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作品:《我靠位面超市暴富了》 又是一日清晨。
盛夏的晨光带着毫不遮掩的热烈,穿过“咸鱼超市”擦得锃亮的玻璃门,在货架间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斑,连空气里都飘着暖融融的气息。
凌华正站在零食区整理货架,指尖轻巧地将歪掉的薯片包装袋一一摆正,耳边是收音机里播报的晴热天气预警,“未来三天本市将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可达38℃,市民请注意防暑降温……”,鼻尖萦绕着超市特有的味道——零食的甜香混着冰柜泄出的冷气,寻常却安稳,是他如今最熟悉的日常。
“哎哟要了命了!”凌华刚从货架后走出来,就忍不住抹了把额头的薄汗,嘟囔着,“这才小热天啊,怎么会这么热?”
他原本体质不算差,可前两年一场大病下来,身子底子弱了不少,如今竟是又怕热又怕冷。
正说着,旁边传来一声附和,是大清早来买冰糕的小伙,手里攥着刚拆封的冰棍,咬了一口才叹气道:“可不是嘛!我家那空调这几天跟罢工似的,吹出来的冷气弱得跟风扇一样,一点都不顶用。”
凌华顺口接话:“会不会是该加氟了?说空调用久了缺氟,制冷效果就差了。”
“谁说不是呢!”小伙皱着眉叹气,“去年夏天刚找人加过,我还琢磨着今年能省点事,结果你看这天气,它偏就掉链子……”他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没办法,回头还得喊维修师傅来看看,这三十多度的天,没空调真是没法活了!”
闲聊了几句,小伙子离开。
凌华也已将货架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刚要转身去收银台后歇会儿,一道白光忽然在超市中央闪过,晃得人眼睫微颤。
“新的访客?”凌华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疑惑——以往访客到来前,他总会有隐约的预感,这次却毫无征兆。
“凌公子,别来无恙?”一道低哑却带着温和亲近的声音响起,熟悉得很。
凌华抬眼望去,瞬间笑了:“徐大人!怎么是您?”
来人正是徐文渊。
比起上次见面时衣衫沾尘、面带倦色的狼狈模样,此刻的他气色好了太多,青色官袍熨得平整,连鬓角都打理得一丝不苟,整个人透着股清爽利落。
“自上次一别,已有月余,今日特来拜访。”徐文渊拱手道。
“快进来坐!”凌华连忙侧身引路,“您许久没来,我还想着要不要问问您那边的情况呢。”他一边说,一边往收银台后的小隔间走。
这隔间原本是放杂物的,后来改成了休息室,摆了沙发桌椅,正好用来说话。
徐文渊跟着走进隔间,刚坐下便忍不住感慨:“上次从您这儿买的二十把工兵铲,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他脸上的笑意真切了许多,语气里满是感激,“黄河沿岸清淤,那铲子又锋利又结实,挖泥、铲土都趁手,比咱们之前用的木锹效率高了十倍不止。”
凌华给徐文渊倒了杯刚泡好的龙井茶,推到他面前,笑着摆手:“徐大人客气了,咱们这是公平交易,你情我愿的事儿。”茶盏里的茶叶舒展,清香袅袅,他话锋一转,“您这次来,想必是还有别的需求吧?”
“好茶!”徐文渊抿了口茶,眼神亮了亮,随即正色道,“确实有事相求。这次还想从您这儿订一批工兵铲,数量要比上次多些——至少两百把,若是能多弄些,自然更好。”
凌华点点头,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工兵铲没问题,我这儿随时能调货。不过徐大人,咱们超市的规矩您是知道的……”
“我明白,等价交换,绝不亏待公子。”徐文渊早有准备,当即打开带来的深色木箱,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匣,轻轻推到凌华面前,“这是给您的报酬,您瞧瞧。”
凌华伸手掀开木匣盖子,里面铺着一层浅灰色棉絮,棉絮上静静躺着一本线装小册子。册子的纸张是泛黄的老纸,边缘微微发脆,像是历经了不少岁月,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徐家跌打膏方”五个字,字迹遒劲有力,还带着几分墨香。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写小字,记录着药材配比、炮制方法,甚至连不同伤势的用量说明都写得详尽,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不同时期补充修改过的。
“这是我们徐家的祖传跌打膏药方子。”徐文渊的声音带着几分郑重,“家慈祖上曾是宫中御医,专管跌打损伤,后来家里没人行医,这方子就一直妥善收着。用它熬出来的膏药,治扭伤、劳损都极有效,公子若是用得上,便再好不过。”
凌华没立刻说话,心里默默唤出了系统。
很快,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检测到宋代祖传跌打膏药古方,成分配伍合理,含三七、当归、红花等18味中药材,炮制工艺符合传统古法,经模拟验证,对跌打损伤、肌肉劳损等症状有效率达92%,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得到系统的判定,凌华心里有了底。
他合上小册子放回木匣,抬头对徐文渊笑道:“徐大人,这方子是好东西,我收下了。工兵铲的事您放心,我这就安排。”
“多谢凌公子!”徐文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就知道您是实在人,不跟我绕弯子。”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支钢笔——正是上次凌华随手送给他的那支英雄100。
“对了凌公子,还有件事想麻烦您。”徐文渊握着钢笔,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身,“您这‘笔’,能不能也卖给我一批?”
凌华愣了一下,有些哭笑不得:“徐大人,您要钢笔做什么?您那儿用毛笔不是更习惯吗?”
“习惯归习惯,好用才是真的!”徐文渊说着,还把钢笔在手里转了个圈,眼里满是稀罕,“上次见您用这钢笔记账,我就觉得稀奇——用毛笔写字,又慢又费墨,遇上刮风下雨,纸还容易洇墨,写出来的字都糊了。这钢笔就不一样了,笔尖滑得很,写起来又快又清楚,揣在怀里不占地方,出去巡查时想记点东西,掏出来就能写,太方便了!”
听着徐文渊一本正经的夸赞,凌华忍不住笑了——没想到自己随手用的普通钢笔,到了徐文渊眼里,倒成了难得的“宝贝”。他放下茶杯,点头应道:“钢笔没问题,我这边能弄到。您大概要多少?”
“越多越好,至少五十支!”徐文渊想了想,又赶紧补充,“要是有您上次说的‘墨水’,也一起弄点,省得我回头不知道去哪儿找。”说着,他又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递到凌华面前,“这是买钢笔和墨水的报酬,您看看合不合适。”
凌华打开锦盒,一股温润的光泽瞬间溢了出来——里面躺着一块和田羊脂玉籽料,约莫有一个半成年人拳头大小,颜色是纯正的奶白色,表面泛着细腻的油脂感,用手一摸,温凉顺滑,像摸在上好的羊脂上,连一丝杂质都没有。玉籽料的边缘还保留着天然的皮色,淡淡的黄褐色晕染开来,带着岁月沉淀的柔和,一看就不是凡品。
“这是家里传下来的和田羊脂玉籽料,之前托懂行的人看过,说是上等货色。”徐文渊看着凌华的反应,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应该够换五十支钢笔和墨水了吧?”
凌华再次调用系统,很快得到回复:【检测到和田羊脂玉籽料,品质上等,密度2.95g/cm??,折射率1.61,油脂光泽强,无裂痕杂质,具有较高收藏与经济价值。】
“够,太够了。”凌华合上锦盒,把它和装着古方的木匣放在一起,“徐大人,钢笔、墨水和工兵铲,我这就给您准备,一会儿一起给您。”
“那真是太感谢凌公子了!”徐文渊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凌华先把木匣和锦盒妥善收好,然后拿出手机给供货商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