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琅琊沈氏

作品:《舟无渡,棠烬晚

    第十二章琅琊沈氏


    三年光阴,如指尖流沙,悄然而逝。


    永昌七年,上京,皇家夜宴。


    大殿之内,金碧辉煌,觥筹交错。蟠龙烛台上,儿臂粗的蜡烛烧得正旺,暖金色的光洒下来,给每一张精心修饰的面孔都镀上一层华丽的浅金。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婉转,舞姬们水袖翩跹,带起阵阵奢靡的香风。空气里弥漫着酒气、果香与名贵熏香混合的味道,这是权力顶端的繁华,也是**旋涡的中心。


    我端坐在太子殿下下首的席位上,身着一袭天水碧的云锦宫装。这料子,是江南今岁独有的“雨过天青”色,在烛火下流转着如水波般内敛而莹润的光泽。发间只簪了一支“星河鹭起”金步摇,金丝精巧地累出星辰与展翅的白鹭,长长的珍珠流苏垂下,随着我细微的动作轻轻晃动,曳出温柔而璀璨的光弧。


    三年时光,仿佛格外厚待于我。它洗去了曾经的稚嫩与卑微,沉淀出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与疏离。长期的精心调养,加上心无旁骛的钻研,让我的气色远比在顾府时红润健康,眉宇间更添了几分被才华与自立滋养出的沉静风韵。我的背脊挺得笔直,那是三年来自立自强刻入骨子里的姿态,无需依靠任何人。


    如今,我是名动江南的珠宝大家——“琅琊沈氏”的家主。


    当年那场“葬身火海”的大戏之后,顾言深或许有过一丝波澜,但想必很快就被苏浅语的温言软语和苏家的势力安抚了下去。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那个被他弃如敝履、亲手逼上绝路的沈清辞,不仅没死,还在舅父的倾力相助下,远走江南。


    凭借着母亲留下的一些古籍孤本和舅父提供的财力支持,我把自己关在工坊里,没日没夜地潜心钻研那些失传已久的珠宝设计与錾刻技艺。那些孤独的、只有灯花相伴的深夜里,我的指尖被各种工具反复磨破,结了厚厚的茧,又磨平。


    我设计的首饰,别具一格,既有古韵传承,又蕴含新颖巧思,渐渐受到了江南那些眼光挑剔的贵妇们的追捧。后来,我甚至成功复原了传说中的“琉璃盏”烧制秘法,制成的琉璃器皿流光溢彩、如梦似幻,被选为贡品,直达天听。那流光溢彩的琉璃盏,便是我涅槃最耀眼的象征。


    太子殿下雅好艺术,精通鉴赏,对我的才华十分赏识,特意下旨召我入京,欲聘我为东宫匠作司的首席顾问。


    今夜,便是我正式在上京贵族圈亮相的时刻。我知道,这也是我与那段血泪交织的过去,正式清算的开始。


    “沈大家请看,此盏乃西域刚进贡的九色琉璃盏,据说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九种色彩,可谓巧夺天工。”太子殿下手持一盏华美异常的琉璃杯,微笑着向我介绍,言语间带着对匠人应有的尊重,甚至有一丝探讨的意味。


    我微微欠身,双手接过那盏琉璃,指尖触及微凉的杯壁,仔细端详片刻,唇角含着一抹得体的浅笑:“殿下所言不虚。此盏色彩流转,浑然天成,可见西域匠人技法之精湛,对火候与釉色的掌控已臻化境。”


    我的声音平和清越,带着江南水汽浸润过的温软,却又字字清晰,落在大殿的喧嚣背景上,不容忽视。“不过,其釉色略显浮躁跳脱,光影变化虽繁复绚烂,却失之沉稳内敛,过于外放张扬,反而少了几分我朝器物含蓄深远的韵味。若以我琅琊沈氏的古法,辅以深海砗磲贝粉入釉,便能增其莹润通透之感,使光华内蕴……”


    我正从容阐述着,忽然感到一道灼热得几乎要将我刺穿的视线,死死地钉在我身上。那目光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一种近乎疯狂的激动,还有……深入骨髓、几乎要溢出来的悔恨。像一张粘稠的、试图将我重新拖回过去的网。


    我眼波微转,目光平静地扫过喧闹的人群,如同掠过无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