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112章
作品:《逐光》 实习生们的提问比林砚舟预想的要多。周阳拿着盗窃案的现场照片,蹲在他桌旁看了快半小时,手指点着照片角落的一处划痕:“林警官,这里的木纹断裂方向,能确定嫌疑人是从左边推门进来的吗?”
林砚舟放下手里的笔,凑过去看——照片里的木门边框有一道新鲜划痕,边缘的木刺朝□□斜。他想起刚入职时,张野也是这样教他的,拿着照片一点点指细节,说“现场里的每道痕迹,都是嫌疑人留下的话”。
“对,”他把照片转了个方向,让周阳看得更清楚,“木纹断裂的朝向和门轴转动方向相反,说明推门时的力度是从左侧施加的,你可以结合门把手的指纹位置再核对一下。”
苏晓在旁边飞快记着笔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沙沙响。李然则盯着卷宗里的询问笔录,小声问:“林警官,为什么受害人说丢了项链,却没提首饰盒的位置?会不会是记错了?”
这个问题让林砚舟顿了顿。他想起昨天看卷宗时,也注意到了这点——受害人说项链放在卧室抽屉里,却没说抽屉是开着还是关着,笔录里的这段描述格外模糊。
“不是记错,”他从文件夹里翻出受害人的住址平面图,“她家卧室抽屉是内嵌式的,要是嫌疑人翻找时拉开了抽屉,柜壁上会留下摩擦痕迹,但现场勘查记录里没提这个。你们可以试着想,有没有可能……项链本来就不在抽屉里?”
三个实习生瞬间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周阳先反应过来,猛地拍了下大腿:“啊!会不会是受害人早就把项链拿走了,却故意说丢了?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就是接下来要查的。”林砚舟把平面图推到他们面前,“你们下午去趟受害人小区,找物业要近一周的监控,重点看她案发前有没有带过项链出门,再问问邻居,她最近有没有跟人提过首饰的事。”
交代完任务,实习生们抱着卷宗兴冲冲地走了。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林砚舟拿起水杯,才发现早上程源曦送的牛奶还没喝,杯壁上的水珠已经干了,留下一圈淡白的印子。
他刚把牛奶倒进垃圾桶,就看见陈嬑拿着一叠文件走进来,手里还攥着个牛皮纸信封:“刚从技术科拿的,上次那起诈骗案的笔迹鉴定结果出来了。”
两人凑在桌前看鉴定报告,陈嬑指着其中一页:“嫌疑人的字迹和银行转账单上的签名比对一致,不过技术科说,他写‘叁’字时,习惯性少写最后一笔,这点可以作为后续审讯的突破口。”
林砚舟点头,指尖划过报告上的字迹——和他之前猜的一样,嫌疑人的字迹偏潦草,但数字书写格外用力,说明对金额很敏感。他想起以前和陈嬑一起分析笔迹,两人总为一个笔画的走向争半天,最后还得让张野来当裁判。
“对了,”陈嬑合上文件,瞥了眼门口,“刚才听周阳他们喊你‘学长’,怎么回事?”
林砚舟想起实习生们震惊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他们以为我也是实习生,说我看着太年轻。”
“确实,”陈嬑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点调侃,“你这张脸,搁警校里说是新生都有人信——也就穿警服时,能看出点前辈的样子。”
两人聊了会儿案子,陈嬑就去审讯室了。林砚舟收拾好桌面,看了眼时间,离下班还有半小时,便拿起手机给桃馨发消息:“下周末有空吗?带你去花鸟市场,你上次说的那盆玉露好像到货了。”
没过多久,桃馨的消息就弹了回来,附带一个蹦跳的表情包:“有空!哥你记得帮我多看看,要叶片胖乎乎的那种!对了,妈让你周末回家吃饭,她炖了排骨。”
林砚舟笑着回复“好”,收起手机时,瞥见桌角的案例汇编——陈嬑写的那句话还在第一页,字迹清瘦,却透着力量。他想起下午实习生们认真记笔记的样子,想起程源曦递来的牛奶,想起陈嬑讨论案情时的专注,突然觉得,复职后的日子,像慢慢被填满的拼图,每一块都带着细碎的暖意。
下班时,他路过走廊,看见实习生们还在会议室里讨论,苏晓拿着监控截图,周阳在白板上画着时间线,李然则在旁边补充细节,叽叽喳喳的声音里满是青涩的认真。
林砚舟没进去打扰,轻轻带上门,转身往楼下走。小区门口的王叔还在卖豆浆,看见他就笑着喊:“小林,今天下班早啊?要不要带杯豆浆回去?”
“不了王叔,”他摆摆手,“回家吃饭,妈炖了排骨。”
晚风从街角吹过来,带着初秋的凉意,吹起他额前的碎发。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打火机,又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晚霞——橘红色的光染了半边天,像小时候和桃馨一起画的油画。
走到单元楼下,他看见阳台的灯亮着,那七盆多肉在灯光下泛着淡绿的光,桃馨贴的浇水纸条还在花盆上,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熟悉的暖意。林砚舟加快脚步往楼上走,心里想着周末的排骨,想着花鸟市场的玉露,想着实习生们明天可能会带来的监控线索,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日子好像就是这样,带着点旧的念想,又装着新的期待,慢慢往前走,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