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尾声

作品:《七人探鬼镇

    苏念走出梅溪镇边界时,铜盒里的赤焰彻底熄灭,只余下一层温热的灰烬。她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曾被黑雾笼罩的镇子已完全沐浴在晨光里,破旧的木窗棂上积着百年的灰,却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仿佛那些缠绕百年的怨戾从未存在过。


    路过山脚下那间废弃的土地庙时,她停下脚步。庙门早已腐朽,门槛上长着半尺高的野草,里面的土地公神像断了一只手臂,神像前的石案上,还留着他们七人昨夜歇脚时点燃的半截蜡烛——是陈老蛊师带来的,他说蛊虫怕烛火,却没说自己的本命蛊早已与梅溪镇的邪气缠在了一起。


    苏念从背包里掏出最后一张黄符,放在石案上,又将铜盒里的赤焰灰撒了些在符纸上。她没有点火,只是对着神像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继续往前走。风掠过庙门,竟将黄符轻轻掀起一角,符纸上未干的朱砂痕迹,恰好与神像断臂处的裂痕重合,像是某种无声的告别。


    回到族里时,已是黄昏。村口的老槐树下落着几个孩子,见她回来,都停下嬉闹,怯生生地望着她——他们都知道,苏念去了梅溪镇,去了那个族里老人提起来就会叹气的地方。族老拄着拐杖迎上来,看到她空着的身后,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一层水光,却什么也没问,只是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苏念将那枚煞核碎片交给族老时,碎片已凉得像块普通的石头。“赵宇前辈的怨气散了,”她声音有些沙哑,“槐木桩断了,雾也散了。”族老接过碎片,放在掌心反复摩挲,良久才开口:“百年了,梅溪镇的雾,终于等来了愿意举火的人。”


    夜里,苏念坐在自己的窗前,翻看着沈砚留下的罗盘——那半块破碎的表盘上,朱砂痕迹早已发黑,却还能看清表盘边缘刻着的小字:“渡人者,先渡己。”她想起沈砚最后那个虚弱的笑,想起他说“雾散了”时的语气,突然捂住脸,眼泪从指缝里渗出来,落在罗盘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窗外的月光很亮,照得院子里的石板路一片清晰。苏念起身,将铜盒里的赤焰灰分成七份,每份都用黄纸包好,放在窗前的木架上。她点燃一盏油灯,油灯光晕柔和,映着七个小小的纸包,像是七颗微弱却坚定的星。


    “沈砚,苏墨,陈老,还有……”她轻声念着他们的名字,声音很轻,却能穿透夜色,“你们看,月光很好,我们回家了。”


    后来,族里的孩子总爱围着苏念,让她讲梅溪镇的故事。她会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那半块罗盘,从七人夜探鬼镇的初遇讲起,讲到朱砂阵前的糯米,讲到黄符上的阳气,讲到最后那道刺破黑雾的晨光。


    孩子们总会问:“苏念姐姐,那煞核碎片最后去哪里了?”


    苏念会指着村口的老槐树,笑着说:“它在土里,和那些愿意守护的魂魄一起,等着每一个雾散的天明。”


    而每当这时,风会掠过老槐树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应和,又像是在诉说——诉说着百年前的冤屈,诉说着七人的勇气,也诉说着,有些光,哪怕只有一点,也能穿透最深的雾,照亮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