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
作品:《summer》 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常知荷和常安决定履行她们许下的承诺——一起去看海。这是她们相识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旅行,也是向家人坦诚前的最后一次独处。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她们在车站相遇。常安背着一个深蓝色的背包,看见常知荷时,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准备好了吗?”她轻声问,接过常知荷手中的行李。
“嗯。”常知荷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带。
大巴在晨雾中启程,城市在身后渐渐远去。常知荷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感受着常安的手轻轻覆在她的手上。
“紧张吗?”常安问。
“有一点。”常知荷老实回答,“但不是因为旅行。”
常安理解地握紧她的手:“等回来再说,现在先享受这一刻。”
海边的民宿是常安精心挑选的,有一个面朝大海的小阳台。放下行李后,她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海滩。六月的海水还带着凉意,但她们脱了鞋,赤脚踩在细软的沙滩上,任由海浪轻抚脚踝。
“这是我第一次看海。”常知荷轻声说,海风吹起她的长发。
常安站在她身边,目光温柔:“以后我们可以经常来。”
她们沿着海岸线走了很久,收集贝壳,在沙滩上写下彼此的名字,看着潮水将字迹带走。午后,她们在沙滩边的树荫下铺开野餐布,分享着常安准备的三明治和水果。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荷塘边说话吗?”常安突然问。
常知荷微笑:“你当时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荷花的花期。”
“其实那时候我就想和你多说几句话,”常安耳根微红,“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夕阳西下时,她们坐在礁石上看日落。海天交接处被染成金红色,海鸥在头顶盘旋鸣叫。常安轻轻揽住常知荷的肩膀,在这个无人认识她们的地方,她们可以自然地依偎。
“如果...”常知荷轻声开口,又停了下来。
“如果什么?”
“如果我们的家人不能接受...”常知荷没有说完,但常安明白她的意思。
常安沉默了一会儿,指着海平面上最后一缕阳光说:“你看,无论发生什么,太阳明天还是会升起。而我们,无论如何都会在一起。”
那天晚上,她们在民宿的阳台上看星星。海边的星空格外明亮,银河横跨天际,像一条发光的丝带。
“我爸爸曾经说过,”常安轻声说,“真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如果我们足够坚定,终有一天会得到理解。”
常知荷靠在她肩上:“我们会证明给他们看的。”
第二天,她们起了个大早去看日出。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海平面时,常安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海螺。
“给你的,”她说,“把耳朵贴上去,能听见大海的声音。以后如果我不在身边,你可以听听这个。”
常知荷接过海螺,眼眶发热:“我们不会分开的。”
“当然不会,”常安微笑,“这只是个纪念品。”
回程的大巴上,她们都沉默了许多。随着城市越来越近,现实的压力也渐渐回归。常知荷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轻轻叹了口气。
“今晚,”常安突然说,“我会先和我爸爸妈妈谈。”
常知荷惊讶地看着她:“不需要这么急的。”
“不,”常安坚定地说,“我们已经等了太久。”
回到家,常知荷在房间里坐立不安。她看着常安送的海螺,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海浪的声音。晚上八点,她收到常安的短信:“开始了。”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常知荷什么也做不进去。她试图看书,但字句都进不了脑子;试图写作,但笔尖在纸上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九点半,手机终于响了。
“可以过来一下吗?”常安的声音有些沙哑。
常知荷立即出门,脚步匆忙得差点绊倒。常安家的大门虚掩着,她推门进去,看见常安和父母坐在客厅里,气氛凝重。
“知荷来了。”常安的母亲先开口,声音很轻。
常知荷紧张地站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
“坐吧。”常安的父亲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常知荷顺从地坐下,感觉手心在冒汗。她看向常安,常安对她露出一个勉强的微笑。
“刚才安安和我们说了一些事,”常安的母亲缓缓开口,“我们很惊讶,需要时间消化。”
常安的父亲接着说:“作为父母,我们最希望的是你们幸福。但如果这条路会比别人艰难,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常知荷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叔叔阿姨,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但和常安在一起,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心和快乐。我们愿意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
常安握住她的手,接口道:“我们不是一时冲动。这一年来,我们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一起成长。这份感情是真实的。”
客厅里陷入沉默。常安的母亲看着她们交握的手,轻轻叹了口气:“我们需要时间。”
那晚常知荷回到家时,已经快十一点了。父母坐在客厅里等她,表情严肃。
“你去常安家了?”父亲问。
常知荷点点头,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她妈妈刚才打电话来了,”母亲轻声说,“告诉我们了一些事。”
常知荷站在原地,等待着审判。
令人意外的是,父亲站起身,走到她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早点休息吧,明天再谈。”
躺在床上,常知荷辗转难眠。凌晨一点,手机屏幕亮起,是常安的短信:“睡了吗?”
“没有。”她回复。
常安直接打来了电话,声音疲惫但带着希望:“我爸爸妈妈说,他们需要时间,但没有反对。”
“我爸妈也是,”常知荷轻声说,“比想象中好很多。”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常安说:“看,太阳明天还是会升起的。”
第二天早晨,常知荷被门铃声吵醒。打开门,常安站在门口,手中提着早餐。
“我妈妈让送来的,”她微笑着说,“她做了你喜欢的豆沙包。”
常知荷接过还温热的袋子,眼睛有些湿润。
接下来的日子比想象中平静。常安的父母开始邀请常知荷去家里吃饭,常知的父母也时常问起常安的情况。虽然没有明说,但两家人都在小心翼翼地适应这个变化。
六月底,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到了。常知荷和常安约好一起去学校查询成绩。走在熟悉的校道上,她们的手自然地牵在一起。
“紧张吗?”常知荷问。
“有你在就不紧张。”常安回答。
成绩比她们预期的还要好。常安的总分足够进入心仪的生态学专业,常知荷的语文成绩更是达到了全市前十。拥抱庆祝时,常安在常知荷耳边轻声说:“看,我们真的在互相促进。”
填报志愿那天,她们带着准备好的资料来到学校。在专业志愿表上,常安毫不犹豫地填上了生态学,常知荷则选择了中文系。在同一个大学名称下,她们的名字再次并列。
七月初,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当常安拿着两人的通知书来到荷塘边时,常知荷正在那里写生。
“我们做到了。”常安说,眼中闪着泪光。
常知荷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通知书,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一纸录取通知,更是她们共同努力的见证。
暑假在期待中过得飞快。她们一起准备大学的行李,一起选购宿舍的用品,一起规划未来的生活。常安的妈妈教常知荷做常安喜欢的菜,常知的爸爸帮常安修理好了她珍藏的相机。
八月的一个傍晚,两家人破天荒地一起吃了顿饭。席间,常安的父亲举起酒杯:“希望你们在大学里继续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那一刻,常知荷知道,她们已经赢得了最重要的理解。
离大学报到还有一周时,她们带着野餐篮来到荷塘边。盛夏的荷塘正值最美的时候,荷花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说话吗?”常知荷问。
“记得,”常安微笑,“那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荷塘会成为我们故事的开始。”
她们在荷塘边待到很晚,看着星星一颗颗亮起来。常安轻轻哼起一首歌,是她们在海边听过的那首。
“大学毕业后,你想做什么?”常知荷突然问。
“我想继续研究生态,”常安回答,“然后写一本书,关于荷塘,关于爱。”
“那我就是你的第一个读者。”常知荷笑着说。
夜深了,她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在荷塘边,常安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给你的,”她说,“记录我们大学四年的故事。”
常知荷接过笔记本,封面上是常安亲手绘制的图案——一朵荷花与一片雪花,在星空下相依。
回家的路上,她们的手紧紧相握。常知荷知道,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她们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就像这塘荷花,历经四季轮回,依然年年绽放。而她们的爱情,也会在时光的淬炼中,愈发坚韧美丽。
星光为她们照亮前路,夏夜的风送来荷花的清香。在这个特别的夜晚,两个少女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走向人生的新篇章。而她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个人会在身边,携手共度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