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chapter 10

作品:《永恒

    阿尔文的试探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散去后,湖面恢复了看似绝对的平静。林晏的生活节奏依旧,甚至比以往更加规律、更不起眼。他完美地扮演着一个沉静、尽责的档案修复员,将所有的警觉与计算都隐藏在低垂的眼睑和稳定的手指之下。


    然而,永寂之城本身,却开始显露出一些难以忽视的“噪点”。这些异常不再是局限于林晏个人感知的细微违和,而是如同褪色的壁画下逐渐显露的底层颜料,变得可见,甚至波及他人。


    最先引起林晏注意的是魔法路灯。这些镶嵌在街道两旁、散发着恒定柔和光晕的水晶石,是城市“永恒黄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傍晚,林晏从图书馆返回时,注意到前方一段约三十米长的街道,灯光正在以一种极其规律的频率明灭闪烁。不是随机的故障,而是像某种呼吸:亮起三秒,熄灭一秒,周而复始。


    更让他注意的是,这段故障路灯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它们恰好沿着一条连接城西钟楼与中心塔楼的、并非主干道的隐形弧线排列。几个市民从这段路上走过,他们对闪烁的灯光似乎有些不适,微微蹙眉,或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但没有人驻足观看,也没有人交谈议论,仿佛这只是一种不太舒服的天气现象,忍耐一下便会过去。


    林晏放慢脚步,用眼角余光仔细观察。灯光熄灭的瞬间,街道会陷入一种不符合常理的深邃黑暗,仿佛光线被瞬间抽空,而非自然过渡。在那短暂的黑暗里,他似乎能看到地面石板的纹理变得异常清晰、粗粝,甚至……有些移动的阴影一闪而过。


    他没有停留,像其他市民一样,平静地走过了那段路。但心中已记下:异常开始具象化,且具有某种空间规律。这像是系统能量传输或维护路径上出现了波动。


    次日,在图书馆工作时,异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当时阅览区有四五位市民在安静阅读。下午某个特定时刻(林晏默默记下,与昨日路灯闪烁开始的时间点接近),这几位市民几乎在同一瞬间,出现了极其短暂的停滞。


    不是简单的走神。其中一位正伸手去取书架高处的书,手臂悬在半空;另一位蘸墨的羽毛笔停在纸上,墨迹晕开一小团;还有一位刚刚翻过一页,书页停留在半卷的状态。所有人的动作、表情,都凝固了大约一次心跳的时间。


    然后,一切恢复。取书的手臂继续伸出,羽毛笔落下,书页被完全翻过。他们本人似乎毫无察觉,连那一瞬间的记忆都被抹去,或者根本不存在。只有林晏,凭借其高度集中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这集体性的、同步的“卡顿”。


    这景象比路灯闪烁更加诡异。它暗示着维持市民活动的某种底层机制,出现了短暂的“掉线”。


    下班途中,林晏刻意绕道经过那片无名墓碑。夕阳下那永恒的光线将影子拉得斜长。在墓碑基座与地面连接的缝隙处,他注意到一点不寻常的色泽。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拨开些许泥土,他捡起了一片叶子。


    是一片本该翠绿的心形树叶,属于墓碑后那丛常年青郁的灌木。但此刻,这片叶子已经完全枯黄,脆弱得一碰即碎。异常之处在于,叶片上原本随机分布的叶脉,竟然呈现出一种极其规整的、类似电路板般的,几何网格图案,仿佛它的枯萎是按照某种预设的程式进行的。


    林晏将枯叶碎片小心地用手帕包好,放入口袋。城市的基础设施(路灯)、居民的行为(卡顿)、甚至自然生命(树叶),都开始出现违背“规则”的异常。这些迹象不再是孤立的,它们几乎同时出现,指向同一个结论:永寂之城的稳定态,正在松动。“静谧期”,正如那张皮纸上所预警的,即将结束。


    “编织者”的注意力回归,或许并非主动的巡视,而是因为系统本身出现了需要它去“修补”的裂痕。


    回到家中,林晏没有开灯,而是站在窗边,望着远处那座依旧散发着恒定光晕的水晶塔楼。