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邮件

作品:《嘘!那是他的白月光

    单采间在小木屋外面,走过去需要穿过一条狭长的连廊。


    为了营造氛围感,节目组没在这里装路灯,而是在两边挂上了可以自由调节光亮的小彩灯。


    谈今序低头回完消息,重新点开江浔阳给他发来的那张照片,长按保存。


    将手机放回口袋,却摸到了一块硬物,拿出来看了眼,竟是刚刚那瓶琼琚没来得及给他的滴眼液。


    什么时候塞进来的?


    谈今序边往单采间走边回忆刚刚发生过的细节,可直到他走到昨天录单采的房间外,他都没想出来。


    无奈,他只能先将此事搁置,推门进入单采间。


    负责单采的pd小姐姐今天没在,就连协助的工作人员也迟迟不见踪影,只剩下一张原木色的桌子被节目摆放在房间的正中央,等待嘉宾的到来。


    谈今序愣了愣,以为是自己光顾着想事情走错了地方,退出去看了眼门牌,确认无误后反手将门关上,停在那张桌子前,拿起卡片看了眼。


    按照指引,谈今序直接进入写信的隔间。


    今天没有单采,而是直接开始写信。


    隔间里的摄像机在听到有人开门后,纷纷将镜头从对着书桌的方向调换至对着门拍。


    谈今序走到书桌前坐下。


    密闭的小隔间里,可以听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


    静置在桌面上的卡片写着:


    “这是一封署名信,信件将会在录制结束后寄出,请嘉宾慎重考虑后,再开始写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松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伴随着枝干拍打到窗户上的声音,谈今序终于回神,提笔开始写信。


    从单采间出来,谈今序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


    晚上9点32分。


    以为花了很长时间写信,没想到真正写起来后,其实也就十分钟不到。


    昨天这个点琼琚在做什么?


    谈今序回到来信小屋,准备去厨房接杯水再上楼,就看到了摆放在餐桌上的零食架。


    零食架不算大,一共两层,上面一层放的是坚果面包类的食品,下面则是各式各样的小零食,什么薯条、薯片、海盐小饼干、鹌鹑蛋等等。


    基本上什么种类都放了一两包,甚至还在零食架的旁边放了张温馨提示牌,上面写着:


    “如果没有找到想吃的,可以随时联系生活助理小鱼进行补货噢~”


    有没有人联系过小鱼谈今序不知道,但琼琚昨晚吃的那袋小饼干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从这里拿的。


    鬼使神差的,谈今序踱步走进厨房,从消毒柜里取出一只玻璃杯,站到饮水机前,便没再动了。


    蒋愿安是第二个做完单采回来的。路过厨房,和装模作样接水的谈今序打过招呼就一溜烟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她现在有点不太知道该怎么面对谈今序。


    起因是白天的时候冯柒巧叫了谈今序一声谈老师。


    不知道为什么,她其实有点怵谈今序。不苟言笑地往那儿一站,跟老学究似的,有种下一秒就要问她,你的开题报告打算什么时候交的错觉。


    所以她才会下意识叫谈今序谈老师。


    结果没想到中午在车上的时候,巧巧姐竟然也学着她叫人家老师。


    自己喊的时候不觉得,可听到别人喊,蒋愿安瞬间就觉得奇怪了起来。


    之后她又暗暗观察了会儿谈今序的反应,越看越觉得他长得像她大二上学期那位给他们讲海洋生物的选修课老师。


    为了确认自己是不是想多了,蒋愿安登上了快一年没用过的教务系统,把之前的课表找出来。


    那节名为「探索深海热液区生命奇迹」的课程下面,除了上课周次,还有任课老师的名字。


    老师是向岩。


    不是谈今序。


    但蒋愿安不信邪。


    随着想起来的细节越来越多,她愈发可以确定,那年的选修课,就是谈今序给她上的课!


    2022年,9月末——


    新学期开学后谈今序接到了一通从申城打来的电话。


    是向岩打给他的。


    说他那里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被困申城,没法按时返校上当天下午的课了。问其他人,不是跟他一样,就是下午本来就有课。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给谈今序打了过来,请他帮忙代节课。


    谈今序跟向岩可以称得上是忘年交,向岩和谈今序的父亲差不多大,两人是在某次学校组织的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上认识的。


    当时向岩就坐在谈今序的左边,觉得谈今序这小子有点眼熟,就跟他聊了起来。


    这一聊,直接让向岩对考古系的人有了改观。


    他没想到一个考古系的青年教师会对海洋生物甚至相关的工程技术都有非常成体系的研究。


    向岩自己本人是教物理的,但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大气海洋物理,平时除了授课,就是去海洋研究所上班。


    时不时出趟差,去其他地方的兄弟单位取取经,交流交流经验那是常有的事,这次被困申城也属于是没办法的事儿。


    谈今序在问过这门课的相关细节,以及知道这只是门文化素质类的选修课后,就将此事应了下来。


    由于是素质拓展类的课,谈今序自己以前也当过学生,知道上这类课程的老师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是随意型,学生和老师各干各的,互不打扰,期末分数还不低,但属于少数,极其难抢;


    一类则是事多型,会设置各种各样的小组任务,但累死累活一个学期,分数不一定会比上一种类型高;


    还有一类则是介于上面两类之间的折中型,上课时随意,但最后要交结课论文,分数中规中矩,大家也能接受。


    很显然,当看到教室里人满为患,落座率极高后,谈今序就明白向岩跟他说的“随意就好”是什么意思了。


    向岩的选修课,属于前者。


    愿意听的就抬头听一听,不想听的就干自己的事情。下课的时候点个名,然后在抬头听课的同学名字后面打五角星,其他的打勾。学期末只要所有人帮他找一篇课程相关的论文发给他就算完成结课作业了。


    只要提交了结课作业且没有请假的,就有85分,一个五角星三分,刚好五周十五分。


    拿到满分不是梦!


    而且向岩是真的松,只要你在上课的时候抬头时长超过五分钟,他就能在你名字后面打颗星。


    只不过,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向岩不会告诉他们他会打五角星给听课的同学加分。


    他一直都觉得,听课是一件全凭自觉的事情,加上分数后多多少少有些胁迫的意味在里面。他本人并不喜欢这种强买强卖的行为,也就没提。


    就算如此,也有不少同学在抢课的时候要选他。


    这不比其他选修课累死累活弄小组作业,做半天还要被老师嫌这嫌那,最后只给一个80香?


    蒋愿安就是在受尽了选修课的折磨后,在大二上学期选课的时候终于学乖了。


    和舍友多方打探,最终确定了几个比较轻松的课程后,找了个网速比较好的地方,抢到了向岩的选修课。


    天知道当时得知选修课的老师换人后,她有多绝望!


    一下子,所有不美好的回忆都如潮水般涌向她。


    真是太不美好了呢~


    倒霉熊都没她倒霉。


    最后一周的选修课结束后,蒋愿安彻底干涸了。


    上选修课的后面三个星期,她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熬通宵,写自己本专业的实验报告,就是在写这选修课的结课论文!


    八千字!


    本科毕业论文也不过如此。


    还是和她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关键是这破选修还搞查重!


    说好的只要找不要写呢?


    好吧,这是原来那个老师的规矩。


    带着满满的怨气,蒋愿安点开了自己的手机邮箱,打算看看自己当年呕心沥血,最终让她拿到了95分高分的结课大作!以此来调解一下自己郁结的心情。


    和她的教务系统一样,由于太长时间没用,里面已经堆满了垃圾广告邮件。


    一键筛选清除后,屏幕的最上方,一封于2025年1月1日零点回复她的邮件赫然出现在她的眼前。


    主题写的是论文批注,内容则是一份在她原有文件名前面加了“【批注版】”这三个字的文件。


    上面还附带了一段文字:


    “清理邮箱时再次点开了你大二时写的论文,整体框架完整,内容也十分充实,但浏览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加强理论深度;


    2.研究方法章节应当更详细说明操作流程;


    3.数据分析部分建议增加图表可视化。


    具体意见和操作方式已经以批注的形式附件在下,临近毕业,希望文件中的内容可以对你写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另注:考虑到本篇论文与你所学专业关联性较小,具体批注部分仅供参考,可按自己需求进行学习和调整。


    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开年后答辩顺利!


    若有打扰,在此向你致歉。


    发件人:TAN。


    盯着这封邮件看了许久,蒋愿安最终也没能点开附件进行查看。


    按下手机的锁屏键,起身穿上脱鞋,站到落地窗前看山谷中那些黑漆漆的枝桠朝她招手。


    2025年的1月1日她在做些什么?


    哪怕这是三个月前才刚刚发生过的事情,蒋愿安也有些记不清了。


    她的脑袋没有以前好用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蒋愿安神情有些没落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