住苦中作乐的想,要有这个机会,真想问老皇帝,能不能把自己嫁了,放过所有人一马。


    机会这不就来了。


    李重霄跪在冰冷的地砖上,仰头看着御座上仿佛被雷劈中,连胡子尖都在微微颤抖的李琰,心里忍不住嘀咕:该回神了吧,至于这么震惊吗?合赤温要娶柳瑜的时候你们不也缓过来了?


    死寂。


    绝对的死寂,仿佛连太和殿外吹过的风都凝滞了。


    “嗬……” 终于,一声极其短促、像是被硬生生从喉咙里挤出来的抽气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凝固。


    御座之上,李琰猛地站了起来!他脸色涨红,胸膛剧烈起伏,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此刻燃烧着熊熊怒火,死死地钉在李重霄身上,那目光几乎要将他烧穿,碾碎!


    “孽障!逆子!你……你竟敢……竟敢在太和殿上……胡言乱语!秽乱朝纲!辱没祖宗!” 李琰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带着明显的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硬生生挤出来的,带着血腥气,“疯了……你简直是疯了!被御牢关傻了不成?!”


    李琰的骂声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


    “嗡——!”


    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剧烈、混乱的声浪猛地炸开!不再是之前的低声议论或克制哗然,而是失控的喧哗!整个太和殿如同被投入了一锅滚油,瞬间沸腾翻滚!


    “什……什么?!嫁人?!” 一个武将模样的大汉猛地踏前一步,铜铃般的眼睛几乎要瞪出眼眶,声音洪亮得盖过了部分嘈杂,“四殿下!您……您再说一遍?!”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另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捶胸顿足,老泪纵横,“祖宗礼法!天家颜面!竟……竟沦丧至此!陛下!陛下啊!” 他朝着御座的方向扑通跪下,泣不成声。


    李重霄忍住捂耳朵的冲动,咳了一声,扬声道:“父皇,明昌圣武皇祖曾对男妻嫁娶之事立过礼法,此法至今未废,儿臣并非忤逆先祖,更不是一时冲动。儿臣一直不曾娶妻就是因为不爱女子,不愿误人终身,于公于私,都希望父皇成全儿臣!”


    李琰手指颤抖地指着李重霄:“来人!给朕把这个……这个不知廉耻、疯癫失智的孽障拖下去!立刻!马上!关回御牢!严加看管!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原本跪着的孙福又向前扑去,声音尖利地高呼。


    早等候在一旁的禁军侍卫立刻冲上前,比来时更加粗暴地架起李重霄。沉重的木枷和镣铐碰撞,发出刺耳的哗啦声。


    李重霄被架得一个趔趄,但他脸上却没什么惊恐。


    他最后看了一眼气得浑身发抖、仿佛下一秒就要厥过去的老皇帝,还有满朝文武那五彩纷呈的脸色,然后便顺从地,甚至带着点任务完成般的轻松,任由侍卫将他向外拖去。


    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是稳了。


    李重霄心想。


    如果不想应他,说一句胡闹拖下去就是了。可李琰没有。


    老皇帝这一番夸张造作的暴怒,那番“秽乱朝纲”、“辱没祖宗”的诛心斥骂,还有那个善于体察上意、适时跳出来捶胸顿足的老臣,不都是在为这件事定调吗?


    “疯癫失智”、“不知廉耻”,多么完美的标签!一旦贴牢了,他这个曾手握重兵的皇子就彻底废了,再难对东宫构成实质威胁。


    如果最后没嫁成,又怎么能砸实这个四皇子的“不知廉耻、疯癫失智”呢?


    朝堂上的众生百相随着李重霄离开的脚步一掠而过,那位在他进来时引起了自己某种身体反应的原主真爱面无表情的目送他离开,对方美貌依旧,而他不再感到后颈发寒。


    大概是残留的影响消除了?


    柳栖梧缓缓地,极其隐蔽地松开了袖中紧握铁镖的手指,将那枚冷兵器推回去,指尖冰凉一片。他垂下眼睫,遮住了眸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杀意未消,却已被巨大的荒诞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烦躁所覆盖。他看着李重霄的身影彻底隐没在殿外,无声地动了动唇:


    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