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守护之责

作品:《雨巷茶香

    高铁到站时,古镇正下着蒙蒙细雨。沈墨撑开宋临川送他的那把水墨油纸伞,拖着行李走进熟悉的青石板小巷。雨水在石板上汇成细流,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


    转过最后一个巷角,"听雨轩"的招牌映入眼帘——那曾经古朴典雅的门脸如今被一层防水布遮住大半,东墙外搭着简易脚手架,看起来比爷爷描述的还要严重。沈墨的心一紧,加快脚步。


    推开门,茶室内昏暗潮湿,几处接水的盆桶散布在地上,滴水声此起彼伏。爷爷不在,只有李叔坐在角落修理一张瘸腿的茶桌。


    "小墨!"李叔看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你爷爷去居委会开会了,周家那帮人又在闹事..."


    "李叔,到底怎么回事?"沈墨放下行李,环顾四周,"损坏这么严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李叔叹了口气,领着沈墨查看受损最严重的东墙:"前晚那场暴雨太急,老墙吃不住水,一下子塌了半边。你爷爷怕影响你和临川,不让多说。"他压低声音,"周志强趁机散布谣言,说临川撤资了,修缮款到不了位,鼓动大家把老房子卖给他..."


    沈墨的手指抚过潮湿的墙面,摸到了一处新近修补的痕迹:"这是?"


    "今早几个街坊自发来帮忙的。"李叔摇摇头,"但杯水车薪啊。周家放出风声,说这里很快会被划为危房强制拆迁..."


    沈墨深吸一口气,茶室熟悉的香气中混着一丝霉味。这间承载了三代人心血的茶室,这个他与宋临川相遇的地方,如今正摇摇欲坠。而那个总是挡在他前面的男人,此刻远在上海自顾不暇。


    "李叔,麻烦您带我去找爷爷。"沈墨直起身,声音出奇地平静,"是时候会会周总了。"


    居委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争论声透过门板传出老远。沈墨推门进去,十几双眼睛齐刷刷转向他。爷爷坐在角落,看到孙子时明显一怔,随即露出担忧的神色。


    "哟,这不是''听雨轩''的小老板吗?"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沈墨转头,看到周志强翘着二郎腿坐在主位,身边是几个面生的彪形大汉,"怎么,宋总舍得放你回来了?"


    会议室内一阵窃笑。沈墨注意到,连几位从小看他长大的街坊都避开了他的目光。谣言的力量比他想象的更可怕——短短几天,宋临川在这里建立的信任已经土崩瓦解。


    "小墨啊,"居委会孙主任尴尬地打圆场,"我们正在讨论古镇保护的事...你来得正好。"


    沈墨径直走到爷爷身边坐下,握了握老人粗糙的手:"孙主任,我听说有人在散布不实消息。宋临川从未放弃古镇项目,相反,他正在上海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周志强冷笑一声:"空口白话谁不会说?我这儿可有内部消息——"他掏出一份文件晃了晃,"宋氏集团已经终止了所有文化保护项目的注资!"


    沈墨认出了那份文件——正是他在宋临川书房见过的董事会决议。但周志强故意忽略了关键部分:古镇项目是宋临川个人投资,不受公司决策影响。


    "周总,"沈墨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您手上的文件不完整吧?要不要我联系宋临川,让他把全文发过来?"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周志强的脸色变了变:"你...小孩子懂什么商业文件!"


    "我是不懂。"沈墨平静地承认,"但我懂诚信。宋临川承诺过保护古镇,他从未食言。"他转向在座的街坊邻居,"各位叔叔阿姨,你们想想,这些日子以来,宋总可曾说过一句空话?"


    李局长从后排站起来:"小沈说得对。文化局的保护资金下周就到账,我亲眼看过批文。"


    风向开始微妙地转变。几位街坊交头接耳,有人对沈墨点头示意。周志强见状,猛地拍桌而起:"好得很!那茶室的修缮费谁出?等你们扯皮完,房子早塌了!"


    "我自己出。"沈墨直视周志强的眼睛,"''听雨轩''是沈家祖业,不劳周总费心。"


    会议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结束。周志强甩袖而去,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居民。沈墨扶着爷爷慢慢走在最后,雨水打湿了两人的肩头。


    "长大了,小墨。"爷爷突然说,粗糙的手拍了拍他的背,"像个当家的样子了。"


    沈墨鼻子一酸。从小到大,爷爷从没这样夸过他。以往遇到困难,他总是躲在爷爷或宋临川身后,而现在...他必须成为那个挡在前面的人。


    回到茶室,沈墨立刻开始制定修缮计划。他翻出祖宅的老图纸,联系了几位懂古建筑修缮的师傅,甚至亲自爬上脚手架检查损坏程度。爷爷惊讶地看着孙子忙碌的身影,眼中既有担忧也有骄傲。


    傍晚时分,沈墨的手机响了。是宋临川。


    "墨墨,情况怎么样?"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和担忧。


    沈墨走到后院,不让爷爷听到自己的哽咽:"不太好...但能应付。"他简单描述了现状,故意轻描淡写茶室的损坏程度,"你那边呢?"


    "有转机了。"宋临川的声音振奋了些,"我发现周志强在账目上做手脚的证据,已经交给监管部门。如果顺利,他很快会自顾不暇..."


    两人隔着电话线沉默了一会儿,各自想象着对方的样子。最后是宋临川先开口:"对不起,墨墨...我应该在那里的。"


    "不,你做得对。"沈墨望着雨后天边的一抹晚霞,"我们各自守好自己的位置...这才是真正的并肩作战,不是吗?"


    挂断电话,沈墨发现爷爷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两杯热茶:"临川怎么样?"


    "他找到反击周总的办法了。"沈墨接过茶杯,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爷爷...茶室修好后,我想做些改变。"


    "哦?"


    "保留传统风格,但加入现代安全设施。还有...我想把后面的小院改造成茶艺工作室,邀请镇上的孩子来学习。"沈墨的声音越来越坚定,"临川说得对,保护不只是维持原状,更要让老东西有新生命。"


    爷爷久久地看着他,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你父亲要是看到你现在这样...一定很骄傲。"


    第二天一早,沈墨正在整理茶室残局,门铃突然响起。推开门,他惊讶地看到林芮站在门外,身后还跟着两位外国人。


    "沈先生!冒昧打扰。"林芮微笑着解释,"这两位是国际文化保护组织的专家,看了您的茶艺表演视频后,非常想实地考察古镇。"


    沈墨一时语塞,只能邀请他们进屋。简陋的茶室里,他用仅存的好茶叶泡了一壶龙井。两位专家对茶室的建筑风格和沈墨的茶艺赞不绝口,拍了许多照片,还详细询问了古镇的历史。


    "太完美了!"其中一位专家激动地说,"这正是我们要找的''活态文化遗产''!如果能列入保护名录,将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


    沈墨的心跳加速:"您的意思是..."


    "意思是周志强那样的开发商再也动不了这里。"林芮轻声解释,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我早听说他在打古镇的主意,所以特意带专家过来...没想到正好赶上你回来。"


    沈墨突然明白了什么:"你...认识周志强?"


    "他是我表哥。"林芮撇撇嘴,"但我们从小就不对付。他一直嘲笑我搞文化保护是''赔钱买卖''..."


    命运的安排如此奇妙。沈墨想起宋临川说过的话——"文化价值终将转化为商业价值"。现在,这句话正在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应验。


    送走林芮一行人后,沈墨立刻给宋临川发了消息,分享这个意外转机。回复很快到来:「我就知道你能行。为你骄傲。」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沈墨站在残破的茶室中央,不自觉地微笑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沈墨白天监督茶室修缮,晚上设计新的茶艺工作室方案。国际组织的考察报告很快出炉,古镇被列入预备保护名录,周志强的开发计划被迫搁置。镇上居民对沈墨的态度也逐渐回暖,甚至有人主动来帮忙搬运建材。


    一周后的傍晚,沈墨独自站在几乎完工的茶室里。新修的东墙保留了原有的青砖风格,内部却加固了钢结构;老茶柜被精心修复,旁边新增了现代化的恒温储茶设备。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正如他与宋临川——一个来自静谧古镇,一个来自繁华都市,却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平衡。


    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视频通话请求,宋临川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上海办公室的落地窗。


    "墨墨,茶室看起来很棒!"宋临川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温暖而真实。


    沈墨将手机放在茶桌上,调整角度让宋临川能看到整个空间:"还差最后一点收尾工作...你那边怎么样?"


    "周志强被调查了,董事会乱成一团。"宋临川的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他们想请我回去主持大局...但这次,我要按自己的方式来了。"


    两人隔着屏幕相视而笑,无需多言便明白对方的心思。这短短的分离让他们各自成长,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坚实。


    "对了,林小姐的国际展览...你还参加吗?"宋临川突然问。


    沈墨点点头:"当然。茶室完工后我就回上海。"他顿了顿,有些不确定地补充,"如果...你还想我回去的话。"


    屏幕那头的宋临川突然凑近,仿佛想穿过屏幕触碰他:"傻瓜,我每天都在数日子...对了,我用你留下的茶具泡了茶,但总泡不出你的味道。"


    "因为你水温太高了。"沈墨忍不住笑起来,"龙井要用85度的水..."


    他们就这样聊到深夜,分享着分开这些天的点滴。当沈墨最终挂断电话时,茶室外的月光正好洒在新修的地板上,银白一片,如同指引他前行的路标。


    无论在上海还是古镇,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他知道总有一个人,在电话那头等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