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雪花
作品:《summer》 夏日的时光如同荷塘中的流水,看似平静却悄然流逝。常知荷与常安的关系在那个牵手之夜后,进入了一种新的默契。她们依然不会在公开场合过分亲密,但那种若有似无的靠近,比任何明目张胆的亲密都要来得动人。
八月伊始,暑假已经过半。常知荷开始为常安写作那个长篇故事,题名为《四季与共》。她选择在每天清晨写作,那时常安通常还在睡梦中,整个世界安静得只剩下鸟鸣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故事从春天开始,写两片不同的叶子如何在枝头相遇。常知荷特意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片荷塘边,让主角一个如荷花般清新自然,一个如雪花般冷静纯粹。她们在春季相识,在夏季相知,计划中她们将在秋季相守,在冬季相依。
常安似乎察觉到了常知荷的创作,但从不直接过问,只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回应:每天清晨,常知荷总会在书桌上发现一杯温度恰好的蜂蜜水;写作时需要的参考书总会神奇地出现在她手边;甚至她偶尔提到的写作瓶颈,也会在第二天得到常安不经意间的点拨。
这种无声的陪伴让常知荷的写作格外顺利。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了解常安那些看似冷漠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温暖:常安总是早起,是为了确保常知荷有安静的写作环境;常安阅读大量书籍,是为了能在常知荷需要时提供帮助;甚至常安选择文学社,也是为了离常知荷的世界更近一些。
八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常知荷在荷塘边写作时不小心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上披着常安的外套,旁边放着一瓶冰镇酸梅汤和一张便签: “阳光烈,记得防晒。故事可以晚点写。——安”
常知荷拿起酸梅汤,发现瓶身上凝结的水珠已经被擦干,显然是怕弄湿她的手稿。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她心里泛起暖意。
她继续写作,在故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场景:雪花为荷花撑起一把冰晶伞,既遮挡烈日,又不会完全隔绝阳光。写到这里时,常知荷不自觉地微笑起来——这分明就是常安为她撑伞的翻版。
傍晚时分,常安来找她回家。看到常知荷写的那段,常安的耳尖微微泛红:“这个比喻...很新颖。”
“你喜欢吗?”常知荷轻声问。
常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包里取出一个浅蓝色信封:“这是回礼。”
常知荷打开信封,里面是常安写的《冰晶伞下的对话》——一个短篇故事,讲述雪花如何学会为荷花制作既能遮阳又不会完全阻隔光线的冰晶伞。故事中,雪花说:“我不想完全遮挡你的阳光,只想让你在需要时有一片阴凉。”
常知荷读完,感觉眼眶微微发热。她抬起头,发现常安正看着她,目光中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柔软。
“我很喜欢。”常知荷轻声说,“特别是那句不想完全遮挡阳光。”
常安的嘴角扬起一个清晰的弧度:“那就好。”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冷饮店时,常安突然停下脚步:“想吃冰淇淋吗?”
常知荷点点头。这次常安买了两支不同的口味——一支抹茶,一支香草。她们交换品尝,分享着不同口味带来的惊喜。
“你知道吗?”常安突然说,“我其实不喜欢吃甜的。”
常知荷惊讶地看着她:“那你为什么总是买冰淇淋?”
常安的视线微微偏开:“因为你喜欢。”
这个简单的答案让常知荷的心突然柔软起来。她想起这些年来常安总是陪她吃各种甜食,却从未说过自己的喜好。
“那你喜欢什么?”常知荷轻声问。
常安沉默了片刻:“清淡的,比如白开水,无糖的茶...”她顿了顿,“还有下雨天的气息。”
这个答案如此符合常安的性格,让常知荷不禁微笑起来:“那下次我们喝无糖的茶。”
常安微微点头,耳尖又泛起了熟悉的粉色。
八月下旬,暑假即将结束。常知荷的《四季与共》已经写到了秋季。在这个章节中,荷花开始准备凋谢,雪花则开始学习如何守护而不是改变。
常安读到这一章时格外沉默。当读到“雪花终于明白,真爱不是让对方变成自己的季节,而是在对方的季节里找到共存的方式”时,常知荷看见常安的指尖轻轻颤抖了一下。
“这一章...”常安抬起头,目光中有一种常知荷读不懂的情绪,“很真实。”
“你喜欢吗?”常知荷轻声问。
常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书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是回礼。”
常知荷打开木盒,呼吸微微一滞。里面是一套手工制作的文具:荷花形状的纸镇,雪花图案的信纸,还有一支荷花茎杆制成的毛笔。每一样都精致得令人惊叹。
“这是...”常知荷轻声问。
“我做的。”常安的声音很轻,“希望你喜欢。”
常知荷拿起那支荷花茎杆制成的毛笔,感觉眼眶微微发热。她无法想象常安花了多少时间制作这些,又是在哪里学会的工艺。
“我很喜欢。”常知荷轻声说,“特别喜欢。”
常安的嘴角扬起一个清晰的弧度:“那就好。”
那天晚上,常知荷用常安送的毛笔写下了一个新的章节。在这个章节中,荷花为雪花编织了一件荷叶披风,既保暖又不会太过厚重。写到这里时,常知荷不自觉地微笑起来——这分明就是常安为她披上外套的翻版。
暑假的最后一天,常知荷终于完成了《四季与共》的初稿。她特意选择在荷塘边为常安朗读最后章节——冬季篇。
在这个章节中,荷花凋谢但根茎依然存活在水下,雪花覆盖荷塘却不会冻结深处的生命。她们在冰层下对话,约定下一个春天的重逢。
常安听得很专注,当听到“最好的爱情不是永不分离,而是相信总会重逢”时,常知荷看见常安的眼眶微微发红。
“整个故事...”常安抬起头,声音比平时低沉些许,“我很喜欢。”
“最喜欢哪部分?”常知荷轻声问。
常安沉默了片刻:“每一部分。”她顿了顿,“但最喜欢的是...你写这个故事的事实。”
常知荷的心跳突然加速。她看着常安,发现常安正看着她,目光中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深情。
“我知道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的。”常安轻声说,“谢谢你...把我写得这么好。”
常知荷的脸微微发热:“因为你本来就好。”
常安微微摇头:“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她顿了顿,“但我愿意...为了你变得更好。”
那一刻,荷塘边的蝉鸣仿佛都静止了。常知荷看着常安,发现常安的眼中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脆弱与真诚。
“你已经很好了。”常知荷轻声说,“不需要改变。”
常安的嘴角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那就...保持现状。”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荷塘边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常安轻轻拉起常知荷的手:“该回家了。”
她们手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谁也没有说话,却感觉比任何一次交谈都要亲近。常知荷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常安手链上的雪花吊坠,感受着那份冰凉下的温暖。
快到小区时,常安突然停下脚步。她从书包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常知荷:“回家再看。”
常知荷接过信封,感觉比以往的都要厚实。她强忍着当场打开的冲动,手指轻轻摩挲着信封表面,感受到夏末的温度。
那天晚上,常知荷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除了几页稿纸,还有一小袋荷花种子和一张卡片。
卡片上是常安工整的字迹: “知荷:夏天结束,但荷花会再开。希望每一个季节都能与你共度。安”
常知荷展开那叠稿纸,呼吸微微一滞。那是常安写的《四季回响》——她对《四季与共》的回应。在这个故事中,雪花和荷花不仅学会了共存,还创造了一个属于她们的微气候——既不是纯粹的夏天,也不是纯粹的冬天,而是一个融合了两者优美的全新季节。
常安写道:“最好的关系不是妥协,而是创造。不是谁为谁改变,而是一起变成更好的彼此。”
常知荷读完,发现稿纸背面还有一行小字: “PS:谢谢你看见最真实的我。——安”
常知荷的脸一下子烧了起来。她拿起那袋荷花种子,轻轻握在手中,仿佛握着一个承诺。
她拿起常安送的荷花茎杆毛笔,在稿纸下方写道:“也谢谢你让我看见最真实的我。”
写完后,她小心地将稿纸收好,准备明天还给常安。
夜深了,常知荷却毫无睡意。她打开日记本,画下四季轮回的荷花,在旁边写道:
“今天我发现,最美好的关系不是永远夏天,而是四季与共。就像荷花与雪花,看似不可能,却找到了共存的方式。就像你和我,看似不同,却成为了最好的我们。”
而在隔壁房间,常安正对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出神。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为她镀上一层银边。最终,她拿起笔写道:
“8月31日,晴。夏天结束,但我们的故事刚刚开始。谢谢你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笔,说的每一句话。谢谢你...是你。——安”
写完,常安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铁盒,里面已经收藏着许多夏天的记忆。现在,又多了一页稿纸——那是常知荷《四季与共》的最后一页,上面有常知荷的亲笔签名和一朵手绘的荷花。
常安轻轻抚摸着那朵荷花,想起白天常知荷朗读时的神情。那种专注与热情,让她心动不已。
她打开电脑,再次阅读常知荷的《四季与共》。在那个长长的故事里,她看到了常知荷眼中的自己,也看到了常知荷心中的期待。
她点开那个加密文件夹“给荷”,新建了一个文档。文档的名字是:“四季的承诺”。
第一段写着: “今天,我许下一个承诺:无论春夏秋冬,都要与你共度。无论荷花绽放还是雪花飘落,都要在你身边。因为你让我看到了最好的自己,也让我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夏末的月光还在窗外洒落,仿佛在守护着一个承诺,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开始。在这个夏天的尾声,有些东西已经生根发芽,如同荷塘深处的莲藕,静待来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