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章:出发前的“装备升级”
作品:《破障》 天衍道的邀请函,像一块投入平静池塘的巨石,在清净山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最初的震惊、惶恐和不确定过后,在云昭冷静的分析和坚定的态度影响下,一种奇特的混合情绪开始弥漫——既有对未知挑战的紧张,更有一种破釜沉舟、跃跃欲试的兴奋。尤其是对云昭而言,这不仅是宗门事务,更是一个绝佳的研究契机和平台拓展机会。
目标明确:百宗问道大会。时限:三个月。
对于资源匮乏、弟子平均实力低下的清净山来说,要在强者如云的盛会上不沦为笑柄,甚至争取一线机遇,常规的闭关苦修无疑是杯水车薪。必须另辟蹊径,发挥自身最大优势。
云昭的优势是什么?是超越时代的科学思维,是“灵犀真瞳”的精准洞察,是与墨先生联手打造的“技术”潜力。所以,她的应对策略,自然也是**型的——“科技修仙”式的装备升级。
一场静默却高效的“战备”行动,在清净山悄然展开。主角,是云昭和她那间已然成为宗门最神秘“实验室”的小屋。核心合作伙伴,是通过灵讯玉简保持远程高频联系的墨先生。
云昭的小屋彻底变了样。原本简陋的空间里,堆满了赤阳子倾尽宗门储备和老脸淘换来的各种材料:低阶但种类繁多的灵矿、属性各异的灵木边角料、成捆的空白符纸和兽血朱砂,甚至还有一些从破损法器上拆解下来的、结构精密的零件。桌上、地上铺满了画满复杂算式、能量回路图和结构草图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灵材特有的气息和一丝焦糊味(某次小型能量过载实验的后果)。
云昭几乎进入了不眠不休的状态。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维持“灵犀真瞳”和过度用脑而布满血丝,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充满了创造者的狂热。她与墨先生的通讯玉简几乎时刻保持着微温,两人通过简短的文字、加密的阵法图谱和能量参数,进行着高效到令人咋舌的技术交流。
**升级项目一:灵讯玉简2.0。**
当前玉简通讯距离短、易受干扰、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大会期间可能需要的远程联络和信息获取需求。
云昭负责提出需求:扩大信号覆盖半径(目标:天衍城范围内稳定连接)、增加基础加密功能(防止信息被轻易截获)、尝试开发微型的、可持续的被动信息接收模块(类似简易“广播”或“信息流”接收器)。
墨先生负责技术实现:他远程指导云昭如何利用“幽影苔”等材料的特性来稳定能量波动、如何构建更复杂的微型加密阵法核心。同时,他在鬼市那头,利用更高级的材料和技艺,亲手打造性能更强的玉简主板和新型天线阵列。两人通过不断传输测试数据和调整参数,迭代优化设计。
**升级项目二:个人辅助战斗系统——“灵犀镜片”。**
这是云昭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装备。她灵力全无,正面战斗是短板,但她的优势在于洞察和计算。她设想了一种可以临时加持在眼睛上的微型法器(初步构想是类似隐形眼镜或单镜片形态),能够与她“灵犀真瞳”联动,进一步放大其分析能力。
具体功能包括:实时测算对手灵力运转的薄弱点(弱点分析)、根据肌肉运动和灵气波动预判其下一步动作轨迹(动作预测)、甚至能快速构建简单的战场环境模型(战术辅助)。
这涉及到极其精密的微雕阵法、能量感应和高速信息处理。云昭负责视觉接口和算法设计,将复杂的计算模型转化为阵法语言。墨先生则挑战其机关术的极限,尝试用最微小的灵能水晶和金属丝线来构建镜片的核心回路。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失败都让设计更接近成功。
**升级项目三:团队装备定制化优化。**
云昭深知,此行非单人作战,团队整体实力提升至关重要。
* **秦绯的“破甲”算法符文贴片**:针对秦绯刀法刚猛但技巧相对直来直去的特点,云昭设计了一种可临时贴在刀身上的一次性符文贴片。贴片激活后,并非直接增加刀锋锐度,而是通过微妙的能量场干扰,使刀气在击中目标瞬间,能更高效地穿透对方的灵力防御,类似于“破甲弹”原理。秦绯第一次测试时,一刀劈开了之前难以撼动的厚重铁木桩,兴奋地差点把云昭抱起来转圈。
* **林风的“恒温·灵蕴”丹药瓶**:林风的丹药是团队的重要补给。云昭为他常用的丹药瓶底部刻画了一个微小的恒温阵法,确保丹药药性在长时间储存下保持稳定。更妙的是,她参考了“微尘聚灵阵”的思路,增加了一个微弱的聚灵效果,使放置在瓶中的丹药能缓慢吸收周围灵气,虽不能提升品阶,却能略微增强其活性和持久力。林风对此赞不绝口,称其“近乎道矣”。
* **赤阳子的“多功能·长老仪仗”**:甚至连师父赤阳子也没被落下。云昭将一根赤阳子常用的老旧拂尘进行了改造,内部嵌入了微型的清心、辟邪、警示阵法,柄端还藏了一个小型的强光照明符文(美其名曰“彰显长老气度”),虽然实战作用有限,但把胖老头哄得眉开眼笑,整天拿着拂尘摆姿势。
清净山上下,弥漫着一种与传统修仙宗门截然不同的“技术宅”狂热氛围。弟子们经常看到大师兄林风对着一个发光的瓶子傻笑,二师姐秦绯拿着贴了古怪符文的长刀对着空气比划,而小师妹云昭的屋子更是日夜亮着灯,传出奇怪的嗡鸣声和偶尔的小型爆炸声(可控实验失败)。
赤阳子看着这一切,又是心疼消耗的材料,又是压抑不住的期待。他像个最慷慨的投资人,一边念叨着“省着点用啊”,一边又忍不住问:“昭昭,还缺啥不?师父再去给你淘换!”
在这紧张而充实的准备中,时间飞逝。云昭与墨先生的合作愈发默契,虽然隔着距离,却仿佛是最佳的技术拍档。墨先生的身体状况似乎通过玉简传来的能量波动都能感受到一丝疲惫,但他从未抱怨,反而对每一个技术难题的攻克都表现出孩童般的纯粹喜悦。
出发的日子日渐临近。崭新的灵讯玉简2.0原型机已经测试成功,通讯距离和稳定性大幅提升;“灵犀镜片”虽然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已有了可用的初版;秦绯和林风的定制装备也经过多次优化,效果显著。
云昭站在自己那如同作坊般的小屋里,看着琳琅满目的“科研成果”,长长舒了一口气。身体虽然疲惫,但精神却无比充实。这三个月的“装备升级”,不仅是为了应对大会挑战,更是她将自身理念与修仙文明深度融合的一次伟大实践。
她抬起手,指尖拂过那枚温热的新版玉简,镜片上流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数据光晕。此时的她,虽然灵力修为依旧为零,但武装到牙齿的“科技”装备和那颗充满智慧的大脑,让她对即将到来的天衍城之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这不是去被动接受考验,而是去主动展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科技修仙”的种子,已在清净山这片小小的土壤中萌芽。而今,它将被带往更广阔的天地,迎接风雨,也迎接阳光。
出发前的紧张与期待,如同拉满的弓弦。清净山这艘小船,即将驶入波澜壮阔的修仙主航道。而云昭,这位与众不同的“总工程师”,已然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墨先生那边传来的最后一条信息,除了技术参数外,只有简短的四个字:“一切小心。” 预示着前路绝非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