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如何阻止一段全世界最不必发生的爱情的发生
作品:《以她之梦》 第一章:如何阻止一段全世界最不必发生的爱情的发生
“哎呀,这位同学,你要不要紧?”
“怎么拐弯跑这么猛,起得来吗?”
“慢一点,慢一点,要不我送你去医院吧?”
七分钟前。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味道,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味道,味道是字面意思,用鼻子可以闻到的那种。
在一阵晕眩之中,简葭闻到了阔别十五年,家乡桦城街道里常年飘着的那种淡淡的咸。她晃晃悠悠扶墙站稳,待眩晕的感觉散去,视线重新聚焦,看到的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灰扑扑的街道。
桦城似乎不像中国大部分城市那样急迫地迈向未来。从前往后看,它没有太大的进步,从后往前看,它也不显得今非昔比。
等完全恢复了自主意识后,简葭毫不犹豫地冲进路边的小卖部,从墙上挂着的那种老式的带日历的时钟上确认了自己抵达的准确时间。
2004年8月21日下午五点四十二分。
该死,说好的在相遇之前。
她以为会是前几天或前几周,没想竟是前几分钟。
来不及了。
来不及认真筹谋如何阻止一段全世界最不必发生的爱情的发生,简葭最终选择了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方法。
截胡!
十五年前的今天,是堂姐简荔与姐夫魏彭第一次相遇的日子。
在天明路与一条没有名字的小巷交叉,简荔被骑着自行车狂奔的魏彭撞倒在地,伤还不轻,据说之后一周没上体育课。
简葭根据记忆中大伯家及简荔学校的位置判断出这场“车祸”具体发生的路口。她现在所处的位置,离那个路口大概有七百多米。按照此刻的时间点,如果她以最快的速度往事故发生坐标跑,并在前一个路口拦下魏彭,就能阻止这场“车祸”。
简葭更愿意称之为“孽缘”。
根据蝴蝶效应,一切从此都会不一样。
于是在将近五分钟的极速狂奔后,简葭结结实实地撞上了骑车拐弯的魏彭。
“车祸”地点,变成了简荔即将出现的那个路口的前一个路口。
简葭被撞得四仰八叉,还不忘眯着眼睛往前方望,直到望见简荔拐弯的身影,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目的达到了。
她感受到皮肤传来的剧烈疼痛。
“哎呀,这位同学,你要不要紧?”
“怎么拐弯跑这么猛,起得来吗?”
“慢一点,慢一点,要不我送你去医院吧?”
魏彭也被撞飞在地,他皮实,麻溜爬起来,没事儿人一样,不像简葭,十六岁少女生的细皮嫩肉,胳膊肘和脚踝被粗粝的柏油马路蹭的血不拉碴。
魏彭这时十九岁,穿条纹Polo衫,戴金边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让人觉得小伙子讲究,很具有欺骗性。其实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不过人品么倒还没开始大面积变质。
简葭仰起脸,望向少年,脑海中浮现那些“变质的部分”,眼中尽是愤怒和恨意。可又想起这少年的总共活不过三十几载春秋,恨意也随之复杂了起来。
“大家都拐弯,你跑这么快,我也不是故意的。”
魏彭把对方目光里的愤怒和恨归根于这场车祸,他试图说明,双方都有错,不能说他是肇事方。但毕竟他是男生,对方是女生,而且胳膊腿都流血了。
他明确表示了愿意送简葭去医院,并支付医药费。
“不用了。”
达到目的后,简葭不想和这个人有任何交集,她艰难地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
“我没事,你走吧。”
“真不用去医院,去附近的卫生站也行。”
“不用不用,你赶紧走吧走吧。”
简葭像赶苍蝇一样地挥着带血的胳膊,转身往家的方向跑。
桦城不大,主城区更小。
简葭忍痛走过两条街,停在“桂莲砂锅米线”门口。有两个客人正往里走,玻璃门推开,里头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
“随便坐,看看吃什么口味。”
说话的是母亲俞桂莲,她起身钻进玻璃隔断厨房,往灶上坐砂锅,兑鸡汤,余光瞥见又有人进店,刚准备重复那句“随便坐,看看吃什么口味。”
抬头一看是女儿,灰头土脸,袖管裤腿高高卷起,露在外面的皮肤到处是伤。
吓得俞桂莲把灶上的活儿转给打扫卫生的弟弟余德泉,到后面储物间找出来碘酒,又打了一盆干净的水,拉着简葭坐在收银台后面的椅子上清理伤口。
俞桂莲坐一只红色塑料小马扎,简葭的视线刚好落在她白色的发缝上,才十四岁的女人,从根上长出来的头发竟都是白色的,往下几毫米之后才逐渐变黑。
俞桂莲问怎么弄的,简葭说不小心撞上了一辆起得有点快的自行车,俞桂莲一点也没有怀疑,女儿从小乖巧懂事,性格安静,绝不会跟人打架,也不会爬高上低,更不会参与什么激烈的体育活动。
抹完了药,店里客人渐渐多了,俞桂莲要守着灶,不放心简葭一个人回家,就让她在收银台看看书,等晚一点简澎来了,结伴一块走。
简葭乖乖应好,打开双肩包,在教科书和课外习题册之间翻半天,没翻到一本杂书。
二十九岁的灵魂不会愿意看高一学生的教科书打发时间,她从夹层里摸出随身听,打开一看,里头放的也是新概念英语附赠的磁带,更没劲。
于是放弃,呆呆地坐在那儿顶着墙上自己的奖状和照片发呆。
从小学第一次参加数学竞赛拿奖,到中学三年连续年级第一名,中考有了全市排名,又变成了全市第一名,还有各种数学、物理比赛的奖状,这些奖状环绕着的,是三张分别为八岁,十二岁,十四岁的少女在店里吃米线的照片,选这三张照片是因为,如此更能展现米线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具有历史变迁质感,更能说明它伴随着天才少女成长,滋养着学霸的整个小初高。
至于有没有“吃桂莲米线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自打记事起,父母就经营这间米线店,门面最开始是租的,随着生意逐渐变好,后期买了下来,几乎倾尽所有积蓄。
一开始还不叫桂莲米线,名字简葭忘了,只卖砂锅米线,后来衍生出许多花样,砂锅刀削面,砂锅土豆粉,砂锅方便面以及排列组合出的各种两掺。不过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砂锅,汤底和最原始的米线汤底一样。名字是后来改的,改了名后,逢人见到母亲俞桂莲,总要夸一句,她是有福气的女人。
简葭从小吃这些排列组合,一直吃到高考离开桦城。而以此刻的她而言,已经有将近八年没有再尝过这个味儿了。
触景生情,她一时有些馋。
“妈,我饿了。”
“米线还是土豆粉?”
“米线。”
俞桂莲得到回复,又往灶上坐了一口砂锅。
不一会儿,咕嘟咕嘟冒着热泡的少锅米线被余德泉端到了简葭面前。
“谢谢二舅。”
简葭夹了一大筷子凉在小碗里,又舀了两勺汤,一边吹,一边走马灯似的回忆着十六岁这年的事情。
彼时的自己是幸福的,还以为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别的父母没什么不同,和对弟弟简澎的也没什么不同。
她吃了一口米线,久违的味道,小城镇里这种店,全靠香精提鲜,普遍偏咸,她们家的也不例外。
不过和多年后疯狂打折的外**,也恶劣不到哪儿去。
快吃完的时候,简澎来了。
俞桂莲问他吃不吃,他嫌弃说想吃披萨,俞桂莲就给了他一张红票,让他和姐姐一块走,简澎这才看到简葭摔了腿。意思着关心了两句,倒是也很好奇一向文静的姐姐竟然会挂彩。
姐弟俩结伴回到家,简澎钻进房间打游戏,简镇江从外头打牌刚回来,看到女儿腿上的伤,重复的询问和解释又来了一轮,了解情况后,简镇江说,以后可要当心点,幸亏这还在暑假,离开学还有一周,不耽误学习。
在简家,简葭的学习是和米线店生意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简镇江也抽了一张红票给简葭,上了个厕所,出门招呼门外抽烟的牌友一起去米线店吃完饭。他习惯在路上打包几个凉菜,招呼朋友坐在米线店里喝啤酒,一聊几个小时,等喝尽兴了,才一人来一碗砂锅米线,又果腹又解酒。
从不收钱。
简葭钻进自己的小屋,一间不到八平米的隔断,摆一张一米二的小床,一个小衣柜,一个写字台。
她坐在写字台前,摸索着桌上的东西。
也算是久别重逢。
简葭知道,自己不会在这里久留,因此不必与这里的人事物从新恢复连接,主要是情感的。
她踩着时光机而来,不过是为了下午的那场车祸。
这里的一切对她而言都是暂时的,她待几天,休个假,就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