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吃醋?
作品:《绣春照阙千》 第二十三章吃醋?
郑禾的船队紧赶慢赶,终于在六月初靠了岸,又一刻不敢停留,急急忙忙的,总算在六月十五这天抵达了京城外的通州码头。
码头上人头攒动,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贺使队伍与运送贡品的车辆络绎不绝,一片繁忙景象。郑禾顾不上欣赏这久违的京城盛景,命人将船上最重要的几箱货物仔细封存,又亲自挑选了几十名精干的力士小心将箱子搬下宝船。
“郑公公!”
迎接的官员早已等候多时,见郑禾带着人走下船,为首的礼部侍郎萧白连忙上前,脸上的笑容真诚而友好:“奉陛下旨意,在此恭候您多时了。一路辛苦,快随我进城去吧,陛下还等着听您此行的见闻呢。”
说着,挥了挥手,立刻有几名内侍上前,引着郑禾身后的力士将箱子往早已备好的马车上搬。
郑禾侧身避让,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内侍,低声问道:“不知陛下近来龙体如何?”
礼部侍郎笑着应道:“陛下龙体康健,就是时常念叨着您,想您何时能回来呢。”
郑禾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眷念的笑容,随即又敛起神色,郑重地对礼部侍郎道:“有劳陛下挂心,此行虽远,但能为大成效力,带回些许域外风物,便是郑禾的荣幸。这些箱子干系重大,还需劳烦侍郎大人派人妥善看管,待面呈陛下后再行开启。”
礼部侍郎连连点头:“郑公公放心,陛下早已吩咐过,这些贡品将由专人护送,一路直达内库,绝无差池。”说罢,做了个“请”的手势,“马车已经备好,公公请。”
郑禾不再多言,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袍,随着礼部侍郎一同登上了前往紫禁城的马车。
车轮辘辘,穿过喧闹的码头,朝着那片象征着天下权力中心的宫城缓缓驶去。
“萧大人,方才在码头多有叨扰,只是郑某初归,诸事繁杂,未能与大人细说。此番出海近三载,途中历经风浪无数,幸得陛下洪福庇佑,方才能将那些奇珍异宝平安带回。只是有一事,还需借大人之力——船上有位随船的西洋医师,医术颇为奇特,或可为太医院添些新学,只是此人言语不通,性子也颇为执拗,还望大人能派人先将他安置妥当,莫要让他在京中冲撞了贵人。”
礼部侍郎闻言,先是给他倒了杯茶,随即点头应道:“公公考虑周全。西洋医师之事,我记下了。待进城后,便着人在会同馆寻一处僻静院落,派两名懂些番语的通事好生照料,定不会让他生出事端,公公放心便是。”
郑禾微微颔首,目光望向杯中茶饮,“这是?”
“这是近一月才兴起的珍珠奶茶,跟鞑子那边传过来的咸奶茶不同,是甜的,里边的珍珠是用大米淀粉做的,咬起来一弹一弹的,很是劲道,公公尝尝看。”说罢,便将茶盏往前推了推。
郑禾依言浅啜一口,只觉齿间先是涌上一股甜香,随即咬破那圆滚滚的珍珠,软糯中带着韧劲,与寻常茶饮确实不同,而且这甜度似乎比以往宫中喝的蜜水要更甜一些。
他放下茶盏,眉梢微扬,颇有些意外:“这般新奇的茶饮倒是头回尝到,甜而不齁,软糯的珍珠又添了些趣味,不知是哪家铺子做出来的?”
萧白见他眉眼舒展,便卖了个关子,笑道:“您猜猜?”
“莫不是杂家的熟人?”郑禾微微挑眉。
“您应该认识,但熟不熟在下就不清楚了。”礼部侍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还掀开帘子让他瞧马车外边,“喏,那些拿着竹筒,咬着麦秆喝东西的,十有**都是在喝这奶茶,天冷加热,天热放冰,口味都是极好的,男女老少都喜欢,卖的也便宜,几文钱就能喝一大桶,还有不同的小料,什么红豆啊、糯米啊、豆沙之类的。”
“倒是新奇,不知是杂家的哪位老熟人搞出来的,除了御膳房的几位厨子,杂家还真想不出来谁有这能耐。”又饮了几口,郑禾问出关键问题,“萧大人可知这里边用的是什么糖?为何如此甜腻?”
礼部侍郎放下茶盏笑道:“白糖。”
“白糖?”
郑禾不是没在宫里吃过白糖做的点心,可白糖精贵,连陛下和皇后娘娘都不常用,而且那糖颜色虽白,却带着些微微的苦气,甜度也远不及眼前这奶茶醇厚。
而且听礼部侍郎的意思,这白糖竟不再是稀罕物了,寻常商贩用得起,普通百姓也买得起了?
这可真是奇事,以前为了寻些纯净的白糖,不知要费多少功夫,如今竟是烂大街了,让人多少有些唏嘘。
“莫不是有什么新的制糖法子问世了?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萧白呵呵一笑,“锦衣卫指挥使陆启渊陆大人您认识吧,上月刚献上黄泥水淋脱色法制作的白砂糖,没几天这卖奶茶的铺子就开遍京城的大街小巷了,据说是陛下特批的。开店的也不是别人,都是他们锦衣卫里受了伤不能再任职的,与其空坐家中靠那一点点抚恤金过活,不如让他们再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赚不赚钱是其次,关键有是锦衣卫的人盯着,不算白瞎了这些糖和铺面。南来北往的客人聚在铺子里头,喝着甜滋滋的奶茶,家长里短、坊间传闻自然就多了起来。”
这些闲聊的话语,落在耳朵里,回去稍一汇总筛选,保不齐就能从中听出些有用的东西。
“既安顿了弟兄,又让寻常百姓尝到了甜头,还悄无声息地织了张情报网。”郑禾接住话头,感慨道:“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陆大人心思缜密,令杂家佩服啊。”
“可不是嘛,原来的黄糖、黑糖倒卖去边关最少都能赚这个数,”礼部侍郎比了个手势,“现在有了白糖,某些人的心思便活络了,结果有一个算一个,全成了锦衣卫的业绩,我看陛下的意思啊,是要将白糖和盐一般,纳入朝廷专卖的范畴。毕竟盐铁专营乃是国之根基,白糖这般能风靡朝野、影响民生的物什,若放任民间随意经营,难免会滋生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之事,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动摇朝廷的财源与稳定。陆大人此举,既是在为伤残弟兄谋出路,更是在替陛下将这白糖的产销牢牢抓在手里。断了某些人的贪念,又能让这甜蜜之物真正惠及寻常百姓,还能为国库添一份进项,实在是高瞻远瞩。”
“那户部的人岂不是要气疯了?”郑禾笑道,他和萧白私下关系不错,不然永明帝也不会让他来接自己,因此有些话说起来毫无心理压力,“想从北镇抚司手里把白糖生意抢过来可不容易。”
“哈哈哈,确实都气成红眼病了,”户部侍郎大笑出声,“郑公公久不归朝,不知道他们锦衣卫这些年……不,这一个月简直杀疯了,我跟你说啊,最近冒出来的新玩意可不少……”
马车行至宣武门,守城的禁军见是礼部的官车,又有内侍随行,不敢阻拦,径直放行。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咔啦咔啦”的轱辘声,车厢轻晃,郑禾撩开车帘一角,望向窗外。
几年不见,那个被陛下从废墟里刨出来的人竟已在朝堂站稳脚跟,不仅执掌锦衣卫令百官敬畏,还将各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连户部都只能望洋兴叹。想来这背后定有高人指点,否则如何能在短短时日里便搅动市场风云。
想起三年前出发时,陆启渊接任指挥使一职不过才几个月,朝堂上下对他多有轻视,都说他不过是靠着皇恩才坐上这个位置,除了杀人哪里懂得为官之道。
如今看来,这些流言蜚语实在可笑,不愧是那人的儿子,手段凌厉,短短几年便已将北镇抚司牢牢攥在手中,又接连拿出石墨笔、锦纸、白糖、玻璃等新奇物件,硬生生在京城商界闯出一片天。
既是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刀,又能监察百官,还能为内库开辟财源,这般本事,怕是连前朝那些名臣宿将也未必能及。
自己得想法子同他交好才行,不知那小鬼这几年性情是否有所改变,得亲眼瞧一瞧。
殊不知,他暗自琢磨半天,想要费心讨好巴结的人,却快被自己养的小泥鳅烦死了。
唐阙千自打知道郑禾即将返京的消息便按捺不住,天天哭着求着变着花样磨他家陆大人,希望能把这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邀自己家里来。
“内官不得私交外臣。”
“同是陛下爪牙,分什么内外?”
“本使跟他不熟。”
“一回生二回熟,多吃几顿饭不就熟了?”
“我和他有仇。”
“冤家宜解不宜结啊大人~”
陆启渊捏住唐小鱼儿的后颈把他拎到眼前,“我怎么觉着——你对郑禾特别热情?”
“什么热情冷情的,我这是崇拜!崇拜!”唐小鱼儿挣扎,“那可是七……几下西洋的郑大人!郑公公!我要跟他讨教海外方物,了解西洋风土人情,听说他还带回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和大成朝没有的番粮,光听着就让我心潮澎湃,陆大人,求您了,让我见见他呗。”
陆启渊依旧没有松手,“以前见过?”
“啊?”唐阙千感到莫名其妙,“见过什么?”
“你见过郑禾?”
“怎么可能?”唐阙千反问:“我认识谁、见过谁你不比我清楚?”
“看你这急切的样子,本使还以为你早就与他相识,甚至私交不浅。”指尖微微用力,小泥鳅后颈被掐出一道红痕,“不然你为何对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如此上心?都闹到本使面前来了,一门心思只想往他跟前凑。”
唐阙千被他捏得脖颈发僵,反手去拍他爪子,“陆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郑公公几下西洋,不仅促进了我大成朝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更传播了我华夏文明,宣扬了我国国威,使我泱泱大国名扬海外,受尽万民爱戴,这种自豪感令我感动涕零,我对他心生崇敬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再说了,我不过是想亲眼见见这位传奇人物,听他讲讲那些惊心动魄的航海故事,这又有什么不妥?你怎能如此曲解我的心意,还动手动脚的,传出去也不怕人家笑话你堂堂陆大人,竟跟我一条小鱼斤斤计较。”
“本使不过随意问两句,你就噼里啪啦点了炮仗似的没完没了了?”陆启渊松开铁爪,把小鱼儿搂怀里,“过来,给你揉揉,乱动什么?本使手劲大,别不小心哪天把你这小脖子给扭断了。”
靠!倒打一耙?唐阙千瞪眼:“你不说我还当你吃醋了呢?凶什么凶?怕我看上郑公公不要你了啊?!”
“……”无语的陆启渊。
“呀——”嘴欠的唐阙千。
站在院子外边的陶小旗回头对身后跟着的客人道:“劳烦您稍等片刻,我家大人在忙。”
来访者:“不知大人在忙什么?”
陶小旗轻咳,郑重的回了两个字:
“摸鱼。”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