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王浩的卧底日记

作品:《逐光

    林砚舟在整理王浩遗物时,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铁盒。钥匙就藏在王浩生前常穿的牛仔外套内衬——那是个用回形针弯成的简易钥匙,边缘磨得发亮,显然被摩挲过无数次。


    铁盒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沓泛黄的笔记本,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有些字迹被水洇过,晕成淡淡的蓝。第一页写着:“2023年3月15日今天开始,我是‘耗子’。”


    这是王浩的卧底日记。


    “第一次跟‘老鼠’去见货。他带我去了城南的废弃屠宰场,铁锈味混着血腥味,差点吐出来。老鼠拍我后背说‘新人都这样’,可我知道,他是在试探——他总盯着我手腕上的疤,那是小时候跟叔叔钓鱼被鱼钩划的,现在倒成了‘混社会’的证明。”


    林砚舟指尖顿在“叔叔”两个字上。他想起刘建明照片里的笑容,突然明白王浩为什么能在毒圈里撑这么久——有些信念,能把骨头都熬成钢。


    日记里夹着张便利店的收据,日期是去年冬天。“今天在街角看见个穿警服的小孩,举着玩具枪追同伴,喊‘抓坏蛋’。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叔叔也是这样举着刚发的配枪,说‘等我破了案,带你去游乐园’。口袋里的□□差点掉出来,赶紧攥紧——我不能让他看见,他的侄子成了这副样子。”


    纸页上有块深色的印记,像是眼泪洇的。林砚舟翻到下一页,字迹突然变得潦草:“找到老鬼的线索了!老鼠喝醉了说漏嘴,说老鬼十年前在码头‘处理’过一个警察,还说那警察手里有个带‘河’字的笔记本。是叔叔!一定是叔叔!”


    后面几页画满了码头的草图,三号仓库的位置被红笔圈了又圈。“今天趁老鬼的人不在,溜进三号仓库。墙角有块水泥是新补的,敲起来声音不对——下面肯定藏着东西。刚想挖,听见外面有脚步声,赶紧躲进暗格。是老鬼本人,他对着那块水泥骂了句‘死条子’,我攥着口袋里的刀片,差点冲出去。”


    日记的最后一页停在案发前一天:“明天跟老鬼的人去仓库交‘货’。老鼠说可以拿到账本,那是叔叔当年记的证据。如果我没回来,让老鼠把账本交给警察——就说是一个叫王浩的人留的,他本来想当警察。”


    林砚舟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铁盒上,反射出一点光。他突然想起王浩指甲缝里的皮屑——不是打斗时留下的,是挖那块新补的水泥时,蹭到的墙灰里混着的皮肤组织。这个孩子,用最笨拙的方式,在黑暗里刨出了通往真相的路。


    “在看什么?”张野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拿着份文件,“何伟的审讯记录,他说当年刘警官发现他走私军火,不光是毒品。”


    林砚舟把日记递过去:“王浩早就知道了。”


    张野翻日记的手指很轻,像是怕碰碎什么。看到游乐园那段时,他喉结动了动——他见过刘建明的档案,牺牲前三天,确实请了年假,申请理由是“带侄子去游乐园”。


    “技术队在码头仓库的地基下,除了刘警官的遗体,还找到个铁盒。”张野把文件放在桌上,里面是几张照片——一把生锈的配枪,一个笔记本,还有个摔裂的奥特曼挂件。“刘警官把证据藏在枪托里了,这个挂件,应该是给王浩的。”


    林砚舟拿起照片,挂件的天线断了一根,却擦得很干净。他突然想起王浩食指的老茧——除了握笔,长期攥着这个挂件,指节也会磨出那样的印记。


    “赵鹏那边有新消息,”张野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眉头慢慢松开,“老鼠说,王浩本来计划拿到账本就自首,还说要去警校复读——他连复读的报名表都填好了。”


    挂了电话,张野看着窗外:“我们总说追光,其实有些人本身就是光。”


    林砚舟把日记本放进铁盒,和奥特曼挂件放在一起。阳光穿过玻璃,在盒盖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十二岁那年,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