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选拔
作品:《迎时》 第二天下午,苏时新肖时寒来到考场考试。这次的竞赛班是多个学校联合创办的,每个学校的理科优生都可以参加考试。
当然,苏时新肖时寒参加的数学。整个考场坐满了考生,来自各个学校的精英选手。
这次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奥数题为主,当然,他们并没有系统性做过竞赛题,所以这次选拔也不过是中等难度。
整个教室都充斥着学霸的气息,不管是谁都会注重这次考试,因为一但考进前十五就可以进入竞赛班,也就离保送进了一步。
考试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考生请注意考试时间抓紧答题。广播里的机械女声响起,考试开始。
苏时新看了一下题,这题也算不上很难,但凌驾于初中之上,高二之下,毕竟有很多知识点他们都没有接触。
一个小时结束,苏时新停笔,看了一眼满满的答卷往椅子靠背上一躺,呼了一口气。身后传来“咔哒”按笔的声音—肖时寒也完成了。
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监考老师也随之开口:“请所有考生就坐在位置上,半小时后成绩和录取结果会公布。”
苏时新向后转过去:“选择题最后一个你选的什么?”
肖时寒边转笔边回他:“C,蒙的,没做过这种题。”
苏时新没有回复,因为他也是蒙的,虽然这次考试偏中等但终究是竞赛班考试,总会有不会的题。
整个考场内,最闲的两个人竟然是中考的一二名。其他学校的学生都从自己的学校带来了题,没做题的便在背单词。而角落的两个人格格不入,因为他们在下五子棋。
都在动笔,这样乍眼一看让人觉得都在认真学习。
半个小时过去,监考老师重新进入教室,不过这次后面还跟着夏媛。
夏媛将成绩单和录取名单分别放在讲台上:“同学们自己来看,考进竞赛班的同学每天晚自习都来竞赛班待着。”
老师一走,所有人一窝蜂地跑讲台上去看,一共三十个学生参考,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入选。
苏时新和肖时寒丝毫不慌,他们还坐在位置上下刚刚的棋。
最后苏时新惜败,他们才走上去看成绩。
这次考试并没有满分,满分一百,最高也只有八十六,也就是肖时寒,苏时新八十二位列第二。
“你凭什么比我高四分!”
“谁知道呢,哎呀别计较,反正都考上了,不是吗?”肖时寒笑着哄面前这人。
“那能一样吗?问题是我居然没考过你!”
“你什么时候比我高了,也许你就能考过我了!”肖时寒笑着看他,脸上写满了嘲笑。
肖时寒知道苏时新不会再长了,不会比他高,也就是苏时新考不过他。
肖时寒意识到苏时新知道他的话中之意后立马跑出了教室。果然,苏时新立刻追了上去,边跑边骂:“肖时寒!你大爷的!你居然说我长不高了!”
追了半个教学楼,肖时寒实在不想跑了,他停下来。两个人气喘吁吁地对视,肖时寒摆手看他:“祖宗,别追了。”
肖时寒过去把手搭在苏时新肩上:“你最高你最高,别跟哥计较。”
苏时新踹了肖时寒一脚:“别恶心我!”苏时新像是想到什么事情一样的,饶有兴致地看向肖时寒。
注意到他的视线,肖时寒看了他一眼:“看我干嘛?”
“肖时寒,打个商量呗!”苏时新提议。
肖时寒挑眉问苏时新什么事。
“如果下次考试我考过你了,你叫我一声哥!”苏时新抬眸看肖时寒。
肖时寒笑了一下,轻轻弹了一下苏时新的额头:“行啊,考过再说。”
从下午放学到录取结果出来,俩人一直没吃饭,不过食堂早已没饭,他俩只能来到小卖部。
肖时寒买的方便面,苏时新买的火鸡面。苏时新还顺带买了一瓶西柚茉莉花茶。
两人找个地方坐下,火鸡面的香气充满了整个环境,苏时新哇了一声。
肖时寒看苏时新一直没喝水,忍不住问:“不辣吗?”
苏时新一本正经地看他:“不辣啊,你尝尝不就行了?”说完大气地把火鸡面递给肖时寒。
肖时寒吃了一口,一开始倒还好,后来他感受到了他的舌头在跟辣椒打架。他飞速进了小卖部随手拿一瓶矿泉水。
苏时新看这人坐在对面疯狂喝水实在想笑:“不是?有这么辣吗,我觉得还好啊,你不吃辣?”
肖时寒停下喝水摆摆手:“能吃辣,只是不能吃这么辣,我们家主打一个平淡,你指望我多能吃辣!”
苏时新撑头直笑:“我们家无辣不欢!你以后找女朋友记得找一个比你还不能吃辣的,免得出去玩女生吃到带辣椒的吃不了递给你,你也不能吃。”苏时新一抓到肖时寒把柄就很嘚瑟:“我回去一定要跟陈越说你怕辣!”
俩人从小卖部回教室的时候,第一节晚自习已经结束了。他们一进教室,陈越一群人就围上来问他俩考上没。
“考上了。”肖时寒淡淡说。
陈越再将目光投向苏时新,苏时新被陈越那眼神盯的发毛。
“考上了,别这么看我。”苏时新把陈越的头往一边转了转。
陈越听到满意的答案,大声提议:“为了庆祝我们苏神,肖神考进了竞赛班,这周六请我们八个人去吃饭。”
所有人拍手叫好,并对着陈越说少爷阔气!
苏时新和肖时寒进入竞赛班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公共的时间写作业,他们只能每天晚上上完竞赛班回宿舍写。他们刷题的内容也变得多起来,首先是课本知识点的刷题,其次是竞赛题。最后两节晚自习,教室里都只有刷刷的写字声,虽然班上平时吵吵闹闹的,但学习起来终归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
晚自习下课三人笑着往宿舍走,月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一会儿并排,一会儿交错。陈越在旁边絮叨着班里的趣事,苏时新和肖时寒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偶尔对视一眼,又飞快地移开目光,就像那些藏在习题册里的较劲,明明针锋相对,却又带着说不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