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页间的光[番外]

作品:《风起时,你在身旁

    阿野开始每天来。


    起初,他总是来得最晚,走得最早。像一缕不敢久留的影子,悄悄推开门,选一本最厚的书,蜷在靠窗的角落,低头翻页,仿佛要把自己藏进字里行间。他从不与人交谈,连林砚递来的茶都只接过,却不喝,直到凉了,又默默放回。


    林砚不催他,也不问。他只是每天清晨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杯温水,书架上最显眼的那一格,专门腾出来,摆上阿野可能喜欢的书:《局外人》《麦田里的守望者》《少年维特的烦恼》《海子诗集》……每一本,都曾在某个夜晚,照亮过一个孤独的灵魂。


    直到有一天,阿野终于开口。


    “林先生,”他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书里的梦,“为什么《小王子》里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林砚合上手中的《存在与时间》,望向窗外。雨刚停,檐角滴水,一滴一滴,敲在青石板上,像时间在低语。


    “因为,”他缓缓道,“我们习惯用标签去认识人——Alpha、Omega、Beta,强弱、高低、贵贱。可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一个人是否温柔,是否坚定,是否愿意在黑暗中为别人点一盏灯……这些,是信息素测不出来的。”


    他顿了顿,目光落回阿野身上:“你修那本《小王子》,用胶带,一页一页粘好。那不是修补书,是在修补你和母亲之间的连接。那才是‘看不见的重要’。”


    阿野怔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他想起母亲最后一次见他时,眼神里的挣扎与无奈。她没说“我爱你”,却在他逃走那晚,偷偷往他包里塞了这本《小王子》。


    “可……”他低头,“Omega不就是被定义的吗?信息素、婚配、生育价值……从出生那天起,我们就被写好了剧本。”


    林砚站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旧书——《自由的哲学》,封面已磨损,书脊用细线缝过。


    “这本书,”他说,“是许星澜写的。他在北境的学堂里,教孩子们的第一课就是:‘你不是你的标签,你是你选择成为的那个人。’”


    他翻开一页,指着一段话:“‘社会用标签分类人,但爱用名字记住人。’”


    阿野读着,眼眶渐渐发热。


    “可我……什么都不会。”他声音颤抖,“我逃了,可我不知道去哪儿,不知道能做什么。”


    “你知道。”林砚轻声说,“你知道怎么修书,怎么安静地坐一整天,怎么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你知道怎么为一本破书流泪——这些,都是天赋。”


    他顿了顿,微笑:“而且,你愿意问‘为什么’。这比什么都重要。”


    ?


    【雨中的哲学课】


    那天下着小雨,书店里只有他们两人。


    阿野读到尼采的一句话:“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林先生,”他忽然问,“我们真的能克服吗?这个ABO等级森严的世界,这个连爱都要被评估的世界?”


    林砚正在整理一摞旧杂志,闻言停下动作。


    “三年前,”他缓缓道,“我站在顾家的落地窗前,看着顾沉舟和许星澜的车消失在夜色里。那时我以为,他们是在逃亡。可后来我明白,他们不是在逃,是在示范——示范一种不同的活法。”


    “顾沉舟本可以继承顾氏,成为Alpha中的王者。可他选择了去教书,去种菜,去为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做饭。他用行动说:‘我不需要权力来证明我的价值。’”


    阿野抬头:“可我不是顾沉舟,我……我只是个普通的Omega。”


    “谁说普通就不能改变世界?”林砚笑了,“你记得‘银松协议’吗?那不是由某个Alpha独裁者推动的,是由无数个‘普通’的人——被退婚的Omega、被歧视的Beta、不愿联姻的Alpha——用签名、用游行、用沉默的坚持,一点点推出来的。”


    他指着窗外:“你看那棵老槐树,它不是一夜长大的。它是一年一年,把根扎进石头缝里,才撑开了整条巷子的天空。”


    阿野望着那棵树,忽然说:“我想学写诗。”


    “写吧。”林砚递给他一支钢笔,是许星澜从北方寄来的礼物,笔身刻着“星澜”二字。


    “写给那个还没出现的人。”林砚说,“也写给你自己。”


    ?


    【书架后的秘密】


    某天傍晚,阿野在整理最底层的书架时,发现一个暗格。


    里面是一本手写笔记,封面写着《未完成手记》。


    他翻开,是林砚的字迹:


    阿野合上笔记,手微微发抖。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家书店叫“未完成”。


    那不是遗憾,是希望——是给所有还没走到终点的人,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


    【夜读会】


    那周,林砚在店里办了一场“夜读会”。


    主题是:“我与标签的距离”。


    阿野坐在角落,听着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个Beta女人说:“我被公司拒之门外,只因‘缺乏Alpha的领导力’。可我带的团队,业绩是全公司第一。”


    一个年迈的Alpha说:“我儿子是Omega,家族说‘丢脸’。可他画的画,挂在美术馆里,被人称作‘灵魂的呐喊’。”


    轮到阿野时,他站起来,声音仍有些抖,但很清晰:


    “我曾以为,逃走就是自由。可真正的自由,是站在光里,说‘我叫阿野’。”


    全场寂静。


    然后,掌声如雨。


    林砚坐在角落,轻轻合上《诗经》,低声说:“书页间的光,终于照进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