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作品:《成长的证明

    第一次给家里寄药


    提成到账那天,如常没像往常一样先存起来,而是直奔药店。


    货架上的止咳药琳琅满目,从几十块到上百块不等,他拿起最贵的那盒,看了看说明,又换了盒口碑好的中成药——比最贵的便宜一半,但药效踏实。


    “再来一盒,要一样的。” 他对店员说。


    寄快递时,他在包裹里塞了张纸条,字写得格外认真:


    “爸,这药按时吃,别舍不得。吃完了告诉我,我再寄。” 地址是他背了无数遍的老家门牌,写的时候,指尖有点抖。


    三天后,母亲的电话打过来,声音里带着笑:


    “如常啊,药收到了!你爸拿着盒子看了半天,说‘咱儿子现在懂得疼人了’,刚才还跟邻居王大爷显摆呢,笑得合不拢嘴。”


    “让他赶紧吃,别放着。” 如常靠在售楼处的墙上,听着母亲絮叨父亲的傻样,突然觉得眼眶发烫。


    “知道知道,我盯着他吃。” 母亲顿了顿,声音软下来,“钱够花吗?别老给家里买东西……”


    “够,妈,我这月提成不少。”


    他说的是实话,虽然不算多,但终于能为家里做点什么了。挂了电话,后背贴着冰凉的墙壁,心里却暖得发胀,像揣了个小太阳。


    客户的“人生故事”


    单亲妈妈李姐来看房时,怀里抱着个三岁的小男孩,孩子正趴在她肩上睡觉,睫毛长长的,像两把小扇子。


    “我离婚了,带着孩子租房子住,房东说下个月要涨房租,我就想……有个自己的家,哪怕小一点,也让孩子安稳点。”


    李姐的声音很轻,怕吵醒孩子,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孩子的后背。


    如常带她看了套一居室,采光好,离幼儿园近,就是价格稍微超了她的预算。李姐盯着户型图,眼圈红了:


    “要是再便宜点就好了……”


    那天晚上,如常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早就去找经理:


    “王哥,那个一居室,能不能申请员工折扣?客户是单亲妈妈,挺不容易的。”


    经理瞪了他一眼:“你傻啊?折扣申请下来,你提成少一半!”


    “少就少点吧。” 如常挠了挠头,“她就想要个安稳的家。”


    折扣批下来那天,李姐签合同时,非要塞给他一袋水果:


    “小伙子,我不知道咋谢你,这是孩子爱吃的苹果,你尝尝。”


    如常没要水果,看着她们母子站在空荡荡的屋里,想象着将来这里摆上小床、玩具、绘本的样子,心里比拿双倍提成还踏实。


    同学聚会上的沉默


    半年后的同学聚会,定在一家装修精致的餐厅。


    如常穿着那套稍微合身了点的西装(自己改了裤脚),刚进门就听见有人喊:


    “哟,如常来了!听说你卖房挺厉害啊!”


    他笑着摆手,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桌上的话题像飞转的陀螺:


    有人说“这个月KPI超额完成,老板奖了辆新车”,有人聊“准备跳槽,下家给的年薪涨了三成”,也有人唉声叹气“还在面试,投了五十份简历没回音”。


    如常听着,突然发现自己插不上话。他不懂“KPI”具体怎么算,也没跳过槽,每天想的是“今天带看的客户能不能定”“王大爷的贷款资料齐了没”。


    但奇怪的是,他没觉得尴尬,不像上次聚餐时那样浑身不自在。


    小林拍了拍他的肩:“想啥呢?发愣。”


    “没啥,” 如常笑了,“就是觉得大家都挺忙的。”


    他看着那些兴奋的、焦虑的、得意的脸,突然明白: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有人跑在前面,有人落在后面,只要自己在往前走,沉默着吃饭,也挺好。


    深夜的日记本


    如常是在超市打折时买的日记本,封面印着片星空,便宜,却看着敞亮。


    他原本不爱写东西,直到有天深夜,想起自己帮张阿姨算清贷款时,她塞给他的那颗糖,突然想把这些事记下来。


    第一页写着:“9月15日,张阿姨的贷款批下来了,她哭了,说‘儿子结婚有指望了’。我没说啥,就是觉得高兴。”


    第二页:“10月3日,给妈买了条红围巾,她视频里试了三次,说‘村里没人有这么好看的’。”


    第三页:“11月20日,被客户骂了,因为户型图标错了一个尺寸。认错的时候脸挺烫,但改过来了,踏实。”


    日记本越写越厚,里面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零碎的小事:


    帮客户取过忘在售楼处的老花镜,给晚归的同事留过灯,甚至记着“今天的泡面加了根火腿肠,奢侈了一把”。


    翻到最后一页,是他昨晚写的:


    “暂时没成为爸妈期待的‘有出息的人’,没赚大钱,没出人头地。


    但至少,没像当初那样逃跑,没躲着问题走。暂时没成为英雄,但没成为逃兵。”


    字迹不算好看,却一笔一划,透着股认真劲儿。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封面上,那颗最亮的星星,像在点头。


    莫先生的“空棋盘”


    深秋的公园,落叶铺了一地金黄。如常远远看见石桌上空荡荡的,只有棋盘的刻痕在阳光下泛着浅白——


    莫先生没摆棋子,正坐在石凳上晒太阳,手里捏着个保温杯。


    “莫先生,今天不下棋?” 如常走过去,笑着问。


    莫先生抬眼,指了指空棋盘:


    “你看这棋盘,没摆棋子的时候,是不是啥可能都有?”


    他抿了口茶,热气从杯口冒出来,


    “有时候啊,留白比落子更重要。把所有格子都摆满,反而没了转圜的余地。”


    如常盯着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突然想起上个月,有个客户想“钻政策空子”买第三套房,让他帮忙伪造流水,说“成了给你加两万提成”。


    他当时纠结了半夜,最后还是拒绝了:


    “这单我做不了,您另请高明。” 客户骂他“死脑筋”,经理也骂他“放着钱不挣”,但他那晚睡得格外香。


    “您是说……” 如常心里亮了,“有些空子不能钻,有些钱不能挣,留着底线,反而踏实?”


    莫先生笑了,把保温杯放在棋盘旁:


    “可不是嘛。人生哪能步步都占尽便宜?留三分余地给别人,也留三分体面给自己。”


    风吹过空棋盘,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说得对”。


    父亲的“骄傲”


    过年回家,如常刚走到村口,就看见父亲站在老槐树下,正跟几个邻居说话。


    他穿了件如常寄回来的羽绒服,拉链拉得老高,脖子都缩进去了,却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我儿子现在在城里卖房,可出息了!” 父亲的声音有点大,带着点刻意的洪亮,


    “上次有对老夫妻,攒了一辈子钱想买套房,还是我儿子帮着算的账,省了好几千呢!”


    邻居王大爷拍他胳膊:


    “你家如常是个实在孩子,随你!”


    父亲笑得更欢了,腰板挺得笔直,比平时看着高了半头。


    如常站在不远处,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总在别人面前夸他“学习好”,后来他没找到“体面”工作,父亲就很少提他了。


    原来不是不提,是藏在心里,等着一个能骄傲的机会。


    “爸。” 他走过去,喊了一声。


    父亲回头看见他,愣了一下,赶紧迎上来:


    “回来啦?冷不冷?你妈在家炖着肉呢。”


    转身又对邻居说,“就是他,我儿子如常!”


    如常看着父亲挺直的腰板,突然觉得这份被他嫌弃过的销售工作,好像也没那么糟。


    能让父亲在人前抬起头,能帮别人安个家,这本身就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被暴雨困住的夜晚


    带客户看房那天,天气预报说“晴”,谁知刚走到小区门口,乌云就压了下来,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瞬间把两人淋成了落汤鸡。


    “快躲躲!”


    如常拉着客户(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冲进楼道,两人靠在墙角喘气,衣服往下滴水,在地上积了一小滩。


    “这天气,说变就变。” 男人笑着抹了把脸,镜片上全是水珠,


    “其实我也不急着买,就是想找个带小院的,能种点花。我爱人以前最喜欢养花,可惜……” 他没说下去,只是望着雨帘发呆。


    如常心里一动,没接话,默默把“带小院”“能种花”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一个月后,他在郊区带看时,发现有个老小区的一楼带小院,院里还留着半架枯萎的月季。


    他立刻给男人打电话:“您有空吗?我找到套带小院的房子,您来看看?”


    男人来看房时,摸着小院的篱笆,眼睛亮了:


    “就它了!”


    签合同时,他塞给如常一包花籽:


    “这是我爱人以前留的,你也种点,看着心里敞亮。”


    如常握着花籽,觉得比拿提成还暖。


    小林的外卖箱


    开春后的一个傍晚,如常下班路过十字路口,看见个熟悉的身影——


    小林骑着电动车,穿着黄色的外卖服,正停在红灯前擦汗。


    他的脸晒得黝黑,额头上全是汗珠,却笑得露出白牙。


    “小林!” 如常喊了一声。


    小林抬头,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如常!这么巧!” 他拍了拍电动车筐,里面放着个保温箱,旁边歪歪扭扭塞着本《编程入门》,书角都卷了。


    “还在看这个?” 如常指了指书。


    “嗯,” 小林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晚上送完外卖看几页,想着以后转做程序员,总不能送一辈子外卖吧?”


    他顿了顿,笑着说,“其实送外卖也挺好,自由,就是晒了点。”


    如常看着他被晒黑的脸,看着那本被磨得发皱的书,突然想起小国的安全帽里总藏着本《工程监理手册》,


    想起大勇的工具箱里塞着本《室内设计基础》——


    大家都没说“我要怎样怎样”,却都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攒着劲。


    绿灯亮了,小林挥挥手:


    “我先走了,回头聚!”


    电动车“嗖”地冲出去,外卖箱在后面晃了晃,像个装满希望的小包袱。


    如常站在原地,突然觉得浑身都有了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